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网创始人王慧文:网站试错和调整的经历

  下为精彩观点:

  - 做活动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因为它考的是创意。你需要能吸引用户,同时用户不是单纯为了参加这个活动,而是在网上做一些事情你能把他留下来,并且对网站不会造成伤害。

  - 红杉跟我们聊的时候就问我们有什么优势,自己的总结是我们不是特别老,也不是特别年轻。不是特别老,是没有老到不理解用户,不是特别年轻,就是没有年轻到我们连个产品都开发不出来,或者开发出来发现问题不能迅速的修改,不会有很多对产品上的误解。

  - 其实不一定前期的用户是核心的用户。国内在2005年的时候很多人就把MySpace研究得很深入了,据我看,他最最前期的用户是发一些垃圾邮件来的,这样的用户能成为核心用户吗?而且收到这些垃圾邮件的用户他不见得对你的网站有好感,他的核心用户其实是后来发展起来的。

  - 最开始做SNS是2003年,国内出现了很多家,大概有30多家,很多都拿到投资了。当时业内比较流行的口号是做一个符合中国人习惯的SNS,符合中国人习惯好像听起来很贴心,但等实践起来你就会发现有很多都是错的

  - 事实上后来看我们是走了“狗屎运”,导致我们没有过早的把产品做得很复杂。产品很复杂对产品是很伤害的,因为有的时候产品里有很多很好的点子,功能多了之后就会把这个功能淹没了。

  - 本身产品简单是很重要的,让绝大部分的用户能够方便的上手。因为产品是有很多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用户来的时候有新的产品,有个学习成本。运营一段时间,产生一个核心用户群之后,这些用户群有教育新用户的能力,尤其是社区性的产品,用户之间本身会交流的。这时你以适当的速度添加一些东西,本身这些东西也会成为用户之间交流的话题。

  - 不断折腾。确实是不断折腾,因为我们折腾很久了。折腾归折腾,但主要的方向是关注或者是社区,或者是交流通讯这类产品。

  以下为现场聊天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进入腾讯科技嘉宾访谈。现在正在进行的是《新产品经理》的第四期,很荣幸能够邀请到校内网的前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和大家一起聊聊SNS,聊聊他之前在网站当中做的试错和调整的经历。

  我要特别介绍一下王慧文,《新产品经理》这个系列的初衷正是和王慧文聊天的不断碰撞当中产生的火花,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研和摸底决定做这个系列。所以节目的一开始谢谢慧文,先请慧文跟大家打声招呼。

  王慧文:腾讯的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这个活动,我是王慧文。主持人已经做了很多的介绍了,我就不补充了。

  主持人:第一个问题比较有趣一些,我记得以前总跟王慧文开玩笑说校内的注册用户发鸡腿的活动,几次都被否认。其实里面会有几个潜在的问题,一是为什么在当时有许多的校园的SNS网站都在做,唯独只有校内发展得这么好。第二个潜藏的小问题是大家关心的并不是鸡腿,而是刚开始创办校内的时候第一波的用户是怎么进来的?

  王慧文:两个问题我先一个一个回答。第一个问题是鸡腿的事情,这确实不是我们干的,虽然是开玩笑,但是确实反映了业内人士和用户的误解。我也看到在有些地方有的人说为什么校内网做起来了,而且是非常权威的样子,说是因为送鸡腿呀。我也没有去解释是怎么一回事,但印象不是特别好,容易给大家一个误解,觉得送鸡腿就能把网站做起来。鸡腿的事儿确实不是我们送的,我们做的是别的活动,活动比较多,基本上每次都有不同的作用。

  在做网站过程中,做活动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因为它考的是创意。你需要能吸引用户,同时用户不是单纯为了参加这个活动就走了,而是在网上做一些事情你能把他留下来,并且对网站不会造成伤害。当时我们的活动也是做的很辛苦,每个活动花了很长时间才能有一个不错的方案。

