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底在我市成立的全省首家公益性戒除网瘾专业机构——绿色互联青少年辅导中心,已经面向社会进行了4个月的免费矫正。据统计,4个月以来,该机构已经成功矫正了20余名上网成瘾的学生的网瘾,同时也通过心理测评,打消了一些家长的疑虑,将对上网有正常兴趣的孩子头上的“网瘾”帽子摘掉。
网瘾的形成,不单是孩子自身的原因
“我的孩子平时没精打采的,一上网就特别有精神,一天不让他碰电脑就像丢了魂似的。他是不是染上了网瘾? ”绿色互联青少年辅导中心成立4个月以来,心理咨询师们经常会接到这样的电话,家长们都极其重视孩子身上出现的网瘾症状。
据心理专家介绍,网络成瘾症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患者年龄介于15岁到45岁之间,未成年人患病比例远远高于成年人。患有网络成瘾症的人,上网时可能会出现时空错乱的幻觉,随着上网乐趣的增强,这种错乱感也在增强。重度的网瘾患者,还会引发生理上的一系列问题。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有了网瘾,网络、网吧是罪魁祸首,在它们的“引诱”之下,孩子才一步步陷入泥潭。有些家长甚至希望绿色互联青少年辅导中心的发起者之一、市心理卫生协会能够向政府部门呼吁:坚决取缔所有的网吧。
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并不全面。市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孔匡建通过大量的案例,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染上网瘾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因为老师和父母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他们在老师和父母那里听不到赞扬声,每天在耳边盘旋的都是一些教条主义的说法。“时间长了,这些孩子就产生了逆反心理,然后他们通过另外一种途径寻找心理上的支撑点,或者说是寻找发泄的出口。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给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游戏表面上的公平性让他们的心理得到了莫大的满足感。”
沙盘疗法,充分展示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绿色互联青少年辅导中心的辅导室里,大大小小的玩偶模型占据了一整个架子。这些模型并不是供咨询者休息时玩耍的,而是咨询师们探知网瘾少年内心世界的重要工具。配合这些模型使用的,是一个长方形的沙盘,这就是既神秘又新奇的沙盘疗法。这是最早起源于欧洲的一种心理疗法,目前在我国只有10余家心理学研究机构拥有全套的设备。
青少年网络成瘾后往往不愿意说话,情感冷漠,对其他人缺乏自信,第一次面对咨询师他们更多地是采取沉默等不合作的姿态。沙盘疗法能够有效地将孩子们的心理活动投射出来,以便在他们不说话的情况下清晰地了解其内心世界。据孔匡建介绍,可供摆放的模型共有12大类,数量上千。孩子们摆放的时候咨询师就在旁边做记录,摆放的顺序、每个模型的具体位置,都包含着一定的含义。
20余人从辅导中心顺利“毕业”
学生小A(化名)在我市某职业中专学校念高二,因为迷恋网络游戏想休学。辅导中心的咨询师在对他进行了沙盘推演测试,他在沙盘中的一个沙包上布置了全副武装的部队,还有指挥车、大炮、高大威猛的军队指挥官,在与其相连的另一个沙包上,是一只巨大的张牙舞爪的恐龙,军队的所有枪炮都指向那只恐龙。小A还向辅导中心的咨询师解释,恐龙是他的班主任老师,而他则是军队中最有力量的指挥官。咨询师们结合咨询过程中的其他信息发现,小A迷恋网吧的原因是老师过于严厉的责备,使他自尊心严重受挫,因此采取了退避学习、回避现实的方法——上网游戏。
孔匡建告诉记者,小A把老师比作恐龙,既表明对老师的不满和怨恨,又表现出对老师的恐惧,“他个人不足以抗拒来自老师的打击,希望借助外来的力量,但又表现得非常无助,行为上表现得畏缩胆颤。因此,他觉得只有在网络游戏中不断砍杀恶魔才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辅导中心的咨询师首先肯定了小A的沙盘作品。通过与他的交流中咨询师发现,他除了玩网络游戏之外,还有运动等和正常孩子一样的爱好。在给他营造出一个富有安全感的环境里,咨询师们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箱庭疗法、心理咨询、心理行为与矫正等多种方法疏导他的思想。4次矫正下来,他不再有休学的想法,几天不上网玩游戏也不会出现精神萎糜不振的情况。
