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经营往往会因为销售渠道、服务渠道的剧烈变迁,而展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如果不能跟上步伐,企业将有可能迅速被淘汰。但如果盲目依据渠道变化而强行上马,也有可能适得其反。当下,最具有变革意味,且已经被全民所接受的渠道之一,就是存活在朋友圈等社交工具中的微商、微店等。
由此,众多企业开始试水微店、朋友圈或搭建自身社交电商APP。而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能够迅速引起关注和连锁式反应,取得一定业绩,成为强有力补充,甚至不惜牺牲员工利益,以疯狂考核的方式逼迫员工参与进去。“逼死人”的疯狂考核,纯属这些企业自己“作”。到最后,或许只能适得其反。
开启全民“微时代” 企业狂奔在路上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微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微商行业总体规模达到1819.5亿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3607.3亿元,增长率近100%!这样一个遍布黄金的渠道,自然会被企业所眼红。如果说此前全民微商、微商往往还是部分人的兼职行为,那么随着微商、微店影响力的扩大,企业也看到其中的机遇,迅速投身其中。
去年9月份,顺丰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顺付鼓励顺丰内部员工通过独立二维码扫码拉新。身边在顺丰就职的员工,推荐朋友通过其“专属二维码”扫码下载顺手付APP,即可帮其完成业绩。且只要成功注册并绑定银行卡信息,该名推荐人即可获得10元顺丰金。从某种角度看,其实这是顺丰在以极低的代价为旗下金融平台获取活跃用户的方式。而最终,该活动因“刷屏”遭到微信屏蔽长达三天。
富士康旗下主营手机、数码类产品的微商项目“贝壳山”也借助“全员开店”系统拓展分销网络,让内部员工参与到销售过程中。公开资料显示,富士康员工总数已经超过120万人,其中大陆员工超过100万人。国美也推出旗下社交电商APP——国美+,试图通过类似微商的形式,挽救当前国美在电商市场的不利局面。
可以说,在全民“微时代”的开启之路上,企业已经或正在狂奔加入。只是究竟能否和它们预期中的一样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就看各自的“神通”了。
疯狂考核“逼死人” 企业开始花样作死
虽然现在从事微商、微店的人越来越多,但实事求是地说,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去做微商。如果企业将微商业绩和考核挂钩,进而关系到奖励惩罚,就会更加让员工厌烦。更严重的是,如果企业一心只想提升自己在微商层面的销量,就会推出疯狂考核,进而将员工逼到角落里。
比如上面提到的顺丰推广活动,虽然名义上说不和绩效挂钩,也没有相对应的考核,却也让员工厌烦。毕竟是企业要求员工进行的推广活动,如果丝毫不去行动,只会给领导留下不好印象。但如果真的去做,却又有可能被亲朋“拉黑”。
而国美做得更过分,由于国美+这一社交电商APP计划在2016年四季度主推“美店”功能,为实现美店开店量及销售量的快速突破,国美下发一份《关于国美控股集团及旗下各产业公司全体员工完成国美+美店专项任务的通知》。而“全体员工”包含国美控股集团和旗下各产业公司员工,即使是技术、行政和财务等非销售人员也在范围之内。如果不达标,将面临降薪和罚款等处罚措施。
据了解,国美会对员工从时间、任务量件数、完成比例等多个维度进行考核。如果无法完成考核,只能面临处罚。就通知来看,考核十分严苛,除了销售人员能努力做到,其他社交面教窄的技术人员等很难达标。甚至已经有员工摆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势,“如果扣得太多,不排除考虑走人。”
而《都市热报》也曝光了一件让人无奈的事,公司老板除了要求员工将商品发在朋友圈外,还对每个员工实行业绩考核:无论是否从事销售工作,都要求每个人每月必须卖到2000元营业额,且要保持4个长期代理商。
类似的疯狂考核,在开始涉足微商、微店领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绝对是企业的花样作死。以压迫员工社交圈为方式,不顾员工的抵触情绪,强硬地以考核为基准,只会是越走越偏。
推广人性化管理方能站稳脚跟
其实企业急迫将微商、微店渠道纳入自身生态中的心情可以理解,毕竟这是未来的大势所在。但采用疯狂考核,有违正常的企业运营方式,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原有的工作,甚至成为公司往前更进一步的拖累。现在各种硬性广告和营销方式都不被大众所接受,如此强硬的考核策略自然也会受到员工抵制。
因此,当务之急是如何研究出人性化的管理。不将业绩当做硬性考核标准,而是要以人性化、温情的方式去调动员工积极参与的热情,进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在竞争惨烈的微商、微店中站稳脚跟。
还在瞎嘚瑟的企业,该反省下自己了……要不然,就算初期有着不错的业绩,随着复买率的降低,始终是做无用功。(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khxx-wk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