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2月2日讯 (记者 李海莉 通讯员 高静玮) 今天,是第19个“世界湿地日”,也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立10周年纪念日。在杭州西溪湿地,围绕“湿地:我们的未来”这一主题,2015年世界湿地日活动正式启动。
“西溪模式”成为全球湿地保护样板
早在1971年2月2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在伊朗拉姆萨尔签署,呼吁全球各国加强对湿地的保护。
中国于1992年加入该公约,成为《湿地公约》第67个缔约方,把保护湿地作为对维护地球生态安全,参与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一项庄严承诺。
在杭州,作为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的杭州西溪湿地,2005年开园以来,经过10年的探索和建设,保护和利用并举的“西溪模式”已成为国内外争相效仿的样板。
前国际湿地公约组织秘书长皮特·布里奇华特西溪考察后认为:“西溪湿地综合保护这项宏达工程,已经为全球其他湿地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也为21世纪全球各地进行城市中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模式。”
据了解,杭州西溪湿地通过10年的综合保护工程,湿地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比如,湿地通过疏浚、截污、配水、生物治理,并将钱塘江引水入园,使湿地水体长期保持Ⅲ类以上标准,比2005年开园之前提高了三至四个标准,有的区域的个别水体指标达到了Ⅰ类和Ⅱ类水体标准。
与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这次湿地日活动中,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管委会与阿里巴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西溪湿地生态研究保护利用管理”项目列入了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中。
阿里巴巴将通过大数据平台为西溪湿地的生态研究保护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并打造湿地科普大平台,让更多的人认识湿地,提高保护意识。
同时,还将联系国内外权威的生态组织,为湿地保护提供支持。
此外,活动中还举办了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及国家湿地公园创立十年经验交流座谈会,20多位成员单位代表、国际重要湿地代表共同分享重要湿地案例介绍。
新闻链接:
全球为何如此重视湿地保护?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气候调节器”。西溪湿地在杭州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中,10平方公里的湿地发挥了巨大的调蓄洪水作用,如2008年10月“罗莎”台风期间,西溪湿地滞留阻挡了近1200万立方米洪水;2013年的“菲特”台风中,又发挥了“集水器”的作用,有效缓解了主城区的内涝。
同时缓解“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的效果也非常显著,可使周边约15平方公里区域的气温降低0.5℃-1.5℃,每天可节水500-800吨,节电10-30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