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来自高科技领域的新鲜事甚至古怪状况可谓你方可唱罢我登场,而且总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各媒体头条争相报道的对象。毫无疑问,这些没完没了的报道以及令人不解的内容只会让普通民众把技术研发人员看成是一心盯着飘渺目标、而不愿脚踏实地的极端分子甚至是疯狂之人。此类现象近年来随着技术成果在生活中的广泛普及外加流行文化的多元化甚至是泛滥化趋势、也正在变得愈发常见。2014年,大量略有些离经叛道的技术方案被主流媒体以“奇闻轶事”的方式加以报道。不过对于真正着手推进这些奇异技术项目的从业者而言,这也是非常美好的一年。
在所涉及的此类话题当中,新兴技术似乎表现得有些肆意妄为。它们在我们始料未及的领域迅猛发展,从而在短时间内产生了一种认知失调状况。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纵览2014年年内的十大奇异技术方案,其中包括网络精神感应、专司兼职工作的人工智能以及无人机犯罪活动。现在,就请各位一同开始这段奇妙之旅……
(1)IBM创造AI烹饪大厨
随着约翰尼 德普主演影片《超验骇客》的热映、前“Jeopardy”问答节目冠军沃森进军Twitter翻译并展示其首款机器学习API,人工智能与认知计算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2014年技术领域的头条新闻。IBM公司于今年早些时候推出了另一个认知计算发展项目,即与烹饪教育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创造一套紧跟时代潮流的烹饪AI大厨。
作为一款在设计当中融入了思考、实验以及学习能力的方案,这位计算机大厨已经创造出多款菜谱,例如比利时培根布丁、瑞士-泰式芦笋乳蛋饼以及令人深深着迷的奥地利巧克力煎饼。这些食物由一组“碳基”——也就是人类厨师负责制作,并通过IBM美食快车分发到各大业界盛会参与者的手中。就我个人而言,IBM、美食与快车这三个词被放在一块儿真的非常新鲜。
(2)当3D打印机遇上纹身针
“注射恐惧症”是个医学术语,指由针头引发的某种恐惧情绪,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晕针——如果各位患有此类病症,那么这可能是今年最为可怕的技术故事了。2014年4月,一群神经兮兮的法国设计专业学生发行了一台商用3D打印设备,并将——没错——一支纹身枪添加在其中。这台设备还真的能够按我们的预期良好运作。一位年轻的疯狂志愿者把胳膊架在了这台纹身机下头,计算机则控制针头在他的手臂上自动刻下图案——是的,就在3D打印机原本出料的那个位置。如果大家有兴趣制造自己的纹身机,该团队已经在Instructables网站上详细列出了改造过程。作家卡夫卡的拥趸可能一下子就能明白学生们所说的“在流放地”到底是在指代什么。
(3)机器人在加拿大搭便车
接下来要聊的是机器人在加拿大地界搭便车的奇事。今年七月,两位来自加拿大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高速公路旁部署了一台hitchBOT,希望实验这位机器小子能不能成功完成既定前进路线。而结果令人振奋,这台机器人最终顺利完成了跨越哈利法克斯、新斯科舍、维多利亚以及不列真哥伦比亚省的搭便车之旅。
该项目事实上属于一个规模更大的、涉及社交机器人与人性心理学应用的研究项目。利用自己的LED屏幕显示搭乘请求,hitchBOT在二十一天内成功横跨加拿大海岸线、通过接入车载点烟器接口进行充电、向社交媒体发布视频并依赖陌生人的慈爱之心走完了既定旅程。当然,作为大多数人视为地球上最友善国家的加拿大,也许只有在这片土地上此次实验才得以开花结果。
(4)大学建立由智能车辆构成的新型城市
再来看更多关于机器人技术的消息:今年五月,美国密歇根州南部的一座模拟城市成为新的新闻关注焦点。由密歇根大学的工程师与机器人研究专家所设计的这座模拟城市占地32英亩,旨在为数百台自动化机器人构建理想的栖息环境。
呃……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如此。这座移动转换设施集合充当测试场地,专门承载大量自动化载具、具备自助驾驶能力的小型车辆及卡车。这里距离原本的底物律汽车之都只有几十英里,而且这座以大都市作为参照对象的模拟城市最终将包括一条四车道快速公路、合并车道、交通信号灯、铁路道口甚至骑自行车及步行的机器人居民。
(5)专司犯罪活动的无人机在监狱之外坠毁
也许在2014年最具人气的技术议题当中,无人机能够占据相当抢眼的位置——没错,这一年来关于无人知的消息确实不少,从争议巨大的FAA(即联邦航空局)决议到切尔诺贝利现场拍摄再到精彩绝伦的万圣节项目。
