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服务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队伍,清华-青岛数据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数据院)“RONG”奖学金答辩会于2017年12月21日成功举办。数据院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刘政,研究生院专硕办副主任李鹏辉,数据院执行副院长韩亦舜,数据院“RONG”教授兼社科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郑路,数据院教学管理部马洁老师和罗国荣老师作为评委,认真听取了来自于11个专业的15位同学的答辩汇报,并根据同学们的汇报表现逐一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RONG”奖学金为开放式奖学金,致力于鼓励清华大学大数据硕士项目和能力提升项目学生进行交叉学习,以培养出真正具有跨学科能力、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大数据领军人才。奖学金的评定主要依据大数据课程成绩、论文投稿、相关竞赛、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经历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数据院希望通过奖学金的方式,鼓励大家进行跨领域的融合学习,为他们带来思维方式和技术应用方面的改变。
“RONG”奖学金答辩会老师与同学们合影
此次“RONG”奖学金的评奖设定也打破了清华重理工的传统,以此鼓励文科背景的学生也参与到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中来。其中最受老师们关注的,是来自于美术学院的张玉萍同学。在此次答辩中,张玉萍从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入手,用一个生动形象的例子向老师们讲述了自己是如何通过分析当代艺术家作品、买家信息等数据,将大数据思维与自身专业知识相结合,实现了艺术品的精准化、个性化的推荐。此外,在“立交桥景观对城市形象的传播作用研究”项目中,张玉萍也成功利用大数据的手段预测出立交桥景观对改善城市交通规划有着积极作用。随后,老师们也就该项目的风险性问题,与张玉萍进行了交流,并鼓励她继续运用大数据的手段,在学习与实践等各方面发挥优势。
作为几乎没有数学基础和理工背景的张玉萍来说,学习中磕磕绊绊在所难免。“我甚至想过放弃,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连很多大数据相关的名词都听不懂。不过庆幸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其他专业的同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一起做项目的时候。信息学院的小伙伴在技术应用上帮助了我,我又从社科学院的小伙伴身上学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我觉得这种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对我帮助特别大。”从试探到小心翼翼地尝试,再到如今自信的站在答辩现场,尽管过程不易,张玉萍却收获良多。
美术学院艺术史论专业张玉萍同学就“立交桥景观对城市形象的传播作用研究”项目向老师们汇报
另一位值得关注的同学,是来自于教育研究院的刘燕。与张玉萍不同的是,她从数据院中收获的不仅仅是能力方面的提升。她在答辩中说了这样一段话,让在场的老师们深受感动:“感谢同组的小伙伴,我们一起靠着大数据度过了艰难的磨练时光。同样的境地、同样的渴望,同样证明着自己,我开始变得不再自卑。”随后,她向老师们汇报了在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中,她学习并运用fMRI、MATLAB、R、Python,参与了武装部、校党委和中科协的两项课题研究,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是典型的文科背景,以前更倾向于从质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定量的方面并不是很重视。在学习了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之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在一项抑郁症的研究中,以前我会更多考量以往的案例。但是现在我会从数据的角度看问题,去考虑到发生的机制等,这样得出的结论也更加精确有效。文科和数据科学的交融,让我的思路更加开阔。” 刘燕说道。
来自教育研究院的刘燕向老师们汇报了自己在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中的各项成果
而对于理工背景的同学来说,如何运用大数据手段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是他们向各位老师汇报的重点。其中,来自于土木工程系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刘志勇同学,以“交通+大数据”为主题,汇报了自己在交通安全评价、复杂网络分析、交通流预测、交通政策评价、出行模式评价和交通运营优化六个方面9的大数据学习及应用。在项目“高速公路车辆典型交通违法行为危险度分级预警方法”中,刘志勇通过分析某省2014年高速公路事故数据,以AHP+模糊评价的方法,构建出了违法行为预警模型。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从一个懵懂的数据小白走向了大数据思维的应用者,并成功将大数据思维与技术,应用到自身领域。
土木工程系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刘志勇同学向老师们汇报
研究生院专硕办副主任李鹏辉表示:“大家都十分优秀,此次评分过程并不容易。‘RONG’奖学金关注的是他们能力的增量——即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帮助了学生们多少,让他们提升了哪些方面,才是此次‘RONG’奖学金评选关注的重点。” 如何通过大数据思维、跨界学习、应用实操相结合的锻炼,切实提升大家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培养出真正的大数据人才,一直是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的关注点,也是“RONG”奖学金设立的出发点。希望今后数据院能够继续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帮助更多的清华学子在数据科学领域绽放异彩,成为真正的π型人才。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