  第二个问题是第一波用户是怎么进来的。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不是特别愿意回答。为什么?很多做Web2.0的产品,受困于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事实上如何把鸡和蛋做起来是很困苦的问题,实际上到下一波做的时候,我的做法你就无法拷贝。

  举个例子。当时我们做这个活动,我们搞了一些大巴送学生去火车站,活动做的非常成功,就一个竞争对手就拷贝了一下。我们是送学生去火车站,学生放假回来他们去火车站接人,他们效果做的就不是很好。这样的活动在别的网站上再做一次效果并不一定好,这都是技巧性的问题,最关键的是你如何做一个对用户有价值的东西,只要它有价值,你聚集一帮人每天去想这些事,总会想出办法的。

  我们原来团队的三个人都是做技术的,在这方面也不是很有经验,能有市场推广的办法是因为我们花了很长很长时间去想。如果想不出什么推广方案就会做不下去,这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每天就是想怎么推广,吃饭、聊天都在想,不管什么事情我们都在想这件事对我们的推广会不会有帮助。在这种状态下你肯定会有非常好的办法,至于具体的办法是什么其实不是特别的重要,关键是在于你的状态。

  主持人:我知道你和王兴他们一起来做校内的时候,一是大学同学,一是毕业之后都没有参加工作就来创办这个网站了。是不是因为没有其他思想左右误导,二是你们还停留在学生的思想状态,所以比较容易抓住学生的心理?

  王慧文:对,这一定是很重要的。当时红杉跟我们聊的时候就问我们有什么优势,我们自己的总结是我们不是特别老,也不是特别年轻。不是特别老,是没有老到不理解用户,不是特别年轻,就是没有年轻到我们连个产品都开发不出来,或者开发出来发现问题不能迅速的修改,不会有很多对产品上的误解。因为之前已经做了两年了。这个优势看起来是虚无缥渺,但渗透到执行过程中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个细节都是跟这个有关的。

  主持人:你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是说用户进来之后你也需要去引导他,我一直有一很好玩的问题,在跟其他朋友聊天的时候说,用户进来你肯定要去摸他的习惯或者说他对产品的理解,产品随着第一波核心的用户会有所改变。另外你在拉动用户适应你产品的时候,是让用户去适应产品?还是让产品去适应客户?不知道这中间你是怎么调整的?

  王慧文:你强调的是前期的核心用户,其实不一定前期的用户是核心的用户。国内在2005年的时候很多人就把MySpace研究得很深入了,我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去研究,我不知道他们对MySpace研究的有多深,但据我看,他最最前期的用户总是发一些垃圾邮件,这样的用户能成为核心用户吗?而且收到这些垃圾邮件的用户他不见得对你的网站有好感,他的核心用户其实是后来发展起来的。

  关于引导其实是个社会性问题,有几点我们当时是比较强调的。第一,还是专注于学生的社区;第二,打算做一个真人的社区。第二点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在我们强调这一点之前观察到业内的SNS,包括国内和国外的对这一点强调的都不够深。当时比较火爆的是MySpace,MySpace并没有说你不是真名、真照片或者怎么着就有什么限制,而我们是你不是真名、真照片是有限制的。所以我们在这上面花了很多时间去引导大家做实。

  比如说做大巴这个活动。首先是凑合多少人我们发这辆大巴,我们为了防止大巴出现虚假的情况,有的人可能是随便注册50帐号,我们规定是不能注册虚假帐号,必须有真实的名字,我们上车是要查人的,防止出现意外的情况。学生用户都是大学生,逻辑很清楚,他们觉得我们提出的要求是很合理的,所以这件事上他们也很配合。确实很多学生资料都是真实的。

  主持人:说起这块,我还会有些小的问题在这当中产生。那时还是匿名纵横的年代,你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有没有去担心校内会因为这个死掉?