今年七月,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管理最为森严的Lee惩教所确认并上报了一项严重安全事故,并由此引发了新的潜在问题——无人机开发。看起来有人打算利用小型无人机将一部分违禁品——包括大麻、烟草以及手机——越过高墙送入监狱当中。不过这项计划最终未能成功,因为无人机撞上监狱围墙并付之一炬。
(6)智能手机,新的炫耀利器
有时候硬科学与社会科学往往会某种奇异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并通过维恩图得到清晰的体现。今年十月的一项案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来自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其内容相当有趣而且能够从我们身边得到验证。根据其研究结论,那些尚处于单身或者未确定固定交往关系的男性比其他男性群体更热衷于购买高端智能手机。
根据研究人员的推测,手机本身已经成为一种交往信号,而昂贵的机型则意味着持有者能够为潜在交往对象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研究表明,作为短期交往策略的一部分,男性特别乐于通过进行炫耀性消费来吸引配偶,”研究摘要明确指出。完整的报告将在明年年初发表在知名季刊《对习以为常的状况加以量化》当中。
(7)科学家们测试互联网精神感应
2014年出现的另一大奇异技术成果源自一种新兴在线精神感应方案——真的,不开玩笑。今年十一月,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们通过互联网进行脑到脑直接信息传输,而且在测试当中发出大脑指令的参与者成功让指令接收方完成了正确的手部动作——整个过程完全靠思考实现。
在今年八月的另一次类似研究当中,来自多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利用接入互联网的神经装置将单一测试对象的想法广播到世界范围内的接受者处。该测试对象在脑中想象一个单字词(例如‘嗨’或者‘拜’),脑电图设备检测其思想活动并将内容翻译成二进制代码,最后利用颅磁刺激技术将电波传递至接收者脑中。
(8)谷歌眼镜应用承诺实现脑电波控制
而在奇异技术主题下的另一个相关领域,一款有趣的开源应用程序在今年夏天火热出炉——没错,就是字面的意思——旨在为用户提供灵能操纵之力。这套MindRDR系统利用谷歌眼镜配合一款已经投入商业销售的EEG耳机,允许用户利用脑电波从社交媒体中获取图片及文字信息。
耳机上的皮肤贴片能够定位使用者在当前视野范围内的特定目光集中区域。当显示指标达到阈值时,MinRDR会通过谷歌眼镜上的摄像头拍摄图片并将其自动上传至我们之前已经选定的在线平台。当关于MindRDR的消息于今年七月首次曝出时,多位技术观察人士表示这项成果几乎相当于为用户赋予了灵通——大家可以通过思维的力量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哈哈,看来我们当上“凤凰女”的目标已经迈进了一大步。
(9)当智能手机芯片遇上全息投影
说起极客人士的最爱,新的《星球大战》预告片已经在其首部作品面世的近四十年后与广大爱好者见面。这部电影第一次将众多科幻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描述变成了真实画面:R2-D2利用自己的全息投影装置显现出莱娅公主的图像,并向欧比旺恳求称“你是我惟一的希望。”
然而多年以来,对于全息投影方案的渴求之火已经渐渐熄灭——理由很简单,能够实现这一效果的技术距离我们似乎比死星还更加遥远。但是……我们真的会就此罢手么?今年六月,《华尔街日报》报道了一个低调但却吸引到大量资金投入的技术项目,旨在打造一款小巧到足以搭载于智能手机之上的全息投影芯片。该报道甚至给出了视频资料作为佐证——在短片中,该技术顺利生成了滚动骰子的三维全息图像。
(10)莱特曼与全息音乐嘉宾同台亮相
虽然真正可行的全息图像显示技术还没有出现,但我们总能从某些企业身上得到类似的良好体验。今年十月,频频出镜的大卫 莱特曼为我们带来了他第一位以全息图像方式亮相的音乐嘉宾:日本流行明星初音未来。
这位全息名人背后的支持技术与此前曾引起轰动的演出效果颇为相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Pac。图像看起来似乎真的在空气中浮动,但实际上是将光电效果投向在了透明的二维映射表面之上。初音未来的声音则完全依靠语音示例的合成来实现。无论如何,虚拟明星已经成为剧院及舞台上的常客。顺带一提,初音未来这个名字想要表达的是“来自未来的第一声”之意。明白了吧?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