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在收购
雷士照明20.5%股权成为最大单一股东后,持续发酵半年的雷士风波会否平息,德豪润达董事长王冬雷指,待股东大会表决后将更加明晰。
王冬雷向本报坦言,德豪润达近年来一直在物色对象,想通过收购的方式打通下游渠道,后来雷士照明股东纠纷爆发,股价相对较低,于是王冬雷主动找上了吴长江。
王冬雷10日透露,吴长江将很快重新掌舵雷士,条件是吴长江本人须在德豪润达完善董事会治理和规范经营的前提下予以积极配合。
此前2012年12月27日,德豪润达对外公告称,将斥资16.5亿港元收购雷士照明20.05%股权,成为雷士照明第一大股东。同时,德豪润达还将分别向大股东芜湖经开区光电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吴长江定向增发,吴长江有望成为德豪润达的第二大股东。
这次换股被认作是吴长江曲线进入雷士董事会的又一招,而德豪润达则期望
借助雷士的渠道和销售能力,为自己打通国内照明应用下游渠道。但两者究竟如何进行整合?
吴长江回归路径
“当时我们也有想过向阎焱买,但我们担心这样会跟雷士的管理层合不来,觉得还是买吴长江的最现实。”
自去年5月雷士照明董事长吴长江突然以“个人理由”辞职以来,公司股价一度暴跌逾30%。香港联交所资料显示,雷士照明股价由5月23日的收市价2.37元,跌至1.43元,与去年年末2.87元收盘价相比,区间跌幅高达50.87%。
“当时我们也有想过向阎焱买,但我们担心这样会跟雷士的管理层合不来,觉得还是买吴长江的最现实。”王冬雷直言,之所以选择雷士,是看重雷士强大的品牌渠道以及由吴长江带领的销售团队。
目前,雷士照明的经销商掌握着包括3000多家专卖店、上万个网点的销售渠道,而这也是雷士照明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事实上,在这次的雷士内斗事件中,支持吴长江的经销商团队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阎焱最终被迫答应吴长江返回雷士。
2012年9月初,吴长江回归雷士照明,任“临时运营委员会”负责人。11月,雷士照明补上两名独立董事,董事人数升至七人,但非独立董事却一直“维持原判”,吴长江被排除在董事会之外。
据本报了解,目前雷士照明的非独立董事一共有四名,分别是赛富亚洲派驻的阎焱和
林和平、施耐德派的朱海以及雷士照明的管理层代表穆宇,前三人都是非执行董事,仅有穆宇一人是执行董事,他也被视为是吴长江的“嫡系”。
此前,被问到是否会让吴长江回归雷士照明董事会时,阎焱表示目前雷士照明的董事人数未到法定人数,待人数补全后,才能就吴长江是否回归来投票表决。
而王冬雷10日透露,吴长江将重新掌舵雷士,条件是吴长江本人须在完善董事会治理和规范经营的前提下予以配合。“没有说帮谁不帮谁,关键是要看为什么吵架。”王冬雷表示,德豪润达未来将充分发挥第一大股东的主导作用,协调雷士股东间矛盾。
照明业界
普遍认为,一旦双方交易获批,德豪润达将以第一大股东的名义改组雷士照明董事会,吴长江再以大股东代表人的方式重返雷士。
LED照明前景如何
“近年来雷士照明试图转型LED,但其产品基本都是委托贴牌代工生产,占总体业务的比例小,短期内对德豪润达芯片的消化能力有限”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LED全产业链研发与生产企业,德豪润达尽管在近年来已经耗费巨资投入LED领域,但目前集团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传统的小家电出口业务。德豪润达半年报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以出口欧美为主的小家电业务营收8.2亿元,营收占比高达67.7%,而近年来
重点投入的LED业务占比则不足4成。
“目前,LED销售集中在政府采购与大型商业照明,国内大众市场需求尚未全面释放,在渠道和市场推广上显然还存在短板。”德豪润达董事长王冬雷坦承,随着LED产业上游竞争逐步加剧,利润开始下降,这都导致LED
整体业绩短期并不靓丽。
高工LED产业研究所统计显示,2012年以来由于
产能过剩,LED上游开工率不足五成。而德豪润达三季报则显示,在其两家子公司的80台MOcvD设备中,仅38台处于量产状态,另有5台用于研发,开工率仅略高于50%。
王冬雷表示,雷士将作为德豪润达在中国市场的主力品牌,不仅会用雷士渠道去销售德豪润达产品,也会在资源上支持雷士品牌传统产品向LED转型。
但有业内分析认为,尽管近年来雷士照明试图转型LED,但其产品基本都是委托贴牌代工生产,占总体业务的比例微乎其微。因此,短期内对德豪润达芯片的消化能力有限。
目前中国LED照明渗透率以不足2%远远低于欧美的12%、韩国的18%、日本的30%。同时,中国有着较为成熟的LED产业链。中国政府已将LED列为
十二五规划七大
新兴产业之一,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六部委以补贴形式对LED照明的
前期市场进行政策性消费拉动,从公共照明到商业照明到民用照明逐步推广。
“技术加产品的应用,借助渠道、品牌影响力和基于客户需求的商业模式,以及更经济成本,中国LED市场将会在24个月内爆发。”王冬雷披露预期称,“今年我们照明应用产品销售可望达到1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