  王慧文:当时肯定是有很多质疑的,做SNS今天已经没有人质疑了,我们2003年做SNS的时候每年都是质疑不断的。第一个就是SNS这个东西这么OPEN,不适合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不会接受这样的东西,不会把自己的照片拿出来秀,让别人指指点点看。到做真人社区的时候,又觉得全中国的互联网都是虚拟的社区,都没有要求这一点,为什么你要求呢?我们自己定的是这样的,正是因为没有人做这样的事情我们才做,只有我们做成这件事了,那么我们就在真人领域里是开先河的,我们是领先者。

  当时探讨的理论是那么多虚拟社区了,你干嘛还去做一个虚拟社区?我就没有做的必要了,何必去浪费自己的青春呢。另外从用户的使用情况来看,真实非常重要。当时员工虽然不多,但这些员工都是网站的用户,我也是,很典型,一个人头像是真的,我才会去点。我的态度是这样的,哪怕把那些不是真的用户都赶出去,哪怕人少,但也要保证我们的核心足够好。当时的态度很坚决,但并不是第一天就做信用级用户的制度,是中间推出的一个功能,之前并没有这么强烈的强调这件事。这也跟我们观察国内其他的产品有关系。

  主持人: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

  王慧文:对。

  主持人:就在刚才的问题当中,也是在潜意识的问,当时大家都在想我是不是要做MySpace,或者要不要做Facebook,为什么最后选择了Facebook这种模式,而没有选择像MySpace这种模式型呢?

  王慧文:当时我们自己没有考虑过Facebook。最开始做了一个多多友,这跟多多友是有关系的。站在我们的角度是MySpace跟Friender更像,Facebook里是真的同学关系。

  主持人:MySpace是认识新朋友,Facebook是把老朋友原有的社交关系复制一份到网上,来加强更紧密的联系。

  王慧文: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产品,所以我们根本没有考虑MySpace这条路,我们已经走过一次了,只不过没有像MySpace那样搞了一堆音乐人,这在国内也是很难行得通的。

  主持人:现在你做了几个SNS网站,自己也有一些心得,现在来看认识新朋友的MySpace模型和熟人网络的Facebook模型,哪个会走得更远一点?

  王慧文: 认识新朋友和保持老朋友的关系都是基本需求,只要你做得好都可以。MySpace大家可能认为流量也下滑了,经济情况不如以前了,但有很重要的要素,本身MySpace公司被收购了,创始人离开了,一旦创始人离开,它的创新各方面,大家对这项事业的投入程度都不如以前了。我并不倾向于把他们两个来比,因为都是基本需求,做的好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主持人:MySpace的离开也是典型的最大的产品经理离开之后,产品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回过头来看你过去做的多多友,以及过去做的校内,是生人网络用户结网更加紧密,还是熟人用户结网更加紧密?

  王慧文:就像现实生活一样,有些人觉得跟老朋友在一起才开心,有些人觉得一天不认识新朋友就日子很难熬。这两种人都存在。

  主持人:是什么让你决定多多友这样一个MySpace模式的网站最后放弃掉,转为做熟人的网络呢?

  王慧文:要素还是很多的,并不是说哪一个要素起了一个非常直接的作用。本身多多友做了两年没有很大的起色,站在品牌的角度来看,我们如果要做一件新的事情应该换个品牌来做。当时做了两年,大概有三万用户,这个数量对SNS来说大家都说太小了,就像还没有起步一样。

  另外一个要素是很多功能在里面开发完了之后,你可能不是特别满意,但当时受某些原因蛊惑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去开发一些功能出来,很多功能的倾向性不同。你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还不如重新做一个品牌,因为留下来的用户都是已经适应了用户,你要改的话就会伤害他们。社区类的用户不是说你改了他就走了,他不走,而是在那骂人。那我宁可就放在那,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其实那些用户也很忠诚的,SNS就是这样,不管最开始发展的快还是慢,真的,留下来那些的用户都是非常忠诚的用户,过段时间就会来看一次。

  主持人:再去看过去的多多友,会觉得整个产品的规划,像你刚才说之前做了很多产品、组件并不是很满意。这些产品对于你在做其他产品的时候有什么帮助?哪些天条被树立起来了?

