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巨头频现价格操纵中国式反垄断火力不足

叶碧华  4月13日,据彭博社消息,联合利华和宝洁已经同意支付罚款,以了结欧盟指称这两家公司共谋操纵洗涤剂价格的相关调查。  报道称,因操纵洗衣粉价格,联合利华和宝洁本周三将遭受欧盟反垄断机构的罚款处罚。涉案的洗衣粉品牌为奥妙(Omo)、Surf、汰渍(Tide)、Gain和时代(Era),以及宝莹(Persil)。  较早之前,在国内联合利华、宝洁、立白和维纳斯四大日化巨头也“不约而同”地对旗下日化产品进行涨价,平均涨价幅度约10%,但最终在发改委的“约谈”后唯有暂缓涨价计划。  价格操纵  如果与联合利华等公司最终达成和解,将是欧盟第四次对类似案件启动罚款和解程序。截至2010年底的5年当中,欧洲委员会已针对价格联盟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总计开出了120亿欧元的罚单。  欧洲委员会对触犯欧盟反垄断法规的公司最高可判收违规当年营收10%的罚款。联合利华营业年收入达到了553.52亿美元,而宝洁公司的营收达到了796.97亿美元。这就意味着,一旦价格操纵被确立,联合利华和宝洁将可能分别面临高达55亿美元和80亿美元的罚款。  而涉案的另一主角德国汉高,尽管也参与其中,但由于转为污点证人,为欧盟提供垄断证据,有可能逃过罚款。欧洲委员会的发言人托雷斯表示,企业若肯“自首”,承认自己参与了价格联盟,罚金总额就可被减少10%。  宝洁发言人保罗·福克斯称:“我们行业中的许多制造商都面临着欧盟的反垄断调查。”但他拒绝进一步置评。今年3月,占据西班牙洗发和护发品领域70%市场份额的欧莱雅、宝洁和汉高也被西班牙国家竞争委员会指,在1989年至2008年期间结盟操纵价格,最后,欧莱雅西班牙分公司受罚2320万欧元,而宝洁西班牙分公司则受罚1200万欧元。  反观中国,外资日化巨头在国内的日化行业也同样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化妆品网发布的行业蓝皮书显示,2010年中国日化市场的销售额预计达到2068.17亿元,增长10.9%。而国外品牌占据市场份额目前超过70%。  价格操纵是否也在国内存在?  “这种价格操纵的情况在国内远比国外厉害。”从事营销的李志起认为。但中国美发美容协会顾问涂俊光认为,日化行业可选性大、同质化严重的特征,企业一般不会结盟进行价格操纵。“大部分都是经销商层面的价格操纵。”比如说玉兰油出厂价7.5折-7.8折,但是到终端的价格不一定,其中跟经销商的炒货有一定关系。  中国式反价格垄断  1月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反价格垄断规定》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禁止经营者结盟垄断操纵价格,新规定从2011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当日,发改委还通报了浙江省富阳市造纸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经营者达成变更或固定价格的垄断协议的行为,对其处以最高50万元的罚款。但此后,鲜见反价格垄断的案例出现。  李志起认为,这与反价格垄断的取证和认定难有关系,“通常来说,这种沟通都比较隐性,很多时候在外表现出的仅是一种默契,不是在市场上做营销的人,你很难掌握这种证据。”他还认为,价格操纵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在方便食品、酒业、乳业等各方面。  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及业内部分人士一直都在追踪外资乳业巨头操纵价格的行径,但最终都没法找到确凿的证据。  据王丁棉介绍,从2005年以来,几大外资婴儿奶粉巨头每一二年就发起一轮涨价潮,近年这种涨价潮发生的频率还有加密迹象。每次涨价,都是某个外资婴儿奶粉巨头率先发起,之后的一至几个月内,其它外资奶粉巨头也先后完成提价,提价的幅度也大多相近。“每次涨价,我们都多次计算、演练包括饲料、货源供应、国际奶源期货变动、关税、运输、原油等各个因素,发现可能有1-2个环节成本价格有异动,但综合来看,根本不足以达到洋奶粉企业们提升价格的幅度。”  除此以外,广东广信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庆认为,价格垄断或操纵在取证和认定上的难度还在于:首先,价格的变动幅度缺乏一个细致的认定标准。比如,明显高于或者明显低于,明显的标准是多少;如何认定商品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变动比率;其次,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标准模糊,留给行政机关的可操作空间太大;最后,某些大厂商对某些产品实行全国统一零售价,是否涉嫌价格操作,因为地域、运输等成本,每个地区零售实际成本必然不一致,所以统一零售价也有待商榷。  治标与治本  在李志起看来,“某些企业对行业过大份额的占有,其实已经扼杀了不少企业的活力了。”  张庆律师介绍,目前美国的反垄断法主要由《谢尔曼法》、《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及与这些法律配套和关联的特别法律组成。而在反垄断行为认定中,操纵价格是重要因素。  张庆还表示,与国外相比,我国一是民事惩罚力度不够,仅仅规定了简单的民事赔偿,而没有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二是没有规定刑事责任,使得法律对价格垄断协议,尤其是横向价格垄断这种“严重违法”、“本身违法”的行为缺乏足够强硬的规制力;四是缺乏明细的操作性指引。  日本航空、澳洲航空、英国航空等21家航空运营商此前在美国串谋集体涨价,受到美国当局处罚总额超过17亿美元。  与此同时,“约谈”也被认为是遏制价格操纵的手段之一。但业界对此反应不一。  国家发改委最近约谈了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百货商业协会、奶业协会等17个行业协会。  中国美发美容协会顾问涂俊光认为,国家出手控制炒卖有必要性。但李志起则指,约谈仅是治标,“有的企业确实是因为产业链条的原因或者成本的原因,就有上涨的需求,应该把价格的问题交给市场去解决。”

