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不是上大学的最终目标。找工作之外,大学还另有追求。
我期望大学生能找到“找工作”之外的目标,能够用一段时间,投身学术,追求科学精神,这将是终向就业中的依靠。
我想起了曾经站在人类文明最前沿的先贤们。
古希腊群星璀璨,毕达哥接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欧几里德……,他们的可以归属到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哲学、数学、逻辑等各个学科,注重的是说明和理解自然,而不是支配和征服自然。然而我们知道,他们的成就为我们后世之用奠定了何等伟大的基础。除了这些直接的发现,先贤们留下的还有更为宝贵的科学精神。他们中间有衣食不愁的贵族,但也有食不果腹的穷人,但共同之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事物的完美的解释。他们用深邃的目光洞察普适的道理,而不是郁于具体形态去计较,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和继续发扬的空间。
再到近代科学诞生以后的欧洲。哥白尼、伽利略、笛卡尔、牛顿、莱布尼兹……,经历了技术革命和理性启蒙之后,古典科学迎来了全面发展,继而有了科学的技术化,让人类社会实用的发明创造进入一个井喷的新时期。我们很难想像,当麦克思韦的醉心于他伟大的著作《电磁通论》时,会想到发电机、电动机是什么样了,想到这些机器该如何操纵。但他给出的简洁、优美的公式,成为日后形形色色的各种发明的依据和来源。
让我们从圣人回到凡人。现代科学已经到了一个让人应接不暇的阶段,如果前贤能为发现了一个个的真理,解释了一个个的迷惑人的现象而激动,现今的学生需要经历的学习年限越来越长,恐怕心底都会嘀咕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知识要去学习。这是一个让人幸福的苦恼,现代也再不会出现亚里士多德那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了。当我们求学的过程一再经历“预习-听讲-做作业-考试”这样呆板的模式后,很多时候我们将基础阶段的学习理解成就是要用于考试的,大学阶段的学习自然就是要用于找工作了。我们全然忘了,或者从来没有人讲过,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从学习的知识中,应该领略和继承的科学精神。老师们常强调的“要理论联系实际”,可能连老师也说不清如何去联系。其实,这样的问题是说不清楚的,或者说清楚了就毫无价值了。这个问题必须给出回答,要由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学习过程,给出自己的回答。
对圣人的简略回顾不是说我们要按他们的路径去走。我相信,他们在这样做时,也是随心而去的,并不是有意为之。即使我们有成为圣人的潜质,时代已然是不同的了。从他们的路径中,我们要知道的是,要站在前沿,真理要在心中,批判的、独立的、探索的精神要常伴随,这些是知识积累的背后,我们应该有的收获。不做到这一点,只能做个知识的容器,况且这个容器很脆,不留神就会缺个角,储存的知识会流去。这是不论哪个学科、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品尝到的学习的味道。
即使对于工科的大学生,未来以技术发明、施工构建为长的工程师们,也并不存在所谓的纯技术。技术是建立在科学知识之上的,用抽象的方式给出科学知识通过演绎指导着技术,而技术的发展常常归纳后,对未来的技术提供借鉴。日益强大的技术显示了其支配和改造自然的威力,而我们人类的生存却发现了来自自己的挑战: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我们看不到意义所在。有些技术展示给我们未来的前景是,技术将可以毁灭人类。
何去何从,是个问题。
《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指出:如果考虑到今天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技术理性摆脱了价值理性的制约,使人类握有过于强大的物质力量而不知如何操纵这种力量,因而拯救的途径恰恰在于重新回到希腊的健全理性中去。
以找工作为目标的学习或许真是避不开了,但我们是否能够在作为一个“人”的修为上尝试有所突破,用前贤们的科学精神,对存在的价值多一些追求。这样一种不直接面对工作的方式,定当找出包括好工作在内的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