  王慧文:我们后来做校内的时候我感觉前面总结出来的经验是起了一定作用的。最开始做SNS是2003年,国内出现了很多家,大概有30多家,很多都拿到投资了。当时业内比较流行的口号是做一个符合中国人习惯的SNS,符合中国人习惯好像听起来很贴心,但等实践起来你就会发现有很多都是错的,我们要把隐私做得更详细一些,这对中国人注重隐私的个性可能会有帮助。还有人说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比较多样化,有一些我的朋友不希望让别人知道。当时有很多用户向我们提出这个要求,我希望我的关系可以定制,对不同的人开放不同的信息,我的好友另外一些好友看不到。

  在当时每一个需求都是好多个用户提出来,最开始的时候还有更基本的争执,就是做一个很泛的SNS,还是做商务式的SNS,还是做其他垂直的SNS。商务SNS是当时很多人提倡的,最开始做SNS的时候面临很多疑问?其中一个疑问就是你们怎么赚钱。当然离商务比较近,一般都想离钱近一点,可能比较容易赚钱,现在看来反而是一条弯路。

  主持人:反而是离钱最远的校园类的跑了出来。

  王慧文:对,现在赚钱还不错。在商务SNS情况下,好像……我只能说好像,因为我们自己没有认真做过,好像国外做的还不错,他们确实赚到了钱,都是有收入的,收的都是会员费,具体的还有广告。但是国内情况没有那么好,这可能确实存在一些中外的使用差异。

  主持人:你刚才讲到的很多用户会提出很多很多稀奇古怪、诡异的需求。

  王慧文:我纠正一下,只是现在大家觉得稀奇古怪,那个时候这些需求都是有很多用户支持的。

  主持人:你拿着一张清单都是这些用户提出的很诡异的、稀奇古怪的需求,你当时判断哪个应该做,哪个应该推迟,哪个应该不搭理他?

  王慧文:这个问题非常好。我先说一句非常泛的话“道可道,非常道”,我今天说某一个需求不应该去满足,可能明天大家对整个产品的认知变了,用户需求又升级了,可能这个需求就应该满足了,又变主流了。我这样直接否定某一个想法是不太好的。

  主持人:但开发有优先级。

  王慧文:有优先级,比较简单,后来我们开玩笑说我们走了“狗屎运”。我们人很少,总共技术加起来就5个人,产品又增长非常快,就需要维护稳定性。本身产品的基础写得很糟糕,又需要不断的重新重构代码,基本上没有时间给产品添加功能,这就导致我们在给产品添加功能上行进速度很慢,主要的功能可能一个月能添加一次。别人催很久我们才添加一个,事实上后来看我们是走了“狗屎运”,导致我们没有过早的把产品做得很复杂。产品很复杂对产品是很伤害的,因为有的时候产品里有很多很好的点子,功能多了之后就会把这个功能淹没了。

  我的失眠很严重,睡不着觉的时候我就到竞争对手上看,点来点去发现有一个竞争对手里面有一项功能很好,今天可以拿出来说是音乐的功能。我觉得这个功能做得很好,第二天我就跟同事说,XX家音乐很好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很恼火,发现我的同事都在用他的音乐服务。大约有一个礼拜的时间让我心神不宁,我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是我们开发一个这样的功能,或者是找一个引导点,让用户不会在意这类功能,或者证明这类功能有缺陷。又一个不眠之夜的时候,我又去那家网站,点来点去,后来发现他的网站有个问题,这是我当时推测,这个公司团队应该很大,反正比我们大很多,为什么?很显然他的产品逻辑上不一致,在不同的页面里面重视的东西不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比如说音乐功能做得非常好,就应该把用户全部指导到音乐上,他没有这样做。我就觉得他们肯定是了问题了,后来我推测的原因是因为团队比较大,整个产品没有快速增长,这时技术人员没事干,总不能让你闲着,就开发功能吧,越堆越多,反而把最好的功能淹没了。恰好当时我们的团队特别小,又忙着维护稳定性的问题,所以功能开发的特别慢。

