另眼看嘀嘀:打车类应用背后的政策风险

  打车APP的问题在于,这样的市场是架在行政监督之上的

  吴思扬

  互联网创业已经进入了“量子”时代 —— 天文级数量,随机而多态,复杂环境,不遵循传统规律。

  创业项目,砍掉99%初衷不靠谱的,再砍掉99%没资源的,再砍掉99%人不对路的,剩下这千分之一就算有戏。有戏的项目,如果遇上合适的机遇,恰到好处的资金注入,再耐得住寂寞,几万个项目总有几个能转为良性循环。能良性循环,却也不一定能满足投资者的大胃口,项目本身如果缺乏泡沫,多半不被看重,高溢价进入高溢价退出的项目,投资价值最大。

  最后幸存的项目,还需要面对立项以来最没有胜算的挑战:行政力量。

  揭去打车应用的包装,本质上它所建立的,只是一种利润分成渠道:消费者用钱换时间,司机群体用装机量换生意门路,产品方用运维成本换大数据。如果只看产品逻辑的内循环,这将是一个近似于无懈可击的模式。

  但是 —— 你看见了“但是”,就知道准没好事 —— 有一个问题,这样的市场是架在行政监督之上的,意味着要么永远做不大,要么做大了被行政力量盯上,并被这股力量利用唯一垄断且合法的手段强行划分市场。

  来自北京的新闻给各类打车应用上了一课:北京市发改委谈出租车调价听证方案:还会出台配套措施

  这则新闻可以视为一个信号,随着互联网创业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当其波及传统行业自身改造时,传统行业必然会给出不可预料的反应,且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些反应基本属于利空。延展到与行政资源相关的其他领域,会发现不少有趣的事情。

  延展一:《财政部 民政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关于彩票机构利用互联网销售彩票 有关问题的通知》

  这个通知直接掐死了一部分移动端产品,也极大地提高了竞彩类产品门槛。而做体育类的产品,以我的分析,最终都会走向两条路:竞彩,厂商。竞彩可以玩彩票,可以玩地下赌博,但在大陆能合法运营的形态极少,走向厂商的话,要么做成数据商,要么做成体育品牌的附属产品。而这个政策无异于给了众多体育类产品创业人一记闷棍,现在能玩得转的,除了局里有人,就是兜里有钱。

  延展二:交通杭州APP推出2个月 市交通局征10人体验

  据我所知,国内做停车app的团队不下30家,产品已面市的,至少上十款。但这都是浮云,因为停车场数据一直是个难题,单纯提供停车场地点的产品,是在卖萌,必须要有实时或准实时的车位信息,才真 正帮得上车主的忙。创业团队也好,实力公司也好,一家家去找停车场去谈数据接入?难度实在高。可交管部门一纸令下,这些私营停车场都必须合作,足见行政力量威力。

  延展三:交通广播APP是您的出行好伴侣

  曾经用过几款产品,它们与交管部门谈成了数据对接,本以为有一番大作为,可当时看到了这则新闻,顿觉浮云。我下一个论断,在大陆司机圈内,没有任何产品在公信力上能挑战本地交通台,如果碰巧有一款产品能取代或与交通台并行,背后一定有政府背景。交通监管摄像头遍布,但管理部门不会将这些资源出让给一家缺乏资 质、难以信任的私营企业。更多的情况将会是有限度开放,而且缺少部分关键信息。但作为政府宣传阵地之一的本地交通台,天生就与交管部门合作,无论是从使用场景还是从公信力上看,都比手机App更靠谱。

  延展四:广州地铁官方App

  这可能是行政力量与互联网的最优结合形态。掌握了城市某一类行政资源的企事业单位,内部组建互联网团队,利用天然的数据优势和政策优势,做良心产品,同时由于没有太多的生存负担,这类产品将可能整合出小团队无法逾越的功能壁垒。这种模式虽好,但有一个前提:掌握行政资源的企事业单位,中高层能想明白互联网的玩法。不过这也并不致命,完全可以冷眼旁观,等小团队前仆后继将市场培育好后,轻松介入,这一切只需要一个契机。