和小A同样从绿色互联青少年辅导中心顺利“毕业”的还有20余人,他们均通过具有针对性的矫正,摆脱了网瘾的纠缠。最直观的结果是,他们上课的时候不再是无精打采,也开始与别人主动交流了,有些孩子甚至主动向咨询师承诺,自己以后上网会保持健康的频率。
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心理疏导
对网瘾患者的心理疏导,并不像大多数家长们想象的那样困难。市心理卫生协会会长朱坚告诉记者,心理咨询师们面对孩子的时候,主要是倾听他们的诉说,然后设身处地地从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有的时候一个小时的沟通,咨询师们最多只有10分钟在说话,其余的时间都交给孩子。“患上网瘾的青少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障碍,对身边的事物漠不关心,从而导致他们自我封闭,因此他们只能在虚拟的社区中寻求慰藉。在这个时候,把话语权重新交给他们,给孩子一个说话的空间,才能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信。”
在帮助孩子们摆脱网瘾的时候,咨询师们有一个原则,就是从来不说“你应该如何做”,而是多问“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行不行”。
小B也是一名上网成瘾的学生,在来到辅导中心之前,家长们想了很多方法,也花了不少钱帮他戒网,可就是不行。在他的心里,自己已经是一个能够养活自己的人了,他告诉辅导中心的咨询师,他可以去凌家塘批发水果,做点小生意赚钱。他甚至为自己每个月的收入和开销列出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清单,以此来证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咨询师们听了他的设想,反问他,没有运输工具,这样的方法怎样实施下去。这个问题让他陷入了沉思。孔匡建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在生理上已经接近成年人了,但在心理上还是比较幼稚的,有些问题他们看起来考虑地很周全,但往往就忽略了最根本的东西。
下一个重点:让家长的心理健康起来
在辅导中心第一次的团体辅导中,咨询师拿出了一张白纸,让孩子和家长分别写上对对方的希望,其中一位孩子写着“支持我,玩游戏”,他的爸爸则写下了“健康向上,做个自尊、自强、自立的孩子”。咨询师分析双方的心理后,教导孩子应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有一定自控能力,学会对父母感恩;告诉家长应该相信孩子,并和他一起打游戏,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正确引导他。
“现在不仅是有网瘾的孩子需要心理咨询,不少家长也同样需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朱坚对4个月来的测评和矫正情况作了一个统计,她发现测评后没有网瘾症状的孩子与需要矫正的孩子数量基本相当,都有20多人。“有时甚至6位长辈陪着一个孩子来,结果发现孩子对网络的兴趣属于正常状态。”朱坚在与孩子和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很多家长对于网络的认识非常极端。“一些家长认为网络猛于虎,只要孩子一上网就给他们扣上网瘾的帽子。其实网络和网吧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老师和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健康地上网。另外一些家长看到孩子通过一次治疗产生了效果,就不再带孩子来继续巩固了,等到问题复发的时候才急匆匆地又找到我们。”
绿色互联青少年辅导中心目前正在酝酿下一步的行动,就是在为孩子做心理疏导的同时,也让家长们能够正视网络带来的便利。朱坚表示,他们的咨询师是两个人一组,一个人和孩子交流,另外一个人面对家长,“让家长们的心理也健康起来,这种双管齐下的做法,才能让孩子更快地摆脱网瘾。” 殷朝晖文 唐磊摄
链接:判断网瘾的简单办法
1、每周上网8小时以上,而且越来越无法自控,特别是晚上常常上网到深夜;
2、行为反常,如逃学、不与人交往、对人冷漠、脾气暴躁、关机后烦躁不安;
3、经常在网上和陌生人聊天,甚至发展到通电话、约会等;
4、电脑里经常出现暴力、色情、赌博等图片;
5、有说谎隐瞒上网情况的行为;
6、借钱上网或是冒一定的危险,如偷钱上网,或者盗用别人的账号上网。
出现上面3点的青少年就要注意了。当然,心理咨询师表示,并不是有了3点以上就肯定是患上了网瘾,最好能够进行一次系统的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