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这个名字时,曾想过 产品经理决定产品质量,战略决定质量等等,最后还是选择更加直接的一把手的态度决定产品质量。
无论任何产品,能决定产品质量,甚至产品本身的,只有一个人。
我们知道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
乔布斯做手机的时候,强硬的下了死命令:不管你们怎么搞,我的手机只允许有一个物理按键。无数的开发人员崩溃,说不可能。乔布斯依然坚持,说我们就是要重新塑造手机这个行业,用梦想激情来指引大家。
三星在笔记本行业奋勇拼杀的时候。总裁感受到苹果的压力,决议做超薄笔记本,杀出血路。当年就扔了几个硬币给研发部门,说把笔记本做成这几个硬币落在一起的厚度内。无数的硬件工程师崩溃,说不可能。提高奖励,再提高奖励,然后,东西就出来了。
腾讯在推出邮箱时,这个产品是马化腾亲自抓的。α版本刚出来,马化腾命令全公司必须用自己的邮箱,进行内测和用户体验测试。无数的腾讯人面对一个简陋的邮箱抓狂。马化腾冲在第一线,作为用户进行体验,自己提交了数百个bug和使用建议、改进方案。
喏,这就是优秀的产品,所必须具备的核心条件:对产品完美的高要求及亲力亲为。
在我们身边见到过无数的质量不靠谱的产品,甚至我们自己也在做质量不靠谱的产品。难道没有一个人对这些东西产生质疑,对产品质量试图改进什么吗?
同样,我们肯定见过无数次尝试并失败的场面,甚至可以很容易的就模拟出种种场景:
一个第三方的人对某产品提出改进建议,这个人可能是测试、QA、销售、售前。然后产品的亲爹亲妈们顿时就会产生感情伤害,产生一种自己的孩子只能自己说丑,外人不能说不行的护犊子状态:
“谁会像你们测试人员这么变态,正常的人不会这么用这产品!”
“到底是你了解客户的心理,还是我了解客户的心理?”
“兄弟,你这个客户肯定是看科幻电影看多了,这种功能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你还是多去公关给客户洗脑吧!”
“售前的兄弟别添乱了,这么多客户需求都在排队,先满足客户的功能,打入市场,在慢慢优化客户的体验,我们是在和时间和对手赛跑”。
自己的boss提出产品改进建议,几番讨论后变成资源索取的场面:“老总,你看目前我们团队有XX人,有XX个产品在并行开发,上次高层会议刚刚排过优先级,先做XX,再做XX。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排到明年了。您的建议非常好,但是我们没有资源,您看看是不是在给点资源?”
如果是外面的人在提需求,比如是最终客户、业内同行、或者跨界热心人士,那么,就会出现罗永浩这句经典的对答:在充分了解某产品之前,不停地给产品挑 刺,这也不对,那也不行。可实际上呢,挑刺是最容易最廉价的事,任何设计都有缺点,发现这些并不困难。但你通常不会想到的是,设计是各种因素权衡妥协的结 果,某处的一个小缺陷可能是为了防止更大缺陷所做的牺牲。
恩,这是一句直指本心的吐槽,足可以代表了无数产品的制造者的心声,在一个个“多快好省”的要求下,生产出存在大大小小问题的产品,并美其名曰,挑刺容易,做产品难。但是,你们真的没看懂,这是一句反讽吗?
试图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往往会遇到各方面的阻力。这个时候,有一个人,他本身对产品的态度和偏执度,才能决定这款产品,到底是一个什么品质的东西。没 有任何一款产品能同时满足多快好省,当你在各个标准之间做选择的时候,有且只有,唯一的人,才能做这个决定,并且对这个产品负责。
所以,跳过各种伟大的企业文化,产品质量标准,这个企业的灵魂,他的产品意识和对产品质量战略性考虑的结论,才是决定最终产品的质量的核心因素。
====================================分割线================================
最新内容请见作者的GitHub页:http://qaseven.github.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