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投有许多非常成功的例子,但是更多的是失败的例子,这早已是一种业内的常态。作为一个风投咨询专家,我也正是从失败中摸索求得生存与发展的,脑子里有一种信念:“不在乎输赢,只求前进”。为何这样说?在这个行业中谁都想赢,这个“赢”字反而成了你难以果断行事的心理负担,或许因此你一事无成。现实中的风投行业中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资金等待着投入运用,每个风险投资机构都背负着前进压力,我见过太多投资专家失败,不是因为他们投错了项目,而是没有进行充分数量投资,完不成指标额度。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等着投资的钱多而创新少。创新,尤其是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实在是鳞毛凤角,不怕你没钱,就怕你没有创新。
自从2008年开始我就进入风险投资这个行业,这个机缘来自一次项目管理失败经验。当时我因为在美国电信从事客户管理数年之久,被邀请到中国去做相关项目咨询,主要是关注呼叫中心这个领域。有一个项目是美国投资人在中国启动的,以股票上市为目标,他们试图把几个不相干的通讯技术打包成一个电信企业集团,因而无法形成任何实际运营现金收入,这个案例在风投家眼中犯了一个“本末倒置”的错误;把股票上市结果当成了运营目标。从那次起,我开始寻找每个潜在项目中的运作规律,发现它们都有一种共性,那就是产品与市场具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市场是产品创新的因,扩大市场则是产品发展的后果,把握这种因果关系就可以大大提升投资成功率。
大家知道谷歌刚刚购买了一个叫Chatdot的说话机器人制造商,他们生产的机器人就是用来做客服的。一个机器人可以当一千个客服员用,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呼叫中心从过去一种流行模式已经逐步发展成信息互动模式,随着微信和大量社交网络的出现,这已经是一种全球趋势。旧式呼叫中心是一种流水线式的服务模式,把客户做作为一方,把运营商作为另一方,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服务,由此产生出KPI等一系列的管理程序,而今天的CRM服务早已打破了这种局限,形成了由客户自己服务自己的方式,丰俭由人,个性化提升,细节化深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为风投业展开了一番新的挑战。许多申请风投的人都以为把尽量多的技术元素打包起来壮大规模会更受风投者的青睐,其实不然,说技术微信模式几乎无人可敌,说规模淘宝也无人匹敌,但那是上世纪的机遇,而今天真正成功的却是优步、Airbnb和Yelp这类咋看起来的“小玩物”,这种成功例子几乎占据了整个投资领域。当然,一旦这些项目成功,也就没有风投者什么事了。
无论技术多么高深复杂,最终离不开一个最基本的成功标准----客户体验。哪怕是一个室内装修网站,如何做到让客户信服而满意都是首要挑战,而不是你对这个网站的美丽度的认定。现实中往往存在着大量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出于服务意识缺乏原因,把客服平台做成了简单的回复电话台;另一种是出于面子因素,把客服平台做成了华而不实的面具,两者都完全失去了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力量。随着分享式经济的迅速蔓延,人们所需要的不是大电话下订单,也不是投诉谴责,他们更需要一种自然而然的服务合作机制,用尽少的时间和成本解决问题,乃至形成一种生活习惯,并不断加深。谁都知道当今市场竞争不再是拼价格,也不是拼成本,甚至不是拼用户数目,而是拼粉丝量,换句话就是你的人缘关系潜力有多大。一个电信巨头可以几年之内失去所有客户,而一个小不点网站可以动员数千万粉丝购买欲望,这在几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十年前我到中国所讲演的内容都是关于KPI与时间管理内容,如今我所讲的是“如何让你拿到投资”。中国古人说“授之以渔”,渔在哪里?就在你那里。今天我们的位置调换过来了,你给我一个创新点子,我给你投资,你就是我的衣食父母了。过去大家仰望名人和专家,如今也都翻转了,资金泛滥成灾,创新却万金难求,你们才是真正能说服市场的人,你们才能让资金活起来。你的创新能力就在你自己身上,比如,一个美国华人失业教师写中文博客介绍美国生活竟然获得了上亿的点击和数万中国粉丝,一个租不起房子的人竟然开创了Airbnb,让天下人可以分享住房资源,一个中国小学生可以和哈佛大学教授在一起讨论宇宙工程发展,正是因为你们的创新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宽阔!希望和大家深入探讨各类风投项目,谢谢大家。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