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论大数据与隐私

  现在很多公司都越来越热衷于大数据,这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随着互联网让人们越来越方便,互联网凸显出来的弱点也越来越明显,也就是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隐私上的问题了。熊掌和鱼补课兼得,大数据与隐私应该当如何?

  棱镜门事件后,多数人对于隐私泄露都心有余悸,不久前苹果又承认其手机可以不经用户同意收集用户信息,让人尤其没有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消费者都迫切需要创建一个企业级大数据安全平台,来保护其隐私安全。

  事实上,在互联网领域很多Web公司都通过搜索cookies等手段来分析手机用户数据。在移动互联网也是一个,随便安装一个软件都有权限获得用户的手机号码和联网权限,更有恶意软件借此随意操作用户手机,乱发扣费短信,让用户抱怨不迭。

  除了美国国家安全局,谷歌和Facebook等公司也都未经用户同意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及其分享数据。例如谷歌是最受欢迎的分析工具analytics,公司和政府通常用它来分析网站流量。虽然流行,但是用户使用时并不能保证自己的数据安全。 如果你使用谷歌分析,谷歌不仅会知道来到你网站所有访客,但由于大多数其他网站使用GA(或其他谷歌产品),谷歌也知道,例如,19个其他网站在上个月某些时候访问了哪些网站。

  由于互联网上超过60%的网站使用谷歌分析、谷歌广告联盟或者其他可以让谷歌跟踪到信号的产品,谷歌可以借此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来准确分析和定位用户。

  对于用户来说,将数据存放在对方服务器中,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抵押,由于对方想取用时无需任何申请,用户对此也毫无办法,故而保护隐私也无从谈起。对此笔者有几点建议:

  第一,采用匿名IP地址,禁止网站搜集和跟踪,cookies,不使用尊重DoNotTrack请求的浏览器。

  第二,加密你的数据,Zettaset的模块化是专门设计来处理Apache开源应用程序的,针对Hadoop或 NoSQL数据库,给客户最大的灵活性。其Data-at-rest加密技术是基于KMIP(密钥管理协议)和PKCS(公钥加密标准)标准设计的。当然这主要针对企业级用户,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当你上传到一个私密文件到网络上,最好在压缩之时顺手给设置一道加密密码,这无疑让你的数据多上一把锁。

  第三,拒绝不合理的权限要求,这主要是针对手机用户,现在的手机应用程序,尤其是国产软件其权限要求简直是狮子大张口,什么权限都要求给予,完全不把用户放在眼里,让一些垃圾软件在后台运行也影响了手机的性能和用户体验。在Xposed模块中,有一款App Seting的应用,使用它可以有效限制不必要的软件权限。

  第四,使用HTTPS协议浏览网页,HTTPS协议是由SSL+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要比http协议安全,这样你的电脑与服务器之间收发的信息传输将更加安全。

时间: 2024-10-22 00:18:40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论大数据与隐私的相关文章

数据分析后遗症:大数据互联网隐私之殇

本文讲的是数据分析后遗症:大数据互联网隐私之殇,大数据已经成为预测社会与经济走向方面的绝对利器--然而其极高的信息使用量与综合分析流程恐怕会彻底抹杀如今我们最为看重的隐私权. 随着企业间竞争日趋白热化,对数据的攫取与分析之强烈已经达到令人震惊的地步.迅速成长的数据收集业务开始以互联网用户的日常活动作为结论的支持材料,但这种无孔不入的疯狂探求令我们最个人化的行为都暴露在他人面前. 除了在宏观上构建社交模式及经济走向,大数据还能根据个人用户不经意间生成的原始数据描绘出对方生活的状态. Target公

我知道你是“谁”——大数据拷问隐私

[大数据100分]我知道你是"谁"--大数据拷问隐私 主讲嘉宾:王绪刚 主持人: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 副秘书长 陈新河 承办: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 嘉宾介绍: 王绪刚:时趣科技首席科学家,负责公司数据战略,数据研发以及大客户软件部门.是国内早期的大数据研究与实践者.曾提出了交互式机器学习算法框架,利用机器学习来解决稀疏性行为数据的预测问题.并主导开发了当当网个性化推荐引擎,中国移动社区推荐与搜索平台,智联招聘推荐引擎与暴风影音视频智能推荐系统等一系列大数据项目. 以下为分享实景全文:

