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还在回味余额宝等“宝宝”带来的互联网理财新鲜感,一种更时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掀起轩然大波——众筹,">允许用户以现金方式支持某个创业项目,以获取实物回馈或者资本收益——前者先行,名为商品众筹,而后者实为股权众筹——在政策和法律边界跳舞的热门产品。
众筹的概念源自国外,泛指集中大众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为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进行某项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最初是艰难奋斗的艺术家们为创作筹措资金的一个手段,现已演变成初创企业和个人为自己的项目争取资金的一个渠道。
去年以来,以众筹网、点名时间为代表的一类众筹网站火爆异常,这些平台允许创业者发布项目,一本书、一间咖啡馆,一个App创意均可,大众即可按照预设金额对这些项目进行现金支持,而回馈是与项目相关的实物或者服务,这即是商品众筹模式。
而在今年,股权众筹走上风口浪尖,基本模式与商品众筹无异,而用户收益层面变成了股权,即未来可能获得投资现金收
益。这等同于将私募投资模式公开化,因此融资额度与商品众筹相比更加水涨船高,数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乃至上亿元项目层出不穷。
但受制于中国现有法律规定,股权众筹模式在形式上很容易踩到政策红线,面临诸如“非法集资和非法证券活动”等潜在法律风险。
事实上,无论是实物众筹还是股权众筹均无明晰监管细则。市场普遍认为的一个时间表是证监会5月之前完成调研并出具征求意见初稿,6月正式公布股权众筹管理办法。
但政策的靴子是否落地始终是个未知数,围绕众筹模式的创业项目却无法阻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直接命名为股权众筹平台的网站已经超过15家,而在一年前,不少众筹网站甚至不敢提“股权众筹”这个概念。比如,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部推出的娱乐宝项目,就在极力避免众筹的概念,而最终以保险理财的面目示人。
但无论如何,行业创新的步伐走在了政策前面,为了规避法律风险,不少股权众筹网站采取了领投模式、担保制度、有限合伙制等外壳快步行进。
最常用的模式是由天使投资人对某个项目进行领投,再由普通投资者进行跟投,领投人代表跟投人对项目进行投后管理,出席董事会,获得一定的利益分成。而在这之中,众筹网站将某个项目的投资款托管到银行,待融资额度凑满,由领投者注册成为有限合伙企业,然后投资项目。
更有严格防御风险的措施是加入担保元素,众筹项目寻找天使投资人或机构作为保荐人,当众筹的项目一年之内失败,保荐人赔付全额投资款,保荐人即为担保人。
不难看出,无论上述何种模式,众筹网站均在强调对投资者资质的把控,并力求在项目融资过程中不对现金进行操作,只做“流水中介”。“佣金抽成是可行的商业盈利点,但现金如何支配是项目创业者和投资者的事情,众筹平台不参与。”有从业人士如是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