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专栏 题目:【从全球看中国】中国汽车业的“软骨” 文/丁学良 导语:如果始终想以廉价的经营战略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虽然昂贵不一定买得到好货,但便宜一定买不到好货。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可靠性、安全、环保等性能必须瞄准全世界最严格的指标去努力 最近海内外对中国汽车业的报道非常具有轰动性。在如今经济不好的情况下,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豪情满怀,定下了一个很大的目标:到2012年,自主品牌汽车出口要达到国内汽车总销量的8%—9%,如果是这样,那么2012年就要出口100万辆。 与此同时,海内外都报道了一些令人看了心惊肉跳的消息。现在,全球有两个最重要的汽车安全测试中心,一个在美国,一个在欧洲。前不久,华晨骏捷BS4汽车在EURO NCAP标准安全测试中,创造了历史最低的成绩——零分。德国汽车俱乐部(ADAC)认为,华晨骏捷得零分的原因是缺少主动的安全保护装置。正面碰撞测试,华晨骏捷得到了9分,侧面碰撞得到13分。然而随着欧洲标准提高,对主动安全装置要求很严,骏捷没有安全带提醒装置,跟国际最高标准相比差了很多。2007年,华晨尊驰BS6汽车刚进军欧洲时,也是德国汽车俱乐部做了安全测试,结果只拿到了一颗星,被德国媒体讽刺是“来自中国的废铁”。2005年,陆风SUV在ADAC的正面、侧面碰撞测试的结果表明,驾驶员幸存的机会接近于零。德国汽车俱乐部将之称为20年来安全测试中表现最差的汽车。 在这件事上,我想可能国内会有人讲欧洲佬狡猾,用这个办法来设置贸易壁垒,但我认为设置贸易壁垒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若是贸易壁垒,除非他们采用的是双重测试标准,WTO规定,果真如此,那就可以起诉他们。我没有看到这样的资料,而是相反。在欧洲和美国,由于人的生命太值钱了,出了一点事情,不但是汽车厂家要负责任,连汽车经销商也是要负责任的,包括保险公司在内,要吃大亏的。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商业利益在里面,主要是风险成本太高。 有两个案例非常值得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关注,是我亲身经历过的。在1984—1985年期间,由于油价涨了,美国本土汽车又大又耗油,低收入者,尤其是刚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买不起。在那个时候有两款汽车打入美国市场,因为其他国家的汽车要想打入世界,最重要的是要打入美国市场,几十年来经销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这两款车分别为:一是南斯拉夫的YUGO,这款车又小又省油,特别便宜,跟当年的“上海”牌汽车差不多,比它还小,用手一推,摇摇晃晃的,摸起来的感觉就是铁皮做的;另一款车是韩国的HYUNDAI(现代牌),也是在那时打入美国市场,这款车比YUGO要大一点,贵一千多美元。美国已故脱口秀明星Johnson就曾拿这两款车开黄色玩笑,但没过3年,这两款车的命运大不一样。虽然韩国车和南斯拉夫车同时进入美国市场,是当时最便宜的小车,但是HYUNDAI的设计管理瞄准的样板是日本汽车,日本怎么做它就怎么做,虽然没有日本做得好。而YUGO则完全是按照南斯拉夫国内标准和经营模式来做的。所以,没过两三年的时间,YUGO就是由于安全不过关、售后服务不好等原因退出了美国市场。HYUNDAI汽车则是在熬了五六年以后,才把那些最差的毛病慢慢改掉,虽然仍是进口汽车中最便宜的,但还是有人买的,能够找到代理商给它经销。 中国的汽车业要好好研究一下这两个案例,在设计制造、售后服务方面等等,就是说,如果你的目标是出口到全世界最穷的国家,那就不必多说了。假如你的目标是出口到中上等的和最发达的国家,那么就要好好考虑即将面临的这些问题,否则,可能比南斯拉夫的YUGO好不到哪里去。由于产品的名声差,不仅导致单个产品销不出去,连“中国制造”也都跟着蒙上阴影。 如果始终想以价格便宜的方式进入发达国家的话,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虽然昂贵不一定买得到好东西,但是便宜一定买不到好东西。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可靠性、安全、环保等性能,必须瞄准全世界最严格的指标去努力,偷懒不得。 丁学良 作者为哈佛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中国汽车业的软骨
时间: 2024-09-22 14:27:12
中国汽车业的软骨的相关文章
中国汽车业变局:北京国际车展重新定义天平
即便跨国企业领导人到中国朝圣已早非新鲜事,今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仍将重新定义中国汽车市场天平的新刻度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在去年取代美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都堪称中国当代商业史上一大标志性事件--比众多分析人士的预计提前了差不多10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公告称,今年第一季度汽车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71.8%,至461万辆.尽管受去年下半年基数较高的影响,汽车市场今年整体增速可能会放缓至15%左右,但考虑到10年前中国政府还在为汽车产业的散乱差大伤脑筋,甚至两年前中国汽车业还在呼吁政府救助,
中国汽车业重组加速度
