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是人情社会和人群社会混合体】
人情社会分自己人、熟人、生人,人情互报;又分贵人、同辈、后进,讲究施恩回报。传统人情社会对亲人、熟人有情,血缘、联姻、人情投资和人情债编织出牢固的关系网;对陌生人无情,尤其是统治者视底层民众为草芥,只有儒教道德制约。
中国数千年的治乱循环,特征是:
1.王朝更迭时,旧世家的人情网被清算,新贵们上台。
2.王朝初期所谓新气象,其实是新世家的人情网还没有编织起来,革命时“公平正义”仍发挥一定作用。
3.但是人情网一旦编织起来,就会像恶性肿瘤一样,把社会分成两种人,一种是有“身份”有关系的,另一种是没“身份”没关系的。有身份有关系的人官绅勾结,主人吃肉、奴才喝汤,大家一起“分赃”,没身份没关系的成为被盘剥的对象,直到被剥夺得成为没有生存能力的流民。
4.当无身份、无生存能力的流民多到一定程度,另一场革命再次爆发…...
儒教的礼治无法阻止这种循环,所以">三国演义开篇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毛的社会改造运动,企图自上而下碾碎这种“人情”,文革是毛的最后极端努力,但失败告终。改革三十多年来,这张人情网(利益集团)又已成为恶性肿瘤。
人群社会,按阶层利益、兴趣分群,人心自然共鸣。
微博不仅反映现实,微博最大功劳是在中国人情社会中嵌入了自组织的人群。历代儒教官员憎恶并碾灭这种自组织----“小人成群,斯足忧矣”。
【微博补偿中国社会的弱关系】
中国强关系之强,强到鲁迅痛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狂人日记》
所谓“吃人”,就是把人编织进人情网而泯灭个性,或者把人排斥在人情网外、被这张人情网盘剥。
西方弱关系发达,Facebook补偿强关系;中国强关系发达,微博补偿弱关系。就像盲人听觉、触觉发达那样:在弱关系发达的西方,Facebook火爆,用来管理维系强关系;中国人情社会,基于血缘、地缘的强关系发达,微博被用来伸张社会阶层需要的公平、正义(群缘),被用来基于趣缘建立和拓展关系。
【中国的Facebook模式,为何不火?】
“人人心中都有一本人情帐”,一句话概括了传统中国关系社会。一方面说明中国人“用心管理”自己的人脉已经很成功了,无须互联网。另一方面也是说人情关系不公开,很大程度上是“潜规则”的,这与SNS的“裸奔”冲突。所以人人网只在管理公开的校友关系,还是一个校内网;开心网太开心,走的是娱乐路线,一旦不开心了,粘度迅速下降…
近年来还有句关于关系的俗话,“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讲的是什么关系才算“死党”。
人人网等SNS怎样才算成功?就像美国微软、IBM等大公司的员工都上Facebook那样,如果央企员工、公务员都上了人人网,那才算成功。
【中国的SNS发展路径】
如上所述,传统中国人用心管理关系,不用电脑管理关系。SNS只能管管同窗,没法管同床,那绝对是隐私了。人人没关系晒个啥关系?白领没关系只好穷开心,微博没关系、暴晒有关系...
于是对比微博火爆,从校内网改名后,人人网目前还没有名副其实。开心网通过社交游戏,曾经是白领的时尚。新浪微博之前,新浪的“朋友”未能成功;反倒是今天,圈进上亿用户后,新浪微博改版回归SNS方向。
新浪微博从信息分享入手,导入弱关系用户,突破了中国熟人关系网的约束。微博没关系、暴晒有关系!微博的所谓45度仰望,黑色的解读就是“小人成群”,人肉和围观“大人”的隐私。
DCCI数据:获取信息均是新老用户的首要目的,但老用户更需要通过微博了解朋友动态、与老朋友沟通(http://t.cn/SZFwbm)。老用户“小人成群”了...
人人同窗,开心开心,微博的主流关系是啥?微博揭丑?!一起“围猎”过“大人”,这算不算一起扛过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