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PE东山再起:本土PE募资寒流投资“惜金”

在实体经济不景气和二级市场持续萎靡不振的背景下,三季度外币股权投资基金自2011年二季度以来再次在募资金额上压倒人民币基金成为市场主力;在募资方面持续遭遇寒流的本土基金,在项目投资也开始颇为“惜金”,投资案例连续四季度下滑,投资规模向小型化发展。近日发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共有45支可投资于中国内地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募集,共计募集到位26.69亿美元;从新募基金的币种来看,外币基金自2011年二季度以来再次在募资金额上压倒人民币基金成为市场主力。外币基金募集金额反超人民币数据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共有45支可投资于中国内地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资金募集到位,基金数量与一季度持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7.1%。45支基金共计募集26.69亿美元,同比下降幅度较大达到79.3%,但与上季度相比环比增长20.7%。值得注意的是,本季新募基金平均单笔募资规模5931.31万美元,为2010年以来最低,募集数量多而资金到位少,募资活动的低迷程度由此可见一斑。2012年第三季度,40支新募人民币基金共计募集到位12.43亿美元,基金数量为季度总额的88.9%但金额却只占到全部的46.6%。由此可见,本季度募集到位的人民币基金普遍规模偏小,平均规模仅有3107.35万美元,只有两支基金募资金额在1亿美元之上。而经历了二季度的沉寂后,外币基金开始
发力,三季度募集到位5支基金,募资总额14.26亿美元,平均规模2.85亿美元。外币基金的平均规模为人民币基金的9.18倍。投资案例数连续四季度下滑数据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中完成投资交易94起,案例数量同比回落56.1%,环比回落21.0%;投资金额方面,本季度披露金额的80起案例交易总额为53.63亿美元,同比减少7.0%,环比增长63.7%。但值得指出的是,本季度互联网行业出现一笔大宗投资交易,如果不考虑该宗交易影响,其余案例的平均规模仅有2,611.73万美元,与二季度的平均规模3309.40万美元相比又缩小21.1%。对此,业内心分析师郑知行认为,在经济下行风险未消除的当下,投资规模向小型化发展的趋势充分反应了投资人险中求稳的心态。境外退出回报倍数偏低2012年第三季度,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退出案例37笔,较二季度55笔环比减少32.7%,较2011年三季度同比减少15.9%,共涉及企业27家。37笔退出案例中,IPO方式退出共有34笔,占全部退出数量的91.9%,并购、股权转让、股东回购各有一笔退出。从投资机构类型方面来看,37笔退出案例中包括本土机构退出30笔,外资机构退出7笔。从IPO退出的市场分布来看,三季度境内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发生在深圳创业板、深圳中小企业板、上交所的退出案例各为10笔、9笔、8笔,另有7笔案例发生在香港主板和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相比之下,中概股赴美上市之路依然寒冰未解,中概股频遭做空机构打压,越来越多的在美上市企业选择私有化退市,种种迹象打击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信心,目前已连续两季度无美国市场IPO案例。从退出回报上来看,34笔IPO平均回报水平3.05倍,但在发生在香港主板IPO的6起案例平均回报仅为1.10倍。

时间: 2024-07-31 13:43:06

外资PE东山再起:本土PE募资寒流投资“惜金”的相关文章

PE严冬生存:募资开源投资减速 LP收紧钱袋子

宏观经济的下行令此前过度发展的中国PE业提前感受到降温气息,一批在创业板推出后声名鹊起的机构如九鼎.中科招商.达晨创投等也在通过专业化募资.主动降缓投资节奏等方式御寒保暖.昨日,在"2012 ChinaVenture中国投资年会"上,与会PE人士纷纷贡献应对行业洗牌的"生存术". PE募.投.退三个环节在今年的下降之势已成必然.投中集团董事长陈劼在会上介绍,截至目前,2012年新成立的投资于中国境内的PE基金共63只,募资总额125亿美元;去年募集基金数量503家,

《中国企业家》封面:坐庄PE 本土PE“虚火”

PE江湖派系分立,各路玩家基因与策略分析 谁是未来PE王? PE行业会被"权贵"PE或者"国进民退"潮流主宰吗?今后主流的玩法是什么? 文 | 本刊记者 潘虹秀 前不久,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有关中国红色贵族PE的文章,引起关注.文章列举了一些中国高干子弟从事PE的名单,并担心,"外国人及其他有才能的中国人,正在被太子党和其他背景深厚.试图主宰(中国私募)市场的人关在门外." "权贵"PE是个敏感词.所谓"

