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对许多消费者而言是个伪命题,家庭内所有用电的产品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这看似新鲜,但实际上并没有为生活带来多大的便利和改变。
如果以上是你对“智能家居”的认识,那么,你可能正与一种“懂你的”美好生活方式擦肩而过。真正的智能家居应该是家里的“贴心小棉袄”,不仅能实现轻松便捷的控制,还能够“阅读”居住者的生活模式,根据主人的日常需求作出调整和响应,实现个性化定制。
这样的生活方式,目前在技术层面已经完全可以实现。打倒了面前的5只拦路虎,智能家居进入千家万户已经是箭在弦上的事了!
拦路虎
1
价格
便宜近半,甚至可以节省装修费
对于消费者而言,不采用智能家居的一个最大原因是:贵!
智能家居不仅涉及到各种价格高昂的设备,光是装修布线这一块,也要花去不少预算。若是在3年以前,普通的家庭装修采用智能产品动辄要五万到十万元,一套别墅的智能应用,报价往往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随着智能技术的进步,产品的价格也在不断降低。
新快报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目前智能产品的平均费用占硬装修的20%左右。100平方米的房子,使用智能产品,大约要额外增加2万元。这是一个平均值,因需求而异。如果要使用更多的智能模块,价格则会稍高,而如果不需要那么多的产品和功能,价格自然降低,丰俭由人。
相关的智能产品价格也越来越亲民。比如一个2000元左右的智能门锁,就可以实现很全面的功能。可能有的消费者会认为,2000元也比普通的门锁贵得多。然而,当你买完菜回家时,门锁可以感应袋子里的手机而打开,省去了翻找掏钥匙的烦恼;将房子出租出去,只需要给租户一串密码,约满到期,只需要更改密码即可,无需担心钥匙被复制的问题;门锁一旦被异常方式打开,远在办公室的你就可以收到警报等等。从功能上看,极具性价比。
另外,随着智能技术的进步,智能产品还可以节省费用。西柏思产品经理焦亦争表示,一些进口产品可以做到无线控制。例如无线灯,灯具和开关之间通过WIFI或感应控制,就可以大大减少装修布线,反而能够节省装修费。
拦路虎
2
兼容性
通过互联协议,解决产品不兼容
智能家居难以普及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国内很多智能产品之间的协议不共通,消费者定制智能方案时,还要考虑不同产品是否兼容的问题。
与此相比,国外许多智能厂家约定俗成地采用共同的开放协议,即使不同厂家的产品都可以兼容。很多智能产品消费者只需要在超市购买后,回家安装即可,没有后顾之忧。因此,如果选择全进口的智能产品,基本不用担心兼容性问题。
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平台致力于协议共通工作,实现不同品牌产品兼容。2004年,中国家庭网络标准产业联盟-e家佳联盟成立,利用统一的家庭网络系统平台和标准,实现不同厂家、不同品牌产品的互联互通互操作,目前该联网已经有数百家的成员。2012年,由海尔Uhome牵头,包括长虹、松下、冠林等企业共同发起的“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成立,致力于建立行业产品、技术、施工等标准,也推动了中国智能家居产业的良性发展。
2014年,京东微联成立,通过第三方平台的方式,为智能产品的协议互通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据介绍,京东微联采用行业内稳定安全的JoyLink协议来解决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目前合作的国内一线品牌包括海尔、美的、飞利浦等上百家重要企业,涉及四十多个品类,包括空调、厨房电器、环境电器、健康设备等重点品类,已经接入上千款的智能产品。
除此之外,包括阿里智能、腾讯、苹果Homekit、Google、美的M-smart等,都在致力于推出自己的互通协议。在这些平台的努力之下,越来越多智能产品互相兼容,共同为实现智能家居发光发热。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