  主持人:慧文讲的“狗屎运”我有一些总结。一是口碑很重要,你无意中一句话,你的同事都去用了,其实好的功能最重要的是怎么样去推。二是还是要有一个产品核心主导,队伍庞大了以后,逻辑性由谁来主导,重推哪些产品?慧文所讲的逻辑团队的主心骨也是很重要的地方。三是用户本身上手学习的成本,也就是时间,这虽然是慧文所讲的“狗屎运”,但它也是大家意外的心得和体会。虽然校内的组建和推出来的功能都很慢,但让大家可以有时间去学习它。这个“狗屎运”还会不会有另外一个原因在里面,就是成本,给运营带来更大的成本呢?

  王慧文:比如你的网站有很多功能,并且网站还没有发展起来,每个功能分一万个用户,可能里面有一千个用户是每天固定访问的,这就导致用户非常稀释,感受不到热度。任何用户群生成的速度都很慢,如果大家发现网站冷冷清清,可能就会觉得我走错地方了,而不是发现一个有趣的东西跟大家说的那种感觉。

  主持人:比如说我们目前去看新创办的公司,不管是已经卖掉的FrindFeed,还是Twitter,他们的开发团队也都是非常少的,对此你怎么看?

  王慧文:本身产品简单是很重要的,让绝大部分的用户能够方便的上手。因为产品是有很多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用户来的时候有新的产品,虽然SNS在国内已经经历了两年的时间但其实是没有普及的,离普及还有很远的路,还没有起步。所以绝大多数用户来的时候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个产品,所以有个学习成本。运营一段时间,产生一个核心用户群之后,这些用户群有教育新用户的能力,尤其是社区性的产品,用户之间本身会交流的。这时你以适当的速度添加一些东西,本身这些东西也会成为用户之间交流的话题。

  现在的校内已经不能自己随便改页面了,这也是有一些安全性的原因,另外是做成了QQ空间一样了,很多东西是要收费的。我们当时比较小,别人也不会来搞我们,开放了我们页面的装饰,很多用户把页面搞得花样翻新,有的就搞成一张白纸,用CSS把页面覆盖了,什么都看不到,退也退不出去。这样别的用户一看你搞成这个样子,有人就互相问,你们怎么搞成这个样子的,这反而变成了他们交流的话题。

  当时还有群的功能存在,有一个群,具体的名字我已经忘了,就是教你怎么搞页面的。当时那是内的第一大群,人非常的多,他们对这件事非常的感兴趣。我们发现他们对装扮自己的页面很热衷,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我们当时就推出了一个非常小的功能,叫“我最炫”。就是我选一些页面做的确实跟别人做的不一样的,把这人推到像明星一样的位置,很多人看到之后会去点,把页面做得 很炫的人会很有自豪感,也有很多人去问是怎么做的,这就促成了他们之间的交流。

  主持人:这只是一个顺势而为的过程吗?

  王慧文:对。

  主持人:话题稍微的跳转一下,商务的SNS网站在海外既然已经挣到钱了,为什么在中国却没有挣到。前几天我跟一位CEO聊天的时候,他依然还充满着崇拜的热情在看着那些海外的商务SNS网站。为什么中国前行的商务SNS网站到现在影响力都在娱乐的SNS之下?

  王慧文:我认为还是有点早。

  主持人:也就是说商务的SNS网站还是有机会的?

  王慧文:取决于你怎么做。有个说法我觉得非常有道理,说这个东西是不是一个产业需求。像房地产,施工队,供钢筋的、供水泥的,这些环节都必须有,没有的话房子是盖不起来的。互联网里任何一个东西,包括SNS它不是产业需求,没有SNS互联网这个产业也在,用户也不会特别郁闷。包括商务SNS也一样大家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主持人:2003年SNS热潮,那时很多风投人对找他要钱的这些创业者们,甚至他们认识的每一人说,如果我在商务的SNS上找不到你的帐户,那你就不要找我来要钱,这应该说是一个巨大的推动。相反,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开心001网居然能够用一个最快的速度窜升起来?

