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耗时7年转型略有小成

《IT时代周刊》记者/蓝晓熙(发自北京)  伊士曼柯达的漫漫转型之路走得异常艰辛,在不断的超越与反超越中,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路,这家传统的影像巨头即将完成从胶片业务到数码业务的重大转型  漫漫长路,百转千回。历时数年的柯达转型之路走得异常艰难,异常曲折。  9月27日,伊士曼柯达公司(以下简称柯达)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彭安东(AntonioM.Perez)继2005年访华之后再次造访中国,在北京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这位领导着柯达迈过转型之路的掌门人表示:“通过长达数年的战略转型,如今一个全新数码化的柯达已基本形成。”  事实上,作为一家专业影像公司,在胶片影像时代,柯达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销量成为了当仁不让的行业巨无霸,可在数码当道的今天,柯达却成为失败者。事实上,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是柯达在1975年研发成功的,但现在柯达在数码相机领域却不能引领潮流。对此,彭安东略显无奈地表示:“柯达发明了第一台数码相机,这却成为了柯达的掘墓者。”  但现在,历经苦痛的柯达在数年的转型后,如今已略有小成。去年,柯达公司75%的业务与60%的利润均来自数字业务,计划到2014年其100%的收入均来自数字业务,彻底完成转型。彭安东直言:“通过长达七年的战略转型,如今一个全新数码化的柯达已基本形成。”  这个胶片影像鼎盛时期的巨无霸如今押宝数码业务,可否成功完成华美转身?又是否能够在数码影像领域延续曾经的辉煌?  从头再来  经历了失败的洗礼后,柯达从当年的胶片巨头逐渐向数码界进军。  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柯达就已经开始了对数码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并在2003年宣布全面数码转型。2007年12月,柯达决定实施第二次战略重组──一项时间长达4年、耗资34亿美元的庞大计划。重组过程中裁员2.8万人,裁员幅度高达50%。如此耗资巨大的转型,令人瞠目。直至2009年,柯达历时多年的转型仍然未现曙光,而业绩的严重亏损使这家昔日的影像巨头再次陷入困境。  然而,转型之路上经历的艰辛与坎坷并未摧毁柯达数年来的转型之梦。  “通过长达7年的战略转型,目前一个全新数码化的柯达已经基本形成”,柯达公司首席执行官彭安东坦露,7年来,柯达的数码业务保持了两位数的年增长率,2009年更是在外界不利的经济环境下逆市而升,数码业务增长12%。  作为一家专业影像公司,柯达发展战略脉络清晰:即以影像产品和服务为根基,发展成为一家更平稳的多元化全球公司。  基于这一全球战略,柯达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战略转型:两年间斥资25亿美元收购了5家公司,组成柯达图文影像集团 (GraphicCommunicationGroup),为客户提供从智能商务扫描、印前和工作流程到高品质的数码和胶印输出服务;以25.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医疗影像业务,并将这笔资金投入到数码印刷的研发和业务拓展中;将板材药水生产和喷墨头维修服务转移到无锡工厂,接着将上海工厂转产高端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机和数码印刷设备,并在2006年底在中国厦门投资9600万美元,成立全球最大的先进CTP板材生产厂,从而完成生产线的全面转型……  一路走来的柯达,从2003年数码业务在全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不足30%,发展到目前产品线上有超过75%的数码产品。与此同时,柯达更是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消费及商业应用的颠覆性的全新数码技术和产品。“这些成就将柯达塑造为一家崭新的公司。”彭安东表示,“现在,柯达的数码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7成,毛利率更高的商用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6成,并且还有一系列能创造现金流的传统业务。通过长达7年的战略转型,目前一个全新数码化的柯达已经基本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柯达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智慧,它的转型历程和经验可以说造就了产业技术升级背景下的又一个传奇。”多年来一直关注并研究柯达转型的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对柯达做出了极高的评价,“中国正处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产业技术升级的背景下很多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柯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转变永远不会结束,我们每一天都在变。只是可能有一段时间转得激烈,有一段时间相对平静。”这是柯达亚太区客户服务总经理、大中华区市场总监罗仲良对柯达数码转型所作的总结。  困难依旧  曲曲折折,坎坎坷坷,艰辛与成绩并存,这便是柯达的转型之路。  历时多年的转型摸索,柯达依旧非常明确自己发展战略的脉络,即以影像产品和服务为根基,发展成为一家更平稳的多元化全球公司。而对于柯达的发展前途,业界纷纷表示不很乐观。  目前,柯达的业务定向为图文影像、消费数码影像和商业胶片三大业务体系,大部分产品分为面对消费者市场(B2C)和面对商用市场(B2B),分别由整合后的两个团队运营,即消费数码影像集团(CDG)和图文影像集团(GCG)。“同时‘靠两条腿走路’,步伐更快更稳。”彭安东这样形容。  在B2C消费产品业务领域,柯达提供胶片、影像输出、数码相机、数码相框、数码摄像机等产品;在B2B图文影像业务领域,柯达产品分为商用扫描、印前数码制版机器和板材(CTP)以及工作流程软件、数码印刷三部分。商用产品是柯达新的战略重点,其延续柯达在材料科学和数码影像科学领域的绝对优势,堪称业界翘楚。除此之外,柯达FPEG(胶片影像娱乐产品集团)则继续它在娱乐影像领域的推动者地位。  “而柯达在传统影像方面的优势也通过数码业务的发展得以继承和发扬,我们在传统胶片领域积淀的影像科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技术优势,被成功应用于柯达现有的数码业务当中。”彭安东指出,“这种相互融合的有机统一,在影像的核心之下,推动着柯达的成长。”  至此,一个齐头并进,多业务系统整合的布局已然成形,数码柯达正加速前进。然而,对于柯达公司的多元化发展,一位产业分析师认为,当胶片业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成为夕阳产业后,企业需要通过多元化发展,增强其市场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多元化行业跨度较大时,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会加大。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柯达战略转型虽尚不足以言成功,却是迈出了重要一步。因技术更新水平的原因,柯达公司中低端数码产品丰富,符合大众消费水平,但是也正是因为技术水平的制约,柯达在与同行业对手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时间: 2024-10-09 17:52:05

