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行业努力着的互联网人

"到目前为止整个团队除了豆瓣流还有北邮的高材生、经验丰富的老大哥以及几个深大的小鲜肉。或许有一天我会离开,回到纯互联网公司中,但我希望我能留下一些东西:和小伙伴们一起奋斗的回忆",这是我几个月来很想总结的一句话,也希望自己日后回头看这篇文章时能激励自己不断上进。 

  • 两个不错的人,一件看着不错的事 

接到万科物业hr的电话,有些错觉。物业公司要做App?hr说公司要做社区o2o,基于万科业主资源的优势,所以万科做这件事有很大的优势,一件看着不错的事。于是我抱着“去看看吧”的心态去面试了。 面试一切都是很常规的流程没有笔试,这比我想象中的好,没想到传统企业的面试还挺务实的,坐下来就聊聊。 技术总监:网易、豆瓣经历,牛逼的全栈工程师,年轻,有情怀,聊着感觉不错,气场对应。 团队负责人:十年互联网老将,豆瓣产品,原来他们是一伙的。他的面谈方式相当的free style,面试过程感觉不错。 

他们对我还是挺认可的,后续的电话沟通中也希望我能考虑下,希望能一起“大干一场”。经过几轮的纠结(当时手头有其他offer,猎头推荐的,好几次差点被猎头说服了),最终选择了“大干一场”。 

  • 百废待兴 

“劣币驱逐良币就是牛逼的人觉得和混日子人一起没有未来,然后走了;混日子的人发现没有牛逼的人去攻关扛着自己也没法混,然后也走了…”。这是我们负责人很久以前朋友圈发的一条感叹。 刚进前两个星期,相当压抑,团队气氛很消极,而我刚好深陷重灾地带。进去第一个星期开始熟悉产品业务,首先下载代码,当初版本控制还是使用的svn。然后慢慢的开始发现了很多问题,代码的问题入的问题,总结为历史的问题。

  • 一、没有历史的项目。

进去没几天,我想知道我们的app上过哪些渠道,然后找产品问,产品貌似不知道渠道包时啥意思,然后问了项目组所有的人,没有一个能说清楚的;我想知道历史发过哪些版本,每个版本是否做记录,我找之前的两位Android工程师问,他们就开始翻svn的提交日志,版本没打打tag的么?

  • 二、工程师的技术水平和态度让产品降低了标准

一次我发现《助这儿》首页的“消息”小红点显示的未读条是和实际未读条数不对,经过调试,log后端返回的数据,发现后端数据的问题,我去找后端开发工程师,他的回答让我很惊讶:“在我看来这不是bug”,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一直的这样啊,我当时很绝望,我错了么?这让我对这位开着轿车来万科物业上了三年班的工程师“另眼相看”,我相信产品经理也是多么的无奈。后来这位哥们也和我们的技术经理撕过几次,原因是后来我们使用GitHub托管代码,review代码比较严格,估计技术总监看了他的代码然后叫他如何如何改正,哥们受不了了,觉得技术总监老是针对他。

  • 三、胡乱堆叠的结构而后不断沉沦与堕落的代码

每天都能碰到奇葩代码,经常会听到“尼玛,这TM谁写的代码?”这样的吐槽,开始觉得这样不好,会传递一些负能量,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这未必是坏事,我们在吐槽别人的代码的时候同时也反思到,将来别人会不会吐槽我们的代码?这就使得我们格外的注意自己的代码设计,因为我们深深知道渣代码给后来人带来的痛苦和恶心。 关于代码的黑历史真是太多了,知乎上有篇文章叫做《你见过的最想笑的,最奇葩的,最逗逼的代码是什么?》,看了很多人的答案,我好想说,我都遇到了,太多了,这里仅仅截取两个来看看吧。   这就是一位4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写出来的代码,还不让改,这让强迫症的我们很是痛苦。谁都写过奇葩代码,这些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抱残守缺,不愿意接受改变,不愿意接受优秀思维方法或者工具。这位哥们,让我很伤感。某一天我又看到一段他关于连接服务器l正式环境和测试环境url的代码: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BASE_URL = "http://xxx.vanke.com/";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BASE_URL = "http://aaa.vanke.com/";

你能看懂哪个是正式环境那个事测试环境么?只有他看得懂,或许过一段时间以后他自己回头看也不知道了。我问他为啥要这样写?他给我演示了注释快捷键,然后振振有词说:这样注释很方便。怪不得在他写的很多代码里我看到了成片成片的方法被注释的痕迹。 不到一个星期,我开始怀疑我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很是纠结,又想起了那句:“劣币驱逐良币就是牛逼的人觉得和混日子人一起没有未来,然后走了;混日子的人发现没有牛逼的人去攻关扛着自己也没法混,然后也走了…”,虽然我也不是太优秀的人,但至少我一直在追求进步,下了这么大的决心来这就是希望能能把这事儿做成,这样的情况能做好吗?做为一个互联网团队不该是这样的,看到不好的代码我有努力去改变,但是我去很难去改变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既然选择了就再努力一下吧。好吧,看到问题我会告诉你,你不改我改过来,这摊事儿你搞不定我来搞,事实证明后来产品和设计师都喜欢来找我,然后“混日子”的人被架空了(万科有钱愿意养闲人就养着吧,我目的很明确,来这就是希望能把这事做好,你可以不参与,但别碍着我),再后来被“架空的”人走了,这是早晚的结局。后来和技术总监交流过,毕竟我们要干实事,需要有正向输出的人,和人品道德无关,和思维方式及做事的习惯有关,我们没能力也没这么多精力说教,不合适的,离开对双方都有好处。

