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安全边界被打破,IoT与微服务威胁需要重视

威胁企业安全的新技术频出,相关负责人应采用更全面的企业风险管理方法。

数十年以来,企业和组织都将其安全工作的重心放在网络边界防御,以及如何加强服务器、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安全性。随着软件定义网络的普及,攻击面不断扩大,企业需要跳出网络层,并考虑以下问题:边界被打破,攻击面扩大,现有的企业安全模式为什么会因此失效?企业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快速变化的安全威胁?

enterprise security.jpg

由于需要保护的攻击面急剧扩大,并将继续扩大,欲攻克网络安全问题,企业需要打一场硬仗。过去,企业做好网络层和端点保护就足够了。但现在,各种应用、云服务和移动设备越来越多,企业面对的攻击面也急剧扩大。

这一点在最近一份调查中得到了证实。《全球风险管理调查》(Global Risk Management Survey)发现,如今84%的网络攻击针对的是应用层,而非网络层。企业需要扩大保护面,将新的内容囊括进来。其中,有两个攻击点经常给业务造成重大威胁,也有越来越多的黑客开始利用其中的漏洞,但这两个点却常常被企业安全人员忽视:即物联网(IoT)和微服务/容器。

IoT

随着IoT(包括物理安全系统、灯泡、电器以及暖通系统)的普及,全球范围内的众多企业面对的安全威胁也明显增加。

IoT.jpg

据中情局前首席信息官Robert Bigman称,管理个人健康和安全系统的IoT设备,将会成为下一代勒索软件的重点攻击对象。随着企业员工自带设备(BYOD)现象的增长,企业需要调整其风险管理措施,并将风险评估的范围扩大至所有联网设备。比如说,如果员工的智能手表可以被利用来嗅探企业WiFi密码,那么该手表就落入了企业风险评估的范畴。在这种环境下,将IoT设备纳入风险评估后产生的大量数据,要如何储存、追踪、分析及理解,将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企业可利用新兴的网络风险管理技术帮助应对这一挑战。

在通用安全框架或标准建立之前,IoT设备的开发早已开始,这就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对于许多IoT产品而言,安全问题是后来才有的。唯一合理解决IoT设备安全问题的方法,是树立新的标准和准则,要求使用受信网络和操作系统。在相关标准和准则设立之前,企业应强制要求其使用的IoT设备遵守贴近标准的轴辐式网络协议(hub-and-spoke networking protocols),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此外,企业可能还要考虑对这些外来设备进行渗透测试。

微服务/容器

据451 Research最近发表的报告,近45%的企业已经实现或将在未来12个月中实现微服务架构或基于容器的应用程序。这一数字证实了最近的宣传报道,即简化应用开发过程和开发运维一体化操作的技术已经出现。微服务,其实就是将较大的应用拆分为较小的、特征明显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容器自然而然成为了微服务架构的计算平台。

ArchiMicro.jpg

一般每种服务通常会为实现某个特定目的,而提供一系列的功能。不同的服务进行交互,组成整个应用程序。中等大小的应用程序通常由15到25个服务组成。这些基于微服务的应用与拥有多层结构的传统应用存在显著差异。将传统应用拆分为大量的微服务实例,自然会扩大攻击面,因为应用不再集中分布于几个独立的服务器上。此外,容器可以在数秒之内启动或关闭,要人工追踪这些变化基本不可能。

引进基于微服务的应用,就要求企业相关人员重新思考安全假设与实践,而且需要特别监控服务间的通信、微切分及动静态数据的加密。

最后,现在出现了许多新兴技术,可提高企业效率,帮助企业获得成功,企业不应该也不能避开这些技术。但是,安全人员应该采用更全面的企业风险管理方法。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采用更全面的供应商风险管理方法,更要从新的攻击面收集安全数据。因为大多数IoT设备和微服务都缺乏合适的安全框架或者工具,来监控或检测安全问题,企业必须重新考虑采用包括渗透测试在内的传统方法。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10-03 11:30:51

当企业安全边界被打破,IoT与微服务威胁需要重视的相关文章

现代企业架构下的微服务

本文讲的是现代企业架构下的微服务[编者的话]微服务架构获得了如此多的关注,大多数的企业IT从业者也正好奇它是如何影响其他的架构模式的:比如企业集成和API管理. 本篇博文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视角: 在我们引入了微服务架构到企业中以后,现代的企业机构会看起来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对微服务架构还很陌生的话,参阅我的前一篇博文.) 关于微服务如何适用到总体的IT版图的讨论, 我以解读Gartner关于微服务的报告来开始. 微服务架构,本质上是消除了很多的复杂性,包括设计的,开发的,部署的,以及跨服务/系统通