  王慧文:很简单,开心网是空白的。他是一个蓝海,白领的娱乐SNS市场。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首先他们的产品做的很好,在推广上很多地方做的都很到位,在很多更新上把握的很好。归根到底来讲还是怎么做。

  主持人:你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看开心001的成长,你觉得他让你最赞赏的一点是什么?

  王慧文:他们的产品把握和执行力度,他们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让我感觉对产品的把握和执行力非常好的公司。当然我跟他们没有什么交往,只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我这也不是非常权威的观点,我虽然是他的用户,但不是典型的用户,因为他上面的游戏我不会玩。我很浅的去试过,这样的试是不足以产生深入观点的,所以我不倾向于对他发表过多的意见,否则会误导人。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来问最后两个小问题。慧文一说到失眠心中就有所体会,最近失眠的时候,你自己在观察,看到的一些研究的对象是哪些?或者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哪些?

  王慧文:(笑)这是保密的,过段时间再说。

  主持人:最后一个小问题更简单了,我们刚才虽然谈了一些你所谓的“狗屎运”,但从中我们确实还是能够看到一些有趣的规律。静下心来你自己去看不小、不老的创业过程,自己给自己最大的总结或者做产品的心得体会是什么?

  王慧文:不断折腾。(笑)确实是不断折腾,因为我们折腾很久了。我是2002年就决定要创业了。

  主持人:那时你是刚从清华大学毕业?

  王慧文:当时是在读研究生,我是很对不起我的导师,但我还是很尊重、很崇拜我的导师的,我的导师是那种很有理想、很有原则的人。我确实对这方面不是特别有兴趣,就想创业。最开始虽然是想拷贝Friender,但感觉推不知道怎么推,需求也把握不清楚,最开始是想做成电子地址本那种模式的。比如保持朋友的关系,如果朋友更新了地址,直接在里面也就更新了,当然也有些其他的功能。后来我们又做了其他的产品,后来做校内的时候也有其他的同事加入。折腾归折腾,但主要的方向是关注或者是社区,或者是交流通讯这类产品。

  主持人:对慧文刚才总结的东西我也是印象深刻,之前你说做过手机和电脑之间传输的站点服务,也做过二手房、户外社区等,都或许对后来做校内有所帮助。

  我们要特别谢谢慧文,慧文在访谈前的沟通中说自己不是善于言谈和能谈出很多东西的人,但这次访谈我们聊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值得大家借鉴的东西,谢谢慧文。

  王慧文:也谢谢各位网友。

时间: 2024-09-08 14:01:42

校内网创始人王慧文:网站试错和调整的经历的相关文章

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传奇

(图为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 人最终都是要死的,我是非常讨厌一路见底的人生.渴望挑战不同的事物,将隐藏在自己身上的无限潜能激发出来.我非常不乐意求人,把尊严看得很重要.如果求人将让我丧失尊严,那么我宁肯选择去死算了. 王利芬,是一个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女博士.凭借着在央视多档栏目的精彩表现成为了著名的主持.在这位有些强势的"大女子"到达事业顶峰时,她却离开了央视,创办了优米网,用新媒体为中国的年轻人以及社会精英搭建沟通平台.上周,她的优米网将巨人董事长史玉柱的午餐时间拍卖出了200多万元,

大朴网创始人王治全:与罗莱优势互补,获取行业稀缺资源

摘要: 12月10日消息,大朴网创始人王治全日前撰文表达了大朴网与罗莱家纺达成合作的意义:与罗莱优势互补,获取行业稀缺资源. 王治全在文中称,与罗莱合作,能够让大朴迅速获得优质 12月10日消息,大朴网创始人王治全日前撰文表达了大朴网与罗莱家纺达成合作的意义:与罗莱优势互补,获取行业稀缺资源. 王治全在文中称,与罗莱合作,能够让大朴迅速获得优质的原材料供应.现代化的生产制造体系.高效的销售渠道等稀缺行业资源.反之,大朴网的互联网基因则是罗莱所看重的. 据亿邦动力网了解,12月8日,传统家纺品牌罗