  • 四、各种老it系统高度依赖混陷焦油坑

也许这是很多传统公司都有的问题,系统老、旧,各种数据逻辑耦合。关于老、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家开vpn还IE only(只能通过IE浏览器使用),这让在家处理问题的哥们情何以堪?然后就是就是各种系统的交织混乱。比如我门App后端是A,A里面的大部分数据和逻辑分散在老系统B和C中(实际还有D、E、F…),而B、C分别在很久很久以前由不同的外包公司开发的,然后A又是由不同的外包公司完成的,一锤子买卖之后又经历了一批平庸的团队,在填一个坑的同时又不知不觉的创造了两个坑。最后我们来了,慢慢的看到了千疮百孔系统,我们多么希望原本就没有A,甚至没有B和C,重铸高塔远比在摇摇欲坠的高塔上建筑顺手得多。
或许是因为早期对技术的无知或不重视,万科物业正在痛苦的偿还着巨额技术债,甚至在将在短时期内无法摆脱这个困扰。好在高层拥抱互联网的态度越来越坚决,对技术的态度越来越重视。 

  • 革命

开发工具

人和动物的区分是看会不会使用工具,是工具触发了猿人的思考,最终进化成了现在聪明的人类。虽然现在我们更强调的是思维上的超越,但是在有些阶段我们还是要借助先进的工具来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

团队沟通工具:BearyChat。在之前是用邮件沟通的,很难想象在互联网开发这样的高效协作需求下是怎么沟通的。

团队任务管理工具:Trello。可以创建白板,白板上创建任务card,并能和BearyChat互通。 

代码托管及版本控制:GitHub。这个是我的最爱,程序员的书脸,同样能互通BearyChat,最重要的是有了它我们才能更好的做代码review,控制代码质量增加工程师自己的讨论氛围。 

apk托管工具:fir.im。非常喜欢这类轻工具,编译、上传、更新、通知到BearyChat,一键打通任督二脉,再也不用担心测试、产品人员拿着手机来喊你打包了。 

AndroidStudio:估计很多团队还在用Eclipse,但就做Android开发来说AndroidStudio已经在各方已经远远超越Eclipse了。 最后站在客户端开发的角度总结一张工具协作图:

代码review流程。

使用GitHub协作管理,程序员要提交自己负责的代码之前,其他相关合作人员要review他的代码,发现问题会发起讨论,觉得代码不够好就要继续优化,直到大家都觉得ok为止。这个不是很复杂的一件事儿,但是相信很多团队都没有认真做好这个,因为我之前经历过的公司就很少有这个习惯,但是就程序员的提高上来说这个太有必要了,有这个流程之后写代码的人才会觉得不是一个人在写,项目再忙也不能仅止于功能的实现,代码是要给别人看的,才会有意识去写高质量的代码。看了很多代码,我发现高质量的代码是渣代码之间的差别其实相当小,究其缘由就是细微的思维意识差别,所以代码review重在改变程序员写代码时候的意识,当这种强迫的意思变成一种习惯时,也许这个程序员在开始产生质的变化了。

  •   挣扎中的收获 

三个月过去了,总算为停滞了六个月的项目带来一点起色。两个App分别在网络流量、内存、流畅度上都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助这儿》搁置了几个月的报事、抢单功能总算有了样子,《住这儿》管家功能也提上了日程。 最重要的是团队氛围已经慢慢行程,工程师技术讨论环境完全得益以GitHub的使用和代码review的流程。由于豆瓣流的关系,时不时还能请来极光推送的CTO还有饿了么的架构师这样的牛人来做分享。到目前为止整个团队除了豆瓣流还有北邮的高材生、经验丰富的老大哥以及几个深大的小鲜肉。或许有一天我会离开,回到纯互联网公司中,但我希望我能留下一些东西:有我耕耘的一片土地!

时间: 2024-09-27 07:43:12

在传统行业努力着的互联网人的相关文章

为何传统行业大佬会恐惧互联网?