阳春何以变常春 本土PE募资难题待解

尽管创业板市场的崛起,引发了本土创投基金募集成立的高潮,但由于中国企业发展阶段和投资理念的桎梏,本土创投募集资金的市场环境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群体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通过艰苦奋斗慢慢积累的财富,很难直接转化为本土PE的LP(有限合伙人)资源,他们多数人不能接受直接把资金交给专业团队管理的投资理念.同时,和海外PE丰富的LP资源不同,中国本土的基金之基金(Fund of Fund)也没有形成,捐赠基金.养老基金.大学基金.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作为LP出现的条件也没有成熟,社保基金和

陈玮:本土PE的投资逻辑

是找关系.拼价格.比酒量投资Pre-IPO项目,还是投资高风险的早期项目?本土PE的成长中更多承受着取舍的挣扎.构建一套有效的投资逻辑,是决定它们能否持续成长的核心. 本土PE如今已经取代外资PE,成为主场作战的主力.与有成熟经验的外资PE不同,本土PE的成长过程充满了更多的上下求索,甚至是取舍的挣扎.不断提炼自己的投资逻辑,即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任何一个PE,在募资之始都要开宗明义,对内对外讲清楚自己的投资逻辑,此后,既要以此指导投资实践,也要根据投资成果检验和修正原来的逻辑.投什么领域.什么

高估值成PE业肿瘤 新基金募资数增长投资却难

某外资基金合伙人俞斌(化名)最近心情不错,因为2010年他所在的基金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3个投资项目在海外成功上市,1个项目顺利以并购形式退出,并成功募集到了新一期的美元基金. 看着国内资本市场的热闹劲,俞斌也坐不住了,一直无暇新建人民币基金的他,打算在明年正式募集第一期人民币基金. 其实,2010年对于PE/VC而言是个绝对的丰收年,仅2010年首次公开募股(IPO)的繁荣景象就让投资机构赚得盆满钵满.据记者粗略统计,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创新投)在前11个月共

华睿投资董事长宗佩民:本土PE肩负着特殊使命

浙江华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宗佩民可谓是浙商在投融资领域的一位风云人物. 据了解,浙江华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先后投资水晶光电.康盛股份等10多家新锐成长型浙商企业,并先后为包括西子联合.传化集团等浙江100多家名企提供过包括并购重组.改制与股份制改造.战略管理等"资本服务".目前,华睿管理着包括嘉银.睿银等多个浙江的公司制投资基金,总额达5亿元.6月5日,由华睿托管的"浙商·蓝石创投基金"新鲜揭牌,它是目前浙江省内单一注册资本最大的创投基金. 活跃在风险投资领域的

PE历囧记:走过“黄金”十年的本土PE冬天已来临

募资潮系列报道 之1"钱越来越不好找,冬天可能真的要来了!"近几个月来,南都记者辗转采访多家本土人民币P E,均从其基金合伙人口中不断听到类似的感叹.与前两年各家人民币P E几乎每年募一期.一期规模动不动就超过10亿的火爆行情相比,今年的新募资不仅体现在周期的延长和规模的缩小,更严重的是,原本已经完成募集但要分2 - 3期到账的基金,也出现了因个人LP反水而导致资金无法到位的情况.新钱进不来,原以为落入口袋的钱还在减少,这让靠管理费和业绩分红为生的P E投资团队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qu

谁是PE合格投资人私人银行恋战私募股权投资

3年来,私人银行.财富管理部的"PE热恋"渐入佳境.不过,这其中的酸甜,却别有滋味. 2007年,中国第一家私人银行部成立;2009年,创业板开闸;私人银行敏锐地嗅到了财富的气息,开始了与PE(私募股权投资,下同)合作第一轮的尝试. 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一马当先,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紧随其后,国有大行也不甘示弱. 然而,PE如何方能杀入私人银行的财富战场?私人银行又如何给客户描绘PE高收益的美景?高净值客户又应怎样参与这场回报大餐?一切现在揭幕. 一张名单 根据统计,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PE

全民PE:做熟悉之事 投资专长领域

PE潮到来?只要是身在当下中国PE界的人士都这样的感觉,几乎每一两周就会有一支规模在10亿元左右的PE基金出闸,几乎每个城市都在忙着出政策.给优惠.拉拢企业.PE的类型也几乎涵盖了可以投资的每一个角落.而PE基金这种只有专业人才和机构才能玩转的行当,似乎在眼下已经是全民参与,只要你有钱就可以成立PE基金投身其中. PE(私募股权投资)这个外来物种,进入中国大抵10年的时间.如今只要对中国上市公司,以及盈利超过2亿元的企业做一个系统调查就会发现,至少有30%以上的企业都在琢磨进入到这个领域.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