柯达耗时7年转型略有小成的相关文章

柯达:一直在转型一直不成型

■文/臧海港,济南泉都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 解读历史的时候,时常会让我们萌生遗憾,每当试图以悔不当初进行假如,那些尘埃落定的往事仿佛瞬间就有机会被改变.然而,对于伊士曼柯达来说,过往太多的遗憾早已积重难返. 2010年12月30日,全球最后一卷柯达克罗姆彩色胶卷在美国堪萨斯州的一家小型冲印社中冲印完毕,标志着美国最后一台能冲印柯达克罗姆胶卷的设备从此停止冲洗和晒印柯达彩色胶卷的业务.在此之前的12月11日,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为反映科技进步造成的企业兴衰而进行汰旧换新,位列其中已有74年

柯达高层易人业务主攻中国市场

每经记者 刘丹 发自北京 胶片相机"大佬"柯达正在痛苦的转型中,从依赖胶片制造转向一系列数字产品."柯达去年在 中国市场高速成长,传统胶片.胶卷等业务在专业影印领域上升至45%,而其中数码影像市场已成为柯达进军的最重要领域."昨日(4月6 日),新上任的柯达消费数码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傅志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表示. 2009年柯达公司出现了2.32 亿美元的持续经营亏损,时任柯达大中华区总裁一年的陈志轩离任.据柯达中国公司内部人士透露,陈的离开并不是

柯达公司被逼进竞争死角

全球首款商用胶卷年底停产 柯达公司近日宣布,长达74年历史的全球首款商用胶卷Kodachrome(柯达康)彩卷将于今年年底停产.它的落幕,悲壮地宣告了一个卤化银时代的逝去.数字化洪流不仅摧毁了柯达公司因传统胶片而屹立百年的王者地位,也把柯达逼进了一个怪圈:尽管它一直是数码相机比赛的参与者,但似乎与尼康.佳能等种子选手不能平起平坐. 战略决策过慢致使柯达在数码领域里节节败退,将本来可以变为数码翘楚的机会白白地拱手让予他人. 原因:传统业务难转型 远卓管理咨询董事长李放表示,柯达战略失误可能有两层原

