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WISE1.0大会第二天中午我和城觅的创始人琪缘约着吃饭,吃着吃着就聊到对第一天下午demo项目的看法,聊完之后觉得还挺受启发的,所以把一些只言片语的聊天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WISE1.0大会第二天中午我和城觅的创始人琪缘约着吃饭,吃着吃着就聊到对第一天下午demo项目的看法,聊完之后觉得还挺受启发的,所以把一些只言片语的聊天笔记贴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总体来说,琪缘比较喜欢享借和敢玩这两个项目,喜欢的原因也比较简单,享借是他觉得这个产品可以激发人们内心光明的一面,大概因为这个愿景和城觅和食色都有点像,都是想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喜欢敢玩是因为敢玩现场放的那个视频特别棒,一下就把大家的兴趣拉到很高的一个点,现场创造了需求(虽然这个市场还是比较小众)。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基本场外的人看到这个项目之后都评论说不太能理解为什么它是第一,因为现场和场外看到的很不一样。这个做法很值得借鉴到产品里。
然后因为有一个餐厅推荐的产品和城觅比较像,比较多的时间我们在说这个项目。琪缘的想法是,从一开始的时候一个产品就想把“推荐”、“订座优惠”、“社交关系推荐”这三件事都做了是很难的,因为这三件事情是很不相同的事。
如果你要做信息层面的推荐,一开始去做订座和优惠会很奇怪,你不能又当球员又当裁判。而如果你要做社交关系推荐这件事,是不能一开始就嚷嚷说“用户都可以到这上来,你们能看到自己好友的推荐balabala……”因为一开始都会有一个冷启动的问题,如果用户上来了发现没有好友就会很失望。
我说我之前用赞那度的时候有一个很棒的体验,当时我在看一家酒店,然后很偶然在“想去”的用户里面看到我认识的人的名字,然后点到他的主页,又发现了另外一个我认识的人,这种在一个陌生的产品里都能看到好友的感觉就很惊喜很赞。
所以社区的氛围最好要让用户慢慢地感受到社区、有你自己的好友的关系链的感觉然后再说出去,像Airbnb就把Facebook的关系链导入做得很好,现在甚至可以做到一上来就能看到Facebook好友给你推荐的前20个房子。
所以再抽象出来说一点,琪缘觉得现在很多初创的创业者都容易去搭一个很大的架子,但是其实产品上并没有和用户的“接触点”。什么是接触点呢?就是小米讲的单点突破的概念,比如德国去打苏联的时候,他们是找一个单点去打,这样苏联又不敢只把兵都部署在这个单点上,就会部署得分散。而德国又坚持只去打这个点,把这个点打穿了以后继续往下打,而不是兵分几路,直到把这个点打穿为止。
具体到产品上来说,比如说陌陌一开始做的就是“附近的人”这个点,大家上来就是找附近的人,周末去哪儿就能让你不知道周末要去什么地方的时候,就打开这个app看看有什么活动是可以去的。但是如果一开始三件事都想做,就容易让用户想不起这个产品究竟可以带来什么,没有接触点。
琪缘说,他之前他每次去工场跟汪华和开复聊,review产品的时候,都会讲一个最高点、一个最低点,最高点是以后的想象空间,这个产品可以有多大的愿景,讲完最高的可能性,低到最小的点他们也会讲,比如小到一个界面怎么设置、每个设置带来的用户数据和结果怎么样,每一种设计的转化率如何、能不能带来用户的增长。包括汪华会下很多很多的app,注重很小的细节,每一个产品的点都很关注。
但是现在很多的创业公司的问题是,都在想做一个中间形态的事,很容易忽略掉,产品和用户的那个“接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