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开放发送、接收、转推、注册等接口,这显然是Twitter最具野心的扩张手段,是为未来微博标准化埋下的一颗种子。微博对于网络个体的应用价值已经没有太多争议,城市化和快速移动的">生活方式让日常生活呈现片段化,快餐文化也培养了大批短句式表达的用户。从这个层面上微博有机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是微博大行其道的基础,未来只会更加强化。在这个基础上增加的所有功能都是附加的应用,夯实片段化的生活方式。同时微博又是一个社会性产品,用户个体在其中有唯一的身份识别,通过Follow实现与他人的关联,形成交流与分享的社群状态。这种状态下关注对象越多、朋友越多对平台就越具依赖性,平台对个体的价值就越高。对于平台而言存在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一旦平台用户突破某一个数值,这个平台将会跃上一个台阶,不管是用户数还是用户黏度都将大大提升,没有达到这个数值的平台除非针对的是细分的特定人群,否者不可避免的将坍塌直至消亡。
随着Twitter接口的开放,Twitter平台上出现了大量的第三方应用,这些应用的背后是一群群特征明显的用户。同时更多的期望介入微博市场的公司将通过直接对接Twitter的接口提供微博服务,可以预见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的微博服务供应商,同时这些微博提供的将是各类垂直细分服务,在不同的行业、地域、应用上获取一定市场份额。而Twitter将拥有一个异常丰富的数据库。由此甚至可能衍生一个对微博内容进行分类搜索的行业。
这种愿景完全有可能实现,最重要的是微博在实际应用中能否打通互联网与无线的界限,而且未来更多的重点应用很可能会是基于手机终端,绝大多数用户会通过手机使用微博。科技的发展始终是为了满足人类对更舒适、更耀目生活方式的追逐,甚至可以说科技所提供的便利性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懒惰的天性,这个意义上手机显然比电脑更为契合。现在我们看到微博的应用人数在不断增加,同时也伴产生大量的死账户,不少用户跟风开通微博后没有持续,这不是简单的增加应用可以扭转的,而是要提供与用户行为方式契合的通道服务。个人认为微博未来首要的问题并不在于第三方应用的丰富,而是是否能打通互联网与无线的界限,拥有一个畅通的上下行通道。(沈禄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