先来说最近有几则关于传统企业的新闻. 第一则.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在出席"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论坛激烈抨击互联网,他认为,"我们要警惕互联网经济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现在有的网商公开说要颠覆传统经济,也就是说要颠覆实体经济.网商应算是虚拟经济,如果把实体经济全搞倒闭了,他还能做什么生意?"他同时认为,"网店搞乱了既有的价格体系,致使企业产品卖不出去.利润大幅下降,一些企业甚至只能关门歇业,这进一步造成了更多人失业". 在同样的论

做互联网的人,通常乐于分享和思考,比较讲道理,传统行业的人则没有这种习惯。如果你不是抱着“救世主”的心态,握有“救世主”的权力,就得认真思考,如何获得传统行业的认同感。(转)

  "看准了你再跳哇",这是前些年智联招聘电视广告的一句口号.黄健翔扮演的吴刚想换工作到人间,离开月宫,于是欣欣然一跳,不料落到了柴火堆旁,满面尘土.然后是徐静蕾的声音:看准了你再跳哇-- "看准了你再跳",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却不简单.时下"互联网+"成了热门概念,许多互联网从业人士也摩拳擦掌,希望跃入传统行业一展身手,用互联网去"改造"."升级".但是,这些人真的"看好"了吗?以我的所

用互联网铺开传统行业转型之路

 为期三天的第七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在上周落幕,相较于往年云计算大会大家都在探讨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能帮助企业做什么这类概念,本届大会服务商们谈论的更多的则是如何帮助企业做"云"上的部署,解决企业上"云"的难题. 此外,今年另一大亮点则来自"互联网+"这一个全行业都在探讨的热议话题.在新经济形态下,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此次记者去到了两个有关"互联网+&qu

互联网+时代,看云计算如何改变传统行业

五月的上海,正值春暖花开,绿荫飘香的季节,由驻云科技携手阿里云举办的"互联网+时代,看云计算如何改变传统行业",在上海张江举行. "互联网+"这个概念是最近比较热火的一个词,互联网信息化在国内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互联网+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化,还会带来大量的数据,会给信息系统带来更高的要求,因此云计算的发展就成了互联网+所必须的技术翅膀,才能更好地推进和改变着传统行业的模式. 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面临的技术挑战 本次沙龙中,客户对云计算的认识和需求比

技术人员如何跟传统行业打交道?

前几天,读了一本书叫<高难度谈话>,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沟通」问题,而本书的主题就是「人」--我们这些并不完美却真实的人.人是一种复杂的个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感情.技术人员如此,传统行业的「老板」也是如此! 而在很多技术人员眼中,跟他们打交道要比敲代码要复杂「1000」倍.本期移动开发精英俱乐部讨论的主题就是「技术人员如何跟传统行业打交道?」,让我们来听一些技术同学的吐槽,还有哪些解决办法吧!本文系 OneAPM 市场部整理. 程序员眼中的传统行业 晓书生:我觉得跟传统行业打交

垂直门户定位清晰赢的认可 与传统行业融合求变革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十年锤炼,垂直行业迎来发展契机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走出了综合门户网站独大的格局,近十年的潜心发展垂直门户也开始逐渐壮大,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除了对新闻资讯.娱乐休闲的需求,更多的商务需求也开始激增,这也必然导致对行业有着更多的细分要求,对行业的资讯.产品信息.产品报价.互动需求人数进一步细分,而每一个细分市场的使用人群都可以用百万级.千万级来统计,这也足以支撑数家细分行业的发展. 垂直门户网站由于定位清晰,专业性强,不仅吸引风险投资

软银中国华平:TMT和医疗是投资热点 传统行业如何革命

软银中国资本合伙亿/span>华平 2014广朿1日,由清科集团.广丿a href="http://news.pedaily.cn/industry/金融/" target="_blank">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联合主办皿014中国股权投资佛山论坛,在广东省佛山市隆重召开.在会上_a href="http://zdb.pedaily.cn/company/软银/" target="_blank">软银中国资本合

云计算从“开发者”到“传统行业”的思维转变

金融.通信.教育.旅游等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比互联网历史更为悠久.不过互联网与之加速融合却是去年开始的事情.互联网金融.运营商与OTT之争.互联网教育大行其道,对应的传统行业正在求变. 一方面,信息化成为不少传统企业的短板,譬如金融业就受到IT架构制约,银行.保险.证券均在尝试云计算:另一方面,互联网已被他们所接纳,信息化促进其自我升级.面向用户的互联网应用.内外结合的企业信息化应用.结合互联网的大数据挖掘,已成为大型传统行业认真面对的事情. 互联网巨头面向开发者做云计算已经有不少技术经验的积累,这

盖国强:数据驱动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融合

文章讲的是盖国强:数据驱动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融合,第五届中国数据库技术大会将于2014年4月10日-12日在北京五洲皇冠国际酒店举行,本届大会的一大亮点就是专家顾问团.所谓专家顾问团,是由10位资深数据技术专家组成的智囊团,帮助组委会把握大会技术方向.演讲主题,推荐及审核演讲嘉宾. 在一年一度的中国数据库技术大会召开前夕,记者有幸采访到本届大会专家顾问团的成员--云和恩墨创始人.Oracle ACE总监盖国强(eygle),分享了他对数据库领域技术和趋势的理解,以及对数据库大会的期待与祝福. 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