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在伦敦捧得了由世界能源行业权威机构——能源情报集团评选的2012年度“全球石油业年度领袖人物”大奖。这个曾经属于BP、美孚、壳牌等首席执行官们的殊荣,第一次由中国企业家捧得。
“这是对中国能源业对于9374.html">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及贡献的认可”。傅成玉并没有把此次得奖归结于他个人的成就,他认为这是中国石油业崛起并已成为对全球能源业具有影响力的重要力量的标志。
在伦敦多切斯特酒店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从中石化海外布局到能源改革,从如何应对“中国威胁论”到个人管理风格,傅成玉侃侃而谈。
海外布局只为增产挣钱
傅成玉打“国际牌”很多年,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中石化的国际化和市场化程度没有中海油高。”这给傅成玉重构海外战略留出了很大的作为空间。2011年中国企业总计11宗海外油气并购案中,中国石化占了5宗。其中收购葡萄牙GALP能源公司拥有的巴西深水油田资产交易额高达51亿美元,创下2011年中国企业最大一起海外并购案。
2012年,中石化又收购了美国 DEVON公司在美国5个页岩油气资产权益的33.3%,并宣布收购 TALISMAN能源公司英国子公司49%股份,收购成功交割后,中石化将可以参与到TALISMAN在英国北海的51个油田开发,借此首次进军油气富集的北海区域,并有可能探索深海作业技术。该项目目前已进入国家相关部门审批阶段。至今,中国石化的海外油气业务已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海外油气资源战略基本布局,成功进入非洲、南美、中东、亚太、俄罗斯—中亚、北美六大油气区,中国石化的海外扩张战略已悄然形成。
“我们在海外投资,第一是要提高全球的石油供应量,只有供应量上去了,油价才能稳定,对全球经济才有好处;第二,我们的投资并不是中国需要油。”中石化海外一年总共生产的石油是230多万吨,真正中国自己代理的只有120万吨左右,即使自己代理的,也不是100%运到国内。“石油是一个公开的市场,只要有钱就能买到,我们投资是为了赚钱。”傅成玉说。
近年来,由于中国企业对外扩张趋势以及规模和行业的不断扩大,“中国威胁论”和“新殖民主义”的论调甚嚣尘上。对此,傅成玉表示,“西方国家需要很长时间适应,我们也要花很长时间让他们理解。”“在未来10年,中国企业要适应在‘中国威胁论’的环境下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