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是否移得动?信息移动是关键
传统的医疗模式是病人挂号,问诊,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最后把检验报告交给医生,这诚然是医院限流的方式,却也形成了一个信息不流通的闭环。而人们似乎习惯如这种繁琐的方式,旧有的观念告诉我们看病就必须面对面,不然沟通不良,治错了怎么办?
其实在传统的医院中,真正首诊的面诊占比只有约40%。剩下的70多亿人次的门诊量都是复诊。在首诊时已经对病人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后,如果病人信息管理到位,一些复诊完全可以放在线上。
回顾十几年前,因为无法试穿的硬缺点,谁都认为服装电商做不下去,而结果呢?商家通过汇集各种尺码和上身信息使得服装信息越加精确,“大数据时代”下连单一买家自己也变成信息流的一部分,受惠于信息,然后贡献更多的信息。
所以我们对互联网医疗大可不必悲观。如今技术已经成熟,只欠信息汇总和平台建立。在手机上查看排号信息、化验结果等完全可以想象,而身体不适无人陪同病症其实又不大时,网络问诊几乎是最佳选择。这样既可以方便病人,又可以大大增加医院的效率。
在大数据时代,传递这个意义本身已经信息化。应用移动医疗,需要做到的是打通医院信息系统和移动终端的关口。目前移动医疗分野面向病人的APP中以预约挂号、在线问诊、慢病管理为主,缺乏大量度的信息采集和管理。这个问题,了解到苹果等医疗数据库建立的进度后,我们可以微笑着等待了。
“+互联网”or“互联网+”
目前移动医疗两大阵营分庭抗礼,分别是以东软集团为首的“软件派”和BAT主导的“互联网帮”。东软的优势是20多年来的医疗信息化基础,其产品“大象就医”从规划到上市,只用了半年时间就签约了超过300家医院。“大象就医”能触摸到医院核心的HIS系统,庞大的医疗信息数据如果能充分利用整合,再与手机端用户信息打通,一统江湖并非虚妄。
BAT起步于互联网,立足于互联网,借助其在电商领域的经验,以售卖药品、挂号服务等切入移动医疗。但这些服务毕竟未涉医疗之根本,三家并行却各自为战,使得其倡导的“互联网+”式的移动医疗格局仍然混乱。谁能率先打通HIS系统,谁就能在这场混战中抢得先机。
信息化的医疗模式下,HIS系统是绝对的核心。有了数据,可以发展各种细化的移动医疗模式。如今大象就医掌握着这个开启移动医疗的新大门的金钥匙,BAT模式是到底是尝试配一把一样的,还是索性另开一扇大门?如果在BAT所擅长的服务提供上寻得妙策,相信能为其在医疗领域的开疆辟土带来强助。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