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依靠大数据才能横扫一切

云科技:“">Social会横扫一切”。这句话第一次是听王兴讲。今天又听到你讲。有什么具体的例子。

投资人:预测电影。我们投资的一家公司,从各家社会化媒体上抓来的数据,能提前预测票房。比如冯小刚的《1942》,一个月前预测它3.8亿,会亏本。当时华谊说这是在黑它们。后来结果出来,3.6亿。

云科技:需要怎么样的数据?

投资人:大量的数据。比如对于一个演员,他毕业学校、毕业时间、在哪里长大、演过什么角色、收视率和票房如何、出过什么绯闻、跟谁关系好、什么样的网民如何评价他……对演员有50个,电影有30个参数。这些貌似古怪的参数,每一个跟都一部电影的票房相关。

云科技:这些数据里藏着有趣的结果吧?

投资人:比如,张默吸毒跟张默打女朋友,哪一个对他所在的电影造成负面影响更大?答案是后一个,远大于前一个。比如,谁适合演皇帝?陈道明适合演清宫,张铁林适合演唐朝。比如,脸瘦的人相对更有号召力。周润发其实早就没什么力量了。拍片不宜过于频繁,杨幂一年整了7部,最终成了票房毒药……

云科技:这个能力怎么挣钱?

投资人:帮电影选角,选档期。帮电影造势。比如,我知道你这部电影对什么城市、什么人群有影响力,就针对它们做活动。甚至细化到,明星在什么时间发微博、发什么样的微博、谁比谁发更有力。

云科技:除了影视票房,其它领域的案例有吗?

投资人:Social会改变所有事。在几乎所有行业都有机会。比如一个团队在做社会化音乐。把每个人和它们的数据挖出来,形成两张图。一张是人在音乐品味上的相互关系,一张是不同歌曲的相互关系。有这两张图,就能更精确的给人推荐歌,介绍同品味的人成朋友。

音乐能这样做,同样,餐厅、电影、农产品、淘宝产品、婚恋、招聘、小儿教育,都可以这样做。

云科技:婚恋怎么做?

投资人:我们从数据看到的是,结婚的人之间一般是三度好友。也就是处于一个朋友圈之内,不近也不远。一度好友比较难结婚。两人太熟悉了,不感兴趣。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概率最大,因为比较陌生,但有朋友介绍和背书。属于一个“圈子”,容易实现“偶遇 好感”的组合。我们用数据算出来,推荐给你。

云科技:比较难想象能通数据算出两个人的“缘分”。

投资人:之前你能想象通过数据算出一部电影的票房吗?这背后,其实是算出来一个人对一部电影的“好恶”指数,然后加总。

云科技:你们跟孵化项目是什么关系?

投资人:不仅投钱,还提供基础的大数据库,大家一起切磋算法和打法。我们建立的是师徒关系。师生关系不靠谱。师徒还含着信用附着的关系,更紧密。 徒弟出师后,师傅能用到你,是师傅可用的资源。这是部落化时代的关系。在今天社会化网络时代,重新焕发活力。

云科技:你属于看准一个方向,然后去找团队来填空,一个萝卜一个坑。不是那种“看到好的才投”的打法。

投资人:第一,你信不信Social会改变所有事。第二,最大容量的社会化数据的挖掘在我这里,我能提供制导武器。这跟大部分VC不同。

有人说创业要用AK47,简单好用,要“微创新”。大公司才会鼓吹者这种做法。创业都这样干,最后都被大公司缴枪。你要能活下来,AK47不行,得制导武器,比它领先一代才行。谷歌对雅虎,Facebook对谷歌,都是制导武器对AK47。

云科技:社会化网络 智能手机,令大数据成为现实。这就是制导武器?