柯达发力中国数码影像市场

新快报讯 (记者 董毅) 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牌影像厂商,柯达在向数码转型的过程中,遭遇了不少波折.不过,柯达显然没有灰心.新任柯达消费数码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傅志君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柯达消费数码业务今年的目标是"把去年的业绩翻一两倍". 今年4月,柯达给 中国市场带来9款新品.这些数码相机新品,不但在画质和性能上有重大提升,而且全面支持互联网,有邮件发送照片.上传照片和视频到Facebook. Flickr和Youtube等功能,很快将支持国内的开心网和优酷网等. 除了柯达特

商界评论:柯达和富士的末日危突

商界评论杂志封面 文/本刊记者 鲁渝华 在电影<2012>中,太阳耀斑大爆发导致地球内核变热,引发天塌地陷,板块重构,全球数十亿人中,只有少数几十万逃上"诺亚方舟"的人方能再见新生的地球. 而传统的影像行业,早在2001年就遭遇了这样的毁灭性重构.彼时,一场前所未有的数码风暴席卷而至,如同太阳耀斑大爆发般的数字技术革命几乎摧毁了两大传统胶片巨头--柯达和富士安身立命的产业基础,在巨大的产业变革面前,两大巨头不得不先后踏上了漫漫无期的"逃亡之路". 然而,

IBM公司宣布了一项高达1.3万人的裁员计划

随后,惠普.UT斯达康.奥林巴斯.爱立信.BBC.京瓷等企业也都纷纷宣布裁员数百到数千人不等.这是今年以来继美国甲骨文.德国西门子.日本先锋公司大幅裁员后的又一轮高潮. 很显然,全球高科技产业新的一轮裁员风暴已经到来.为此本刊走访了业内多位专家及咨询机构(包括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传瑞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可锐职业顾问事业集团等),综合分析了几十家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而得出未来18个月,面临裁员压力较大的10家中国公司的名单.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摩尔定律并不仅限于CPU制造业,18个月或许不仅仅是软

富士中国新帅上阵:进攻性经营直指网络扩张

胶片时代两大巨头各奔东西.百年老店伊士曼柯达在破产重组后,宣布转型成为一家专业商业影像技术公司.另外一面,富士胶片正走在多元化转型的关键节点上.2013年7月,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换帅,太田雅弘接替横田孝二出任总裁.太田雅弘12月16日在上海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医疗生命科学.印刷.文件处理.高性能材料.光学元器件和数码影像六大业务基础上,富士胶片在华投资将在影像.印刷.医疗健康.高性能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大投入.据其公布的数据显示,富士胶片目前在中国设有35处事业分支机构(

市场机会没有“尾巴”可以抓

从表面上看,市场机会是消费者给予的,但实际上市场机会是企业自己给的.企业应站在未来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圈住"消费者或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这是应对消费者漂移的战略性营销举措,即创造未来市场,创造市场机会来吸引.维系与保留消费者. 文 | 贾昌荣 按传统观念,市场机会是指市场上存在的尚未满足或尚未完全满足的需求.不过,如此界定已不合时宜,市场机会还包括即将出现的市场需求,以及已经存在但消费者并没有意识到的朦胧需求. 很多企业都奉行"消费者就是上帝",一切唯消费者是从.表面

柯达低成本转型初见成效考虑重返单反相机失地

昔日胶片巨人柯达的衰落和艰难复兴,一直都是全球商业史上的经典案例. 在去年亏损2.32亿美元后,柯达表示今年内能实现4亿美元利润,三年内数字产品营收从55亿美元提高到70亿美元. "柯达依然经历着比较痛苦的转型阶段."新上任的柯达消费数码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傅志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柯达消费数码业务今年的目标,是"把去年的业绩翻一两倍",同时依靠几款杀手级产品,把市场从二三线城市转移到一线市场,与日系厂商正面PK.柯达也透露,美国总部方面正在积极研究,是否要重新杀回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