举贤网创始人王尚峰:从管理者到经营者的转身

传统的专业服务领域与互联网的结合是草根最后的机会.创业浪潮里,为什么溺死那么多?有些人只懂互联网,不懂行业.有些人,吃透了行业,却玩不转互联网. 他28岁时,从地方邮电局长的位子退下,选择了去华中科技大学进修MBA;34岁时,他辞任北京大中电器总部人力资源总监.副总裁,走上了创业之路. 为了确认典故里的人物姓名,他亲自打电话询问同事:为了达到最佳的拍照效果,他亲自调试相机,若不是亲眼所见,是决不能想象的. 他是王尚峰,东方高人执行董事.举贤网创始人. 因为职业困惑而走上创业路 2005年,因为一

举贤网创始人:招聘市场将细分4大领域

腾讯科技讯(月古)11月2日消息,近日,专注中高端 人才招聘的举贤网创始人王尚峰表示,未来国内招聘市场将呈现出4大细分领域平分天下的态势:以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为代表的中低端招聘,以大街网.天际网和举贤网为代表的新兴的融入SNS元素招聘模式,高端猎头模式以及最低 端的劳务市场.报纸招聘等.去年9月份,招聘网站举贤网正式上线.绕开传统招聘网站的中低端用户定位和猎头的高端人才服务模式,主推中高端人才的招聘.一年后,王尚峰透露,目前,举贤网已有注册的中高端人才会员数1000多万,月收入达到数百

校内网正式开放平台接口标准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7月8日下午消息,校内网今日正式推出其开放平台(Open Platform).至此,校内网在Web2.0探索迈出新的一步,加入到社交网站开放平台的混战中来. 此前,Facebook的API与谷歌的Open Social均在市场中争夺合作伙伴.在国内Web2.0网站中,豆瓣网采用了Facebook的API,而谷歌则拉拢了MySpace.CN.天

校内网为什么会这么成功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四年以前,有人听说过校内网吗?我想应该是没有的吧,最多大家知道的话就是知道一些其他的交友网站,如Facebook,Twitter等国外知名的一些交友网站.当大家沉浸在校内网方便的人物查找功能或者风头正劲的偷菜游戏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好好想一想,校内网为什么能够在短短的三四年的时间里面迅速的崛起呢?我认为,原因不外如下: 首先,充足的市场调查和敏

SNS持续升温,校内网流量有望超过百度

2008年什么最热,视频.搜索.IM.电子商务?NO!搜索是以前的热门,视频被新规限制了,IM和电子商务都不是创新了,只是业界热闹一些.在业界普遍认为facebook价值被低估的情况下,2008年最热的肯定是有中国facebook之称的校内网.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7954.html">nbsp;   SNS为什么持续升温?facebook为什么被认为是google之后的领导者?我们的社会已经完全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我

校内网插件开发者:每天可以收入10美元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淘宝客 站长团购 云主机 技术大厅 校内网近日通过补充协议的方式,正式允许开发者在插件应用页中投放广告.一名插件开发者向搜狐IT表示,现在每天通过插件广告收入在10美元左右. 今年7月份,校内网宣布开放平台后就遭到了业界及开发者质疑. 多数人士认为校内网开放平台协议不够开放,同时对开发者的权益不够尊重.协议首条便限定,开发者程序不得与校内网业务有任何冲突,同时限定所有插

UCenter Home:个人站长做个“校内网”如此简单

Facebook入华传闻不断,Myspace中国起名"聚友",校内网进军白领--社交网站无疑是今年一道靓丽的风景,同时也暗含着一场激烈的角逐.去年一年中,国内的无数SNS网站相继上线,51.com.海内.蚂蚁网等其中不乏高手,连以出品知名社区论坛软件Discuz!著称的康盛创想(Comsenz)也在4月的站长年会上强力推出了SNS软件--UCenter Home,通过UCenter Home任何人都可以无门槛的搭建类似于Facebook.海内.校内的SNS网站.此举动无疑加速了国内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