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与生俱来就是搅局者,余额宝搞得鸡犬升天;想要在港上市,还非要按他自己的游戏规则,搞得港交所总裁李小加两次隔空喊话;3月15日,阿里再次高调在香港宣布赴美IPO,又是弄得财经圈子里“尘土飞扬”;加之投资收购的节奏和挥金如土的豪气,阿里真可谓是赚足了眼球。
大举收购背后,阿里究竟有何脉络?美国上市,阿里的诚信问题能否过关?曾经在港上市的经历已经伤透了投资者的心,被称为“港版中石油”,此次打算在美国上市,是否会有投资者青睐?
主持人 范媛本期嘉宾 尤娜 工银国际驻香港高级分析师
马云的投资逻辑
范媛:2008年之前阿里巴巴(以下简称阿里)每年也就投资1—2个投资项目,2009年开始阿里投资4个项目,到了2010年阿里进入投资的第一个高峰期,一年投资了9个项目,2011年投资6个项目。从去年开始,阿里收购步伐再加快,最近是银泰百货、中国文化传播、基石信息等等,收购频率非常高,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哪天阿里收购了一家菜市场也不会觉得奇怪,那么你从目前的这些收购中看出马云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尤娜:近几年收购中,很多人都觉得摸不清他的思路,包括他收购的虾米、陌陌、高德以及最近收购的银泰等等,从某个层面来看,这些收购实际是给他带来流量,公司成长一是依靠自身的内在增长,二是借助外力的收购。
淘宝和天猫的流量已经很高,渗透率也高,在此基础上,他依然需要外部流量,移动互联网引发外部流量,所以他就做大收购。比如他发现音乐是移动互联网必备的,每个手机都有,他就收购了虾米音乐,发现高德对O2O有帮助,陌陌有社交属性也收购过来,银泰百货这种线下实体商城和线上相结合,文化中国好像和他不沾边,但他现在推出了个娱乐宝,用众筹形式做娱乐。
他的逻辑就是,把传统行业和互联网大数据结合起来,用互联网记录数据,他用这些数据指导线下实体商业。去年他投了亚洲最大的物流网菜鸟网,其中包括云峰基金、顺风、三达一通相关的物流公司都在其中,它是一个物流体系,但又不是做实体的物流体系,是数据中转的物流网,一个大的数据系统指导O2O。
比如,可以通过数据发现新疆都流行买一种红色的裙子,内蒙古都是买蓝色的,所有的数据后台整合都是通过物流网整合。比如,以后往海外做外贸生意,数据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阿里也卖数据魔方,这个他做了好几年,而且在淘宝上卖的也不便宜,效果也非常好,数据背后提供给卖家的就是最直接的生产力和消费力。阿里本身成长过程最基础的来源就是大数据在后台支撑,帮助他决策。
范媛:我们谈收购就不得不谈整合,阿里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收购战线,如何去做整合?
尤娜:它的整合一个是主要依托数据流量。另一个就是,它用自己的方式做内容。比如说投资文化中国,用娱乐宝的方式,文化中国有很多版权,比如九把刀,阿里借用信息整合资源。娱乐文化产业、电影、教育,它什么都可以做,对它来说,每个版块都有一个切入点,有市场价值的它都可以做,不一定要整合到一个层面。
阿里的O2O野心
范媛:在O2O方面阿里是有野心的,比如去年“双十一”阿里通过线上宣传让用户去线下体验,由于方便和价格低,用户会重新回到线上,导致很多实体店抵制。你怎么评价阿里的O2O思路,是不是在走弯路?
尤娜:中国目前O2O没有做得很深入的,比如大众点评网这些做了很多年的O2O,它们还都象是web1.0的O2O,是非常初级的阶段,深入的O2O,特别深入的还都没做到,但大家已经开始在做了。O2O的整个行业格局还在变,百度收购人人网,阿里收购高德、腾讯和京东、大众点评网的合作等等,都是要做O2O,每一家巨头都在往这个方向走,但商业模式究竟怎么做,特别是怎么融和?大家还在摸索阶段,把能结合的都结合起来,不停地收购线下,线下实际是抵触的,因为是在革传统行业的命,如果双方共同促进的话,肯定能接受,比如线上就是渠道,还是要到线下消费,线上线下全部结合起来,这样当然是好事。
搬到线上的仅是一部分商家,很大部分还是残存在现实中,直接形成对抗。这是最直接的红海竞争,这就是为什么线下会抵制。阿里也是在摸索的过程中,整个大的行业都在变革当中,所以也不能说它在走弯路。
范媛:我们看到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格局都发生变化,在这个技术时代,像阿里这样以营销和公关为主要手段的公司究竟能走多远?
尤娜: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脉络从上市公司到页游、电商、OTA、垂直领域到现在,互联网巨头形成两大帮派。百度和腾讯站一边,阿里和奇虎站一边,这四个平台都是在不停地兼并收购中小公司,这些公司也是在“抱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