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举个例子:
--------------------------------------------------------------------------------
| Id | Operation | Name | Rows | Byt
--------------------------------------------------------------------------------
| 0 | SELECT STATEMENT | | |
| 1 | SORT AGGREGATE | | 1 |
| 2 | TABLE ACCESS BY INDEX ROWID | T_TASK_G | 1 |
| 3 | INDEX RANGE SCAN | IX_TASK_SUP_S | 3 |
| 4 | VIEW | | 2 | 21
| 5 | COUNT STOPKEY | | |
| 6 | VIEW | | 2 | 21
| 7 | SORT ORDER BY | | 2 | 4
| 8 | NESTED LOOPS | | 2 | 4
| 9 | NESTED LOOPS | | 2 | 2
| 10 | TABLE ACCESS FULL | T_B_QU | 2 | 2
| 11 | INDEX UNIQUE SCAN | PK_T_B_ASSI | 1 |
| 12 | TABLE ACCESS BY INDEX ROWID| T_B_B | 1 |
| 13 | INDEX UNIQUE SCAN | PK_T_B_B | 1 |
--------------------------------------------------------------------------------
简单来讲,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原则。
从横向来看10、11、13都是在最右端,优先 级是一样的,这时候就需要看纵 向的。对于10和11的执 行顺序,是先执行步骤10,再执行步骤11,步骤9结束后,再和步骤12得到的 结果集做步骤8的nested loop操作。
2,基础概念
Card
是指计划中这一步所 处理的行数。
Cost
是指cbo中这一步所 耗费的资源,以单块读 的IO成 本来表示。
Bytes
是指cbo中这一步所处理所 有记录的字节数,是估算出 来的一组值。
Predicate(谓词)
一个查询中的WHERE限制条件
Probed Table(被探查表)
该表又称为内层表(INNER TABLE)。在我们从驱动表中得到具体 一行的数据后,在该表中寻找符合连接条件 的行。所以该表应当为 返回较大row source的表且相应的列上应该有索引,索引扫描的范 围越小,效率越高。
3,rowid
rowid是一个伪列,是系统自 己给加上的。对每个表都有一个rowid的伪列,但是表中并不物理存储ROWID列的值。不过你可以像使用其它列 那样使用它,但是不能删除该列,也不能对该列的值进行修改、插入。一旦一行数据插入数据库,则rowid在该行的生命周期内是唯一的,即即使该行产生行迁移,行的rowid也不会改变。也有例外的情况,在分区表中,如果对分区列的值进行修改,这一行的数据会从一个分区迁移到另一个分区,那么这行数据对应的rowid也会改变;表做shrink或者move的操作时,rowid也会改变。
rowid对访问一个表中的给定的行提供了最 快的访问方法,通过ROWID可以直接定位到相应的数据块上,然后将其读到内存。我们创建一个索引时,该索引不但存储索引列的值,而且也存储索引值所对应的行的ROWID,这样我们通过索引快 速找到相应行的ROWID后,通过该ROWID,就可以迅速将 数据查询出来。这也就是我们使用索引查询时,速度比较快的原因。
在ORACLE 8以前的版本中,ROWID由FILE、BLOCK、ROW NUMBER构成。随着oracle8中对象概念的扩展,ROWID发生了变化,ROWID由OBJECT、FILE、BLOCK、ROW NUMBER构成。利用DBMS_ROWID可以将rowid分解成上述的 各部分,也可以将上述的各部分组成一个有效的rowid。
4,resuive sql
有时为了执行用户发出的一个sql语句,Oracle必须 执行一些额外的语句,我们将这些额外的语句称之为‘recursive calls’或‘recursive SQL statements’。比如创建一个表,ORACLE总是隐含的发出一些recursive SQL语句来修改数据字典信息如tab$等。当需要的数据字典 信息没有在共享内存中时,经常会发生Recursive calls,这些Recursive calls会将数 据字典信息从 硬盘读入内存中。用户不比关心这些recursive SQL语句的执行情况,ORACLE会自动的在内部执行这些语句。当然DML语句与SELECT、sql parse或者在执行过程中需要空间扩展都可能 引起recursive SQL。
5,row source
用在查询中,由上一操作返回的符合条件的行的集合,即可以是表的全部行数据的集合;也可以是表的部分行数据的集合;也可以为对上2个row source进行连接操作(如join连接)后得到的行数据集合。
6,driving table
该表又称为外层表(OUTER TABLE)。这个概念用于嵌套与HASH连接中。如果该row source返回较多的行数据,则对所有的后续操作有负面影响。一般说来,是应用查询的限制条件后,返回较少行源的表作为驱动表,所以如果一个大表在WHERE条件有有限制条件(如等值限制),则该大表作为驱动表也是合适的,所以并不是只有较小的表可以作为驱动表,正确说法应该为应用查询的限制条件后,返回较少行源的表作为驱动表。在执行计划中,应该为靠上的那个row source。
7,组合索引
组合索引就是由多个列构成的索引。在组合索引 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引导列(leading column),创建组合索引 时最前面的列即为引导列。如
Create index idx_test on table_name(col1,col2,…);
当我们进行查询时可以使用”where col1 = ? ”,也可以使用”where col1 = ? and col2 = ?”,这样的限制条件都会使 用索引,但是”where col2 = ? ”查询就不会使用该索引。所以限制条件中包含先导列时,该限制条件才会使用该组合索引。
有些情况下,”where col2 = ? ”也会使用索引 ,使用的是index skip scan,col1的distinct值有N个,那么就相当于N个基于col2的查询的union。N这个值越大,union的个数就越多,index skip scan的效率就越低,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当我们看到执 行计划中出现index skip scan时,需要加以关注。
8,可选择性
比较一下列中唯一键的数量和表中的行数,就可以判 断该列的可选择性。如果该列的唯一键的数量/表中的行数”的 比值越接近1,则该列的可选择性越高,该列就越适合创建索引,同样索引的可选择性也越高。在可选择性高 的列上进行查询时,返回的数据就较少,比 较适合使用索引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