回顾微服务的边界选择

本文讲的是回顾微服务的边界选择[编者的话]本文讨论了如何定义微服务的边界,并采用机场旅客值机系统做了拆分微服务的例子,本文从模块上下文的角度对微服务进行边界定义,讨论了这种拆分方法的优劣,并引出了其他拆分依据的思考. 目前,微服务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尽管它很复杂,包括分布式事务.最终一致性.操作开销等,它依然是发展趋势,特别是它带来的优点,如跨语言架构.选择的伸缩性.强大的模块化.容错能力.实验性.敏捷性等. 微服务可能不是新鲜事物.我仍然记得,2011年我工作在一个SaaS产品,我们试图建立包含

企业BC/DR勿忘IoT风险管理

从近期的新闻报道中我们会看到,伴随着大量智能化设备今天可以经由互联网与其它设施通讯,这使得人们在不经意间被窥探,从而可能会招致令人厌恶的结果.例如今天的汽车可以通过内置的智能化设备与网络连接,以实现远程控制. 这便是我们谈到的物联网(IoT),它连接起具有嵌入式智能和通讯功能的一切.本文将探讨这方面的发展将会对你所在的企业带来哪些影响,为何说需要建立起物联网风险管理策略,以及如何调整业务连续性(BC)和灾难恢复(DR)规划来应对这些问题. 先来看两种工具: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中国移动推出企业飞信:把握风口,提高数字化服务收入

11月23日早间消息 在今年,企业级IM市场非常火爆,不但有传统软件企业,还有很多SaaS类创业公司,更有诸如阿里钉钉.企业微信等互联网巨头,玩家们都在努力拼杀,希望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纷杂的市场如今又迎来了一个巨无霸.昨天,中国移动在北京正式举行企业飞信发布会,宣布对外推出企业飞信,以IM为入口进入企业服务市场.一直被外界认为缺乏互联网基因的中国移动为什么要来凑这个热闹呢,企业飞信又有何高明之处. 找准用户痛点 今年3月,在深圳IT领袖峰会上,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坦言,中国企业

阿里与“另一个阿里”的边界:合伙人在小微金服的权益

两个阿里的特殊关系在于,它们在法律主体上是清晰独立的,但在业务上是共融和互为生态的.人力和控制权也有交叉.其中的边界问题继本周发布修订的上市文件后,或许仍有进一步解释空间. 市场关注着两个"阿里",一动一静. 正谋求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团,处在审慎.安静的缄默期.以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和近日多宗并购发起方为代表的"阿里系",仍保持着高调.高速的扩张之势. 两者之间,界限越透明,投资者的信心将越稳定. 6月16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上市文件修正版(F-1/Amendmen

微软Azure IoT套件即将登陆中国 为构建灵活的微服务应用

刚刚结束的Build大会上,微软公布了Microsoft Azure每月新增用户达12万,已有用户中40%是中小企业和ISV.微软技术顾问总监赵立威强调这是一群高增长的客户群,因为这些创新型中小企业有很大一部分和物联网相关,目前全球每周Azure物联网平台的数据访问已经达到了2万亿条. 物联网的低成本和高拓展性,无论从供给侧还是需求侧,物联网在未来三到五年是IT下一轮热潮. Azure IoT套件可以帮助很多初创企业尽早掌握物联网技术,开发面向行业的解决方案.可以一次在后台把所有跟物联网有关的数

企业该如何防范由VoIP引发的安全威胁

它的运行流程如下:易受骗的用户会收到一封电子邮件(或者一个电话),被告知他的信用卡信息正在被人盗看,然后让他赶紧拨打某个电话号码.这个电话中会有电脑制作的语音提示,让他输入信用卡号码和其他认证信息等等. VoIP的安全策略 你是否听说过最新的VoIP钓鱼伎俩-Vishing的恶名? 它的运行流程如下:易受骗的用户会收到一封电子邮件(或者一个电话),被告知他的信用卡信息正在被人盗看,然后让他赶紧拨打某个电话号码.这个电话中会有电脑制作的语音提示,让他输入信用卡号码和其他认证信息等等. 这个钓鱼欺诈

精华【分布式、微服务、云架构、dubbo+zookeeper+springmvc+mybatis+shiro+redis】JEESZ分布式大型互联网企业架构!

平台简介         Jeesz是一个分布式的框架,提供项目模块化.服务化.热插拔的思想,高度封装安全性的Java EE快速开发平台.         Jeesz本身集成Dubbo服务管控.Zookeeper注册中心.Redis分布式缓存技术.FastDFS分布式文件系统.ActiveMQ异步消息中间件.Nginx负载均衡等分布式技术         使用Maven做项目管理,项目模块化,提高项目的易开发性.扩展性         以Spring Framework为核心容器,Spring

危害企业IT系统最严重的五个安全威胁

如今,企业的IT环境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的复杂和危险,攻击者不仅想要攻击你的计算机,他们还瞄准了你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如今企业用户需要关注的五大安全威胁: No.1:感染恶意软件的应用程序 从各方面来看,移动恶意软件(尤其是在Android平台)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而且更加危险.去年夏天,谷歌表示,恶意软件可能已经感染约500万Android用户,这还不包括Kindle.谷歌不断从后端抵抗假冒的病毒缠身的应用程序,但Android用户在安装新的应用程序时也应该格外谨慎,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