投资人:我能提前一个月知道一部电影的票房。这就是制导武器。

云科技:你既然能提供制导武器,为什么还要投钱。

投资人:没大的VC肯投,只好我们自己投。现在中国的VC都问你能赚多少钱。不能赚钱,美国又还没有可以现成参照的东西,对制导武器这回事没信心,当然就不投。它们顶着VC的招牌,但干的不是VC、而是PE的活儿。

越是创新越急不得。越是创新,孵化期越长。谷歌、亚马逊、Facebook都是这样。网络游戏一上来就赚钱,你看看现在的盛大如何了。跟其它动物相比,人类的孵化期和成长期最长,但人是万物之灵。一生下来就能跑的,最短命。

我们投了已经15家公司。我们强烈的去赌未来。我们冒风险,扛到向市场证明自己的那一天。

云科技:你觉得现在外面有什么好东西。

投资人:好东西太少了。那些被热议的无线产品,啪啪、唱吧、抬杠,都是工具,不是高科技。下一轮洗牌互联网的一定是经过长期的研发周期,发现了崭新的业务机会。Social体现人性,能放大和改变人性。能重新改变互联网规则。

创业者为什么孤独。艰苦奋斗时没人雪中送炭,成了所有人就来锦上添花。你相信Social能改变世界,就要甘于风险和甘于孤独,大家相互鼓励,把这个产业做出来。

薛蛮子问我,人家三个月就出产品了,你凭什么要不一样。我回答,革命就是不一样。

云科技:Quora创始人之前是Facebook的第一任CTO。他说从Facebook学到的东西就是:不要为眼前利益放弃公司的长远计划。

投资人:我们的团队也在受VC的蛊惑,说我先做收入,拿到钱再做研发。我就问:你的理想是做包子铺还是改变世界。包子铺现金流良好。但互联网是赢家通吃。你今天做了包子铺,明天就被干掉。或者求人家收购。

扎克伯格如果04年就去挣钱,Facebook就挂了。在美国,VC在帮企业树立VISION,教它别短视,风险我来扛。孙中山如果拿了华侨的钱在广东独立,就没有推翻帝制了。

云科技:中美环境确实不同。

投资人:把美国的创业模式照搬到中国是有缺陷的。美国学生创业成功的很多,中国就不行。因为创业是要跟研发对接的。美国高校把研发都做了,他们敢试错。这事看似简单,其实复杂。若没坚实的高校研发基础,创业就扯淡。硅谷旁边有斯坦福,那么多教授自己开公司,以色列也是。

中国的教授和老师在干嘛?一比就清楚了。所以中国的大学生创业,创意极度贫乏,都在开包子铺。这个拼科技含量的时代,教授都不懂,学生怎么能懂,科技含量极低。

所以中国的创业要自己投入把研发这一环补齐。我们把服务器、带宽</

时间: 2024-08-01 07:06:32

社会化依靠大数据才能横扫一切的相关文章

凯文·凯利:大数据将横扫一切,数据生意就是所有的生意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很多数据.过去的数据时代,我们使用文件.文件夹.桌面这些东西.进入网络时代之后,数据就出现在网页上.链接里.今天我们用云,用标签.流量比喻数据.对现在来说,文件夹.网页什么的就不是最重要的数据.所有的东西都在我们的数据流里.而任何一项新的技术,最后也会产生N多数据,当今时代,真的是数据的时代. 如果我们穿越到1980年,告诉那时的人,30年以后你们会有维基百科,会有今天各种各样很酷的技术,没有人会相信.展望今后20年,也是今天的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唯一知道的是,20年以后最伟

大数据与公共管理变革

公共管理是公权力的行使者决定公共资源在公共领域配置的过程.公权力配置公共资源并不是随意性的,科学配置公共资源必须建立在对公共领域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否则,公共资源的配置就会出现扭曲,最终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无效配置.传统的公共管理是借助于历史经验的反复比较,正所谓"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今天虽然历史纵向的比较仍然可以获得经验,但这并非唯一的方法,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陈旧的方法论.新的方法是基于大数据的公共管理,大数据将带来公共管理的重大革命. 一.大数据的内涵和特征 "大数据&qu