大数据的“隐私”边界在哪儿

大数据的"隐私"边界不在该不该发现和汇集一些必要的信息,而在于后续,这些信息如何被保存.管理.分析和使用.信息可以被搜集,不代表信息可以被滥用.笔者认为有三重边界需要坚守,也应该是任何大数据运营管理方应该恪守的底线. 当我们生活在一个智能设备满天飞.网络信息无处不在的时代,我们就必须面对一个有趣而又细思恐疾的现实,就是越来越多的我们的行为.轨迹.信息甚至未来可能是那些深入我们脑海中的一些想法,都可能随时被感知.被发现.被搜集.被分析.被应用--好像我们越来越从一个被包裹着的私密环境中被

关于大数据和隐私的“辩论”才刚刚开始

多年来,隐私和大数据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非常敏感,随着新兴技术产生大量数据,关于两者之间"辩论"才刚刚开始. 随着日常生活中数据生成设备的数量不断增长,因此关于应将数据公开,以及何时应将个人数据视为私有的争论也在不断增加. SAP国家安全服务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rk Testoni说,"我们拥有所有信息,而且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还没有真正决定什么是私有或公有领域." "数据公开可以带来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Testoni说,&qu

大数据时代 隐私注定“裸奔”?

多年来,隐私和大数据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非常敏感,随着新兴技术产生大量数据,关于两者之间"辩论"才刚刚开始. 随着日常生活中数据生成设备的数量不断增长,因此关于应将数据公开,以及何时应将个人数据视为私有的争论也在不断增加. SAP国家安全服务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rk Testoni说,"我们拥有所有信息,而且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还没有真正决定什么是私有或公有领域." "数据公开可以带来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Testoni说,&qu

个人"活点地图"引争议 大数据时代隐私泄露危害多

色拉布活点地图界面 近期,线上社交平台色拉布推出新的地理定位分享服务"色拉布活点地图":通过分享定位形成个人生活的活点地图,结合其他线上表现,好友可知道用户随时随地在哪里.干什么.有关视频发到脸书上后,引发舆论谴责.无独有偶,脸书因为被指控收集用户数据,最近在法国被重罚15万欧元.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线上社交和商业平台无限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认知距离,放大了日常活动轨迹,在促进互联互通的同时也埋下"隐私泄露&

FBI都破解不了,大数据时代隐私安全到底多重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正在进入全新的时代,安全专家与黑客之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正邪较量也因此在不断升级.其... 最近,苹果拒绝在一起国内恐怖案调查中协助联邦调查局,引发了公众的不满. 事件缘由是一起恐怖袭击事件,极端分子持枪攻击聚会人群,造成16人死亡,21人受伤的重大严重惨案,联邦调查局对这一事件立即展开调查,唯一的证据就保存在搭载iOS9操作系统iPhone 5c手机上.FBI费劲周折,始终无法破解密码获取信息,于是请求库克苹

大数据入侵隐私:被卖还不算,钱袋也被掏空了

隐私,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价值,正在迅速退出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 没了隐私,如何生活?然而,日复一日,我们被告知:放弃一点隐私,完全值得.因为,换来的是领先国际的科学管理和高技术创新,一种市场空前繁荣.办事越来越方便的新生活!更何况,人不干坏事心不惊,干嘛害怕与大数据为伴? 如此看来,倒是那些执着于隐私意识的人心虚,不愿做贡献了.道理竟可以这样讲,人的尊严与自由得让位于所谓科学管理.创新和市场,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难言的隐情吧. 原来,新兴的电商资本有一种贪欲:依靠实时实地收集用户的隐私信息,由此

大数据和隐私:政府必须选择!(上)

在去年第一次被卷入斯诺登揭秘的争议后,总统奥巴马曾表态他欢迎来一场关于隐私的"对话",虽然这样有点马后炮的意味.你可能对美国的间谍行为嗤之以鼻,但这场民众和联邦政府间的对话已经开始.三个公众研讨会的第一站就在3月10日于麻省理工举行. 研讨会现场,讨论的重点聚焦在隐私的科技层面.发言者首先肯定了数据的价值(多次提及"大数据"这一时髦词), 说明了收集有用数据和保护个人隐私之间的权衡问题,还介绍了可以分析加密数据且同时不会暴露个人信息的最新技术.另外两个研讨会将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