http://www.sina.com.cn2009年10月22日 16:51<小康·财智> 在"市场冲动"和"政府授意"的双重 发力下,中国汽车业下一步深化重组的猜想,让人们更多了几分好奇. 文|<小康·财智>记者 范颖华 广汽入主长丰,比亚迪收购美的三湘,江淮.奇瑞联姻,一汽.长安的内部整合??2009年下半年,中国汽车业原本步履蹒跚的兼并重组开始真正地加速度. 政府给出时间表 今年年初,国家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通过兼并重组,
2011:中国汽车业跛脚的成人礼
文/张志勇 已过而立之年的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到底在哪里? 日本大地震让人真正震撼的,不仅仅是对于整个日本经济.社会.环境以及世界环境的影响,其中,对于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发展的触动更加让人欷歔不已:日本掌控着中国汽车产业乃至世界大部分电子技术的核心.中国那些所谓的完全自主研发的承诺,顿时显得苍白起来. 三十而立.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到底在哪里? 从市场换技术,到自主品牌的萌动,再到合资自主品牌的破壳而出,中国汽车产业沿着壮大自主品牌这条路走了三十多年.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并不始于北京
2008年中国汽车业兼并重组大潮已悄然来临
随着东风并购哈飞尘埃落定,在前不久北京第10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MG名爵与上海荣威同台亮相,其背后潜藏的事实是上汽与南汽牵手进入实质性阶段. 在一宗宗的本土地汽车企业联姻案例中,2008年中国汽车产业兼并重组大潮悄然来临,汽车产业前几年投资过热带来的产能过剩.产业零散.竞争力不强的现状开始有所改善.重组大潮能真正为中国汽车产业"退烧"吗?市场正拭目以待. 空调.手机生产企业"学造车"中国汽车产业热得烫手 "村村点火,乡乡冒烟",这是社会上一度
低碳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业
虽然中国的 新能源汽车业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尚待解决,包括价格问题.技术壁垒.有待统一的性能标准.地方保护主义隐患等,但是公众依然对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抱有很大的信心.2010年,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表现强劲,他们预借新能源的东风抢占制高点,打造未来新一轮的全球汽车版图. 本刊记者/明 星 哥本哈根会议后,在低碳日益成为衡量一个产业的重要指标时,汽车行业面临着金融危机以及能源和环境问题双重的考验. 随着汽车不断普及,石油的大量消耗.环境污染以及交通堵塞--种种恼人的问题接踵而至.摒弃以石油
跨国并购捷径,中国企业欲在车联网领域弯道超车
2016年,汽车业变革对整个制造业链条的影响继续发酵,除了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产业链,随着车联网和智能驾驶技术高达上万亿元的市场潜力快速释放,汽车电子开始成为资本热逐的下一个风口. 2月16日,在停牌百天后,汽车中控系统供应商均胜电子发布定增及重大资产购买预案,称公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3.6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6亿元.其中,拟以9.2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公司KSS Hold-ings,Inc.(下称KSS)并以1亿美元对其增资,另以1.8亿欧元现金收购德国TS道恩的汽车信息板块业务,两起跨国收
从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看中国企业的资本情结
四年前你若不笑话我,你有问题 "万分热爱汽车事业"的狂热分子,农民出身却从30来岁起成为吉利集团--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之董事长.这样一个大老板可以买一千台奔驰.宝马,但是李书福从2004年开始就一直以五六万的小车"全球鹰·自由舰"为座驾.这是吉利集团自己造的车,李书福是第一个试驾者,"我自己造的车我得先试呀,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用户嘛". 而他的"梦中之车"是沃尔沃.现在,这也已经是他的"吉利制造&q
中国手工造车第一团队
4.23日,第十二届北京国际车展在京举行,最吸引观众目光来自淘宝网展台推出的网友手工打造的"Dream Car"一辆国人自制的超级跑车.这辆全手工打造,零件全部来自淘宝网购的复刻自兰博基尼经典车型鬼怪(Lamborghini Diablo)的致敬之作,凭借超高的仿真度和制造工艺,迅速在网民间引发大规模讨论,超过七成网民表示欣赏两位主人公的创造力,约一成网民吐糟国内汽车制造业,认为大多数汽车制造厂商已经失去想象力. 被网友赞为"中国手工造车第一团队"的李林韬和王宇,在
中国车市还能疯狂多久
著名汽车专家.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 贾新光 由于金融风暴的波及影响,2008年汽车市场的增长率只有5%,所以一开始行业内外对今年的车市并不看好,有人甚至预言今年会出现20年来第一次下降. 2009年汽车供不应求 为刺激经济增长,中国政府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振兴措施,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在十大行业中第一个推出,取得了显著效果,汽车市场出现了超高速增长,在全球低迷的车市上"风景这边独好".1-10月,生产汽车1086.27万辆, 同比增长36%:销售汽车1088.90万辆,同比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