何鸿凌:电信行业大数据应用案例的实践及思考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推出"大数据100分"论坛,每晚9点开始,于"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微信群进行时长100分钟的交流.探讨. [大数据100分]何鸿凌:电信行业大数据应用案例的实践及思考 文:何鸿凌 主持人: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 副秘书长 陈新河 主讲人:何鸿凌 承办: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 何鸿凌,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业务支撑系统部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1978年生人,2001年获得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应用学士学位,2014年获得重庆大学软件工程

浅析大数据最常见的10个问题

1.云计算与大数据是什么关系? 云计算的关键词在于"整合",无论你是通过现在已经很成熟的传统的虚拟机切分型技术,还是通过google后来所使用的海量节点聚合型技术,他都是通过将海量的服务器资源通过网络进行整合,调度分配给用户,从而解决用户因为存储计算资源不足所带来的问题. 大数据正是因为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带来的一个新的课题内容,如何存储如今互联网时代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如何有效的利用分析这些数据等等. 他俩之间的关系你可以这样来理解,云计算技术就是一个容器,大数据正是存放在这个容器中的水,

企业大数据如何起步:从小数据到大数据

目前国内外关于大数据的谈论很多,大多是谈运营级别的,或者说从服务端.服务方提得较多一些.笔者要跟大家交流的问题是作为各类企业尤其是客户方的企业来说,大数据跟他们有什么关系,或者说作为企业方怎样去参与,这是企业方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重点在于大数据应该从小数据开始.因为现在很多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用大数据,而是内部的一些小数据整合出现问题,或者小数据都没用好的情况下怎么用大数据.大数据应该是从小数据逐渐演变上去的,是一个正常的生态,而不是瞬间变化的.大数据这个概念跟自媒体的

大数据如何起步?从小数据到大数据

要做大数据,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企业,或者自己所在的行业的核心是什么.我们现在经常发现,有很多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最终不是被现在的竞争对手打败,而是被很多不是你的竞争对手所打败.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大家都认为亚马逊是做电商的,但这是错的,它现在最主要的收入来自于云(云服务).也就是说企业需要找到自己的核心数据(价值). 目前国内外关于大数据的谈论很多,大多是谈运营级别的,或者说从服务端.服务方提得较多一些.笔者要跟大家交流的问题是作为各类企业尤其是客户方的企业来说,大数据跟他们有什么关系,或者说作为企

大数据热潮的分析与审视

一.大数据的历史溯源 大数据热潮方兴未艾,但若要探究何谓大数据的问题以及大数据现象何以如此兴盛的原因,我们的眼光就不仅仅只停留在它时下的具体表征上,还要对产生它的理论根源做深入分析.大数据,冠之大于数据也.从造词法的角度看,它必然与数和数据有关.因此,如果要将大数据的历史脉络梳理清晰,可以以数和数据为线索. 1. 大数据,首先是源于数的概念 数作为人类认知自然世界的载体和产物,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开始使用"本原"一词,到泰勒斯提出"

数据可视化:如何玩转大数据

虽然可视化在数据分析领域算不上最具技术挑战性的部分,但是它绝对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存储.数据库的查询处理以及算法都是非常的重要--可视化离开它们也无法实现--但是在一个数据驱动的世界里,它们只是处在基本层的位置.这里有6家创业公司,他们试图从根本上改变数据的可视化.其中有一些是高度复杂的可视化处理过程,有些不是.虽然没有一个是完美的,但他们所做的一切,会让我们反思:数据究竟意味着什么? Ayasdi Ayasdi来自印第安语,是"寻找"的意思.斯坦福大学的Gurjeet S

我读经典(3):《大数据时代》学习笔记

        最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粗略阅读了(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所著的<大数据时代>一书的电子版.总体感觉就是本书的内容很宏观,不太容易让人理解.         读完这本电子书之后,我又上网查了一点资料,对"大数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     "大数据"的简介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但近年来引起人们关注的原因是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