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阿里巴巴在北京召开发布会,阿里巴巴B2B事业群的副总裁吴敏芝宣布“即日起,中国企业通过阿里巴巴旗下的一达通平台完成的出口,每出口一美元,最高能获得3分钱人民币的补贴”。
按此计算,如果有企业通过这个平台完成1亿美元的出口,就会获得300万人民币的补贴。以阿里巴巴的体量和信用体系的积累,几年后阿里巴巴的补贴策略将会使其旗下的一达通占据到全国总出口额的很大份额,届时将会是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数据。
在我看来,阿里巴巴这次的3分钱补贴战略背后的意义极为重要。我们可以来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1美元换算成人民币是6.2元,而6.2元补贴3分钱,补贴率为0.5%。0.5%看似是极小的一个比例,但每年全国几万亿的出口额乘以0.5%会是一个巨大的数据。而且对于中国很多做外贸的中小企业来讲,每年的净利润率在5%以下,如果能够新增0.5%的收入,对中小企业来说,利润率的增长就是10%以上。
说白了,一家企业没有付出任何额外的资源和劳动力,平白无故就能新增10%的利润,这对企业来说该有多大的吸引力,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助力颇大。
当然,阿里巴巴旗下的一达通真正的价值还不在于资金补贴层面,而在于提高出口效率、降低出口门槛、">信息数据沉淀利用等层面的价值!
我记得在2001年中国刚加入WTO的时候,很多企业开始尝试做对外出口的业务。我周围的一些朋友,做出口的非常风光非常有面子,感觉到能赚到国外人的钱是一件非常牛逼的事情,而且大家认为外国人有钱,同样的商品卖给外国人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但是做了几年后,我们的中小企业发现,理想和现实差别太大了。在国内做生意,简单来说就是把东边的东西买卖到西边去,而要做国外市场的生意,要经过海关、税务、拖车、码头、商检、外汇、保险、船运、仓库等N多个环节,100元成本的商品要出口到国外,经过中间的几道门槛,商品还没装上船成本就变成150元了,其中的50元就是流通环节的各种成本。
如果你每次出口几十万的商品,能否保本都是个问题。毕竟中小企业不能像国字头企业一样,一次就几十万吨级的货轮集装箱出口,用规模优势来平衡流通成本。这些年来,中国做外贸出口的企业越来越多,但是订单却越做越小。阿里巴巴旗下的一达通在我看来,这个时候的起的作用就是把N个中小企业的订单汇集起来,组合成一个大的“单子”,然后大家花一份流通成本,就可以帮助到所以的参与企业,成本无疑大大节约(如果大家还无法理解的话,我举个例子:加入你从北京西站打车到首都机场需要100元人民币,你自己感觉太贵,如果你能通过某种方式找到三个同样目的地的乘客,共同拼车的话,你们每人25元就够了),这种集约化的线上综合服务产生的服务红利就是阿里巴巴的优势所在。
到这里有人就要提出疑问了“阿里巴巴又不是活雷锋,给企业补贴钱,不图回报这是为什么呢”? 在笔者看来,阿里巴巴是中国最精明的电子商务企业,从来不会做吃亏的事情。阿里巴巴一达通在帮助中小企业的同时,也在帮助阿里巴巴自己,帮助阿里巴巴获取企业的交易、运营、财务等相关数据,而这些数据未来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组建第四方物流体系、企业IT解决方案的建设等等。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对中小企业数据最熟悉的机构不是国家统计局,也不是速途研究院,而是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通过国内的B2B平台和收购后的这个一达通平台(阿里的高管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阿里一达通在2013年获取了1.8亿条数据,完成了40亿美元的出口额),从内到外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运营数据和信用体系有了全方位的较为精确的了解,这些数据在未来就是一种生产力和竞争力。(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微博:丁道师 微信公众:dingdaosh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