时间: 2024-09-30 18:44:01

跨国巨头频现价格操纵中国式反垄断火力不足的相关文章

微软中国反垄断调查,可能面临巨额罚单

7月31日的消息,在7月28日的时候,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微软中国四地分公司同时遭到了国家工商总局的突袭检查,而现在国家工商总局已经对微软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一旦微软被真的查实存在有垄断行为,那么显然微软可能将面临巨额罚单.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通报,显示在2013年6月,国家工商总局根据企业举报反映的微软公司有存在对其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相关信息没有完全公开造成的兼容性问题.搭售.文件验证等各种问题,似乎涉嫌违反了中国<反垄断法>的情况,并且工商局对此进行了核

高通反垄断调查基本结束,恐面临巨额罚款

[科技讯]8月20日消息,在近日商务部证实国务院反垄断专家张昕竹被解聘之后,关于美国高通公司的反垄断调查终于有了眉目.据发改委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关于美国高通公司的反垄断调查已基本结束.本周,高通公司总裁德里克·阿伯利(Derek Aberle)将再次率队赴国家发改委面谈. 自2013年底发改委发起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以来,高通高层已先后三次来到发改委接受调查询问.发改委从去年11月发起了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发改委曾突击搜查高通北京和上海公司,调查手机制造商.芯片制造商和其他相关企业.今年2月19日

高通反垄断调查满一年 反授权协议可能被取消

高通反垄断调查满一年 反授权协议可能被取消12月3日消息,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美国芯片商高通公司反垄断调查已满一年,调查结果已经完成,近期将向外公布.报道指出,除了罚款.降低专利 授权费用外,取消高通推行的"反授权协议"也在其中.据了解,"反授权协议"是高通公司利用自身的专利优势与手机厂商签订的合约,根据这项协议,使用高通芯片的手机公司,必须将所持专利授权给高通,并且不得以此专利向高通的任何客户征收专利费.业内人士分析,随着这项协议的取消,国内手机厂商拿起专利作为竞争

发改委调查联通电信反垄断曾遭反击:电话遭故障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原标题:发改委称将查处价格垄断"大老虎" 21世纪经济报道 3年多的电信价格垄断案目前有了结论. "我们发现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这两个公司占有的资源为90%多,但没有实现充分的互联互通,使得相关市场缺乏竞争." 2月19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和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自2011年起对

韩结束3年反垄断调查未发现芯片厂操纵价格

12月31日消息,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FTC)周三宣布,并未发现NAND快闪记忆芯片制造商在韩国或其它地区有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也宣告终止近3年来对该产业的反垄断调查. 反垄断监管单位声明,针对计算机记忆芯片产业 (包括DRAM芯片.NAND芯片等) 相关的价格操纵调查已经全部结束. 2007年1月,FTC宣布将针对NAND快闪记忆芯片制造商进行反垄断调查,侦查是否有操纵价格的事实,之后已针对全球4家企业进行调查,其中2家位于韩国,另外2家分别在美国和日本,但FTC并未公布详细的企业名单. 韩国

八大液晶巨头因在美国操纵价格被起诉

记者今晨(当地时间)从美国纽约州检察长办公室了解到,纽约州已针对全球多家液晶面板生产巨头提起反垄断诉讼,指责这些企业操纵市场价格.据悉,全球主要液晶生产商夏普.日立.LG.奇美.东芝.友达.CMO.三星8家企业在被诉之列. 文件显示,这些企业涉嫌在1996到2006年的十年间通过操纵电脑.电视和手机用液晶面板(LCD)价格而造成该州政府公共采购项目的损失. 文件指出,这些企业在十年间形成了一个价格垄断体系,控制了总额达700亿美元.高达90%份额的市场.在这个体系内,几家企业形成了详细.明确的秘

十电九亏 中小电商频现裁员倒闭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市场交易规模自2012年首次跨过一万亿元大关后,预计将在今年顺利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然而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却普遍深陷"十电九亏"的窘境,其中一些中小型电商网站在成本高企.盈利无望的尴尬情形下,只好无奈地实施裁员瘦身或关停并转. 中小电商频现裁员风波 最近一年来,国内电商市场"井喷",而一些中小电商网站却"钱途坎坷",近来相继传出裁员.倒

多美滋国外不受待见国内频现小虫仍吃香

多地消费者投诉 多美滋奶粉中为何频见小虫 8月29日,<中国经营报>报道称,目前,在国际婴儿奶粉市场上,雀巢拥有19.3%的份额,美赞臣占16.4%,而达能拥有13.5%,惠氏占5.6%,跻身前列的品牌中没有多美滋的身影.该报同时发布一份中投顾问的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7月,多美滋在我国奶粉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人民网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多美滋奶粉在我国多地出现了奶粉中生虫以及涉嫌干扰母乳喂养的案例.安全隐患如此之多,但是多美滋在中国奶粉市场老大的位置却未撼动. 新华网财经部总监聂道先认为,

中概股为何频现财务造假?

第1页:中概股私有化总攻倒计时 缘何频现财务造假 第2页:转板还需要等待 中国在美国通过IPO上市的公司,除了像百度.网易等几个市值特别大的,其它都有可能会私有化. 文 | 及轶嵘 中概股退市潮从2010年蔓延至今,似乎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如果说2010年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股的猎杀,空头机构针对的只是一些通过反向收购上市.市值偏小的中概股,那么从去年年底开始,奇虎.新东方这样的明星公司也进入了浑水们猎杀的范畴之内.在这场空前的诚信危机里,投资人失去信心和热情,中概股普遍被低估,成交惨淡.不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