  这些行政资源与互联网产品结合的案例摆在眼前,打车类产品的命运其实不难推演。

  各城市的出租车公司,由于其经营内容本身具有“公共资源”的特征,最终都会受市政牵制或管理。而打车产品的命脉在于行业协会,一旦此处政策收口、提高数据门槛或收取高额准入费用,创业产品将被直接打成废品状态。

  目前打车产品在做小白鼠和排雷兵,一旦加价打车的市场培育成型,或催生出其他形态的盈利方式,除非与市政合作、与出租车行业协会联手,作为独立公司,将无法在这样的压力下存活。

  目前各互联网巨头投资打车应用,也并不代表他们看好“打车”这一领域,更有可能的是作为防御性投资,一旦势头不好,不会因过于牵连而受影响,势头若好,便可以顺藤摸瓜。

  由此看,打车这个市场,行政力量、行业力量、互联网巨头都在虎视眈眈、各揣鬼胎,而身在暴风中心的创业团队,却显得孤立无援、前途堪忧。不得不说,这个领域实在不适合互联网创业,行政优于渠道,渠道优于产品,而 UX/UI 和技术能力早已不在讨论之列。如此凶险,根源在于,这个领域内的资源和用户,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受产品制约,即便有盈利模式,也最终还是会成为他人的点金石。

时间: 2024-10-12 08:14:22

另眼看嘀嘀:打车类应用背后的政策风险的相关文章

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及各自背后投资方围绕移动支付展开一场激烈较量

在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宣布继续投入2亿元请全国人民打车后,快的打车和支付宝钱包马上跟进联合宣布再投5亿元请全国人民免费打车. 双方的策略针尖对麦芒:用嘀嘀打车微信支付乘客,每一笔车费减免10元,且额外补贴10元给司机,同时提供10000单免单.后者马上将对司机师傅的红包从10元增至15元,在红包力度上给嘀嘀打车以压力,且每天设置10001个随机免单,特意比嘀嘀多出一个. 嘀嘀打车未透露停止补贴时间表,快点打车更放言:先将5亿元补贴花完为止.有意思的是,嘀嘀和快的对用户的补贴均非完全来自融资,腾讯和

嘀嘀打车或快的打车各自背后的大佬腾讯和阿里巴巴才是正主

"乘客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向司机付打车款,实际上是一笔结算合同,乘客是委托方,支付宝/微信支付是受托方.司机更类似于促销员,因为可支付车费的方式很多,司机向乘客推荐用支付宝.微信支付,并获得奖励,相当于拉了一笔业务."郎立新律师表示,支付宝/微信支付提供了结算服务,不向乘客收钱,还要倒贴10元返现,显然是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 新年第一个月天上掉下了"馅饼".嘀嘀打车和微信支付挑头,在全国32个城市以"乘客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的返现方式推

打车软件热闹背后的孤独:钱景茫茫 竞争激烈

自去年起,借着智能手机普及的东风,打车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APP应用市场,至少有20多款类似的APP在相互竞争.由于它颠覆了人们长期形成的打的扬招习惯,对出租车行业运营管理.政府部门监管及衍生出的资源公平分配等带来了新课题.晨报记者近日选择3款软件进行了打车体验,并采访了出租车司机.软件公司,透视打车软件热背后的打车新格局. 好评和差评呈"对半开" "嘀嘀打车"."易打车"."打车小秘"--在手机安卓市场里20多个有&quo

打车APP并购背后:市场或将进入双寡头模式

上周五,快的打车的同学给 各位媒体发了一条短信:一会儿有重要新闻要发布-巴人想了很久,这愁人的表达背后要说些啥?并购.投资.新业务.发布数据..各种可能性一闪而过.在 打车APP发展乏力的今天,能称为"重大"的消息已经不多了. 结果不出所料,快的打车宣布收购上海本土打车应用"大黄蜂".下面,咱们就一起聊聊这个事. 据巴人了解,这起收购案实际上尚未最终完成,双方并没有就产品.人员合并等问题达成一致,而是仅确定了收购价格.对于你情我愿的问题上,快的打车COO对巴人表示,

兰宁羽:他帮嘀嘀打车、黄太吉找到投资

他曾6次创业失败,却帮助眼下人气飙升的嘀嘀打车.黄太吉与大姨妈获得了天使投资.他不擅长创业,但擅长与天使交流 天使汇CEO兰宁羽有一段"久病成医"的创业史〿/p> 在创办天使汇前,他有过六次失败的创业经历--创办过音乐网站,运作过跨平台出版公司,做过机场广告营销公司,尝试过全球通信行业咨询类公司,也操作过天使投资基金.按照兰宁羽自己的话说:"我曾是一个持续不成功的创业者"〿/p> 可这位持续不成功的创业者却在他的第七次创业中,为N位创业者找到了人力.智力

一周新闻回顾:嘀嘀打车烧钱降温 Flappy bird走红

中介交易 SEO诊断淘宝客 站长团购 云主机 技术大厅 1. 打车软件烧钱游戏降温 今日起,由腾讯投资的"嘀嘀打车"结束了微信支付返现10元优惠活动,另有消息称,背靠阿里资金支撑的"快的打车"返现活动预计不久后也将告一段落.这预示着国内打车软件愈演愈烈的烧钱抢客竞赛正逐渐降温,然而无论是滴滴还是快的,烧钱游戏结束后的商业模式及扩展方案目前都还没有明朗. 嘀嘀打车市场部相关负责人昨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向司机和乘客返现10元活动结束后,嘀嘀打车的补贴政策调整为"

嘀嘀打车C轮融资1亿美元 腾讯跟投三千万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腾讯科技今日独家获悉,嘀嘀打车获得新一轮融资,总金额高达一亿美元,其中,中信产业基金领投6000万美元,腾讯跟投3000万美元,其他部分机构也参与投资. 嘀嘀打车这轮融资一共进行了3个月,这是嘀嘀打车获得的C轮融资.此前,嘀嘀打车获金沙江创投A轮300万美元融资,去年5月又获得腾讯1500万美元投资.知情人士透露,过去半年嘀嘀打车CEO程维之所以如此低调,也在于一直在筹备融资事宜.新一轮融资注入将为嘀嘀打车提供新的弹药. 当前打车软件市场竞争正呈现

嘀嘀打车诞生记:等待市场爆发曾被称做垃圾

出行类APP模式总结新浪科技 张楠出租车司机季师傅不再开着他的伊兰特游荡在路上趴活了,他现在每天停在商业区的角落,打开新买的智能手机等待乘客"送上门来".改变他的是一款名为" 嘀嘀打车"的App(下载).这款App的原理非常简单,与电话叫车服务类似.即乘客在手机中点击"我要用车",并发送一段语音说明具体的位置和要去的地方.用车信息会被传送给离乘客附近的出租车司机中,司机可以在手机中一键抢应,并和乘客联系."势如破竹",嘀嘀打车

嘀嘀打车又遭遇了商标侵权的烦恼

腾讯科技 宗秀倩 5月20日报道 在嘀嘀打车停止补贴之后,嘀嘀打车又遭遇了商标侵权的烦恼. 嘀嘀打车今日表示,嘀嘀打车已经更名"滴滴打车".去年3月,嘀嘀打车所在的公司小桔科技已经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提交了"滴滴打车"的图形.文字组合商标申请.今年4月,"滴滴打车"的图形.文字组合商标已经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初审并予以公告. 在该商标初审通过后,小桔科技启动了品牌更名准备程序,在三周之后的今天,即5月20日正式更名. 为商标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