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5年,在互联网周刊2005中国商业网站100强评选中荣获2005中国商业网站100强;2006年,央视节目 《赢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和唯一指定报名海选网站,2007年营收2.81亿元,领先市场第二
2005年,在互联网周刊“2005中国商业网站100强评选”中荣获“2005中国商业网站100强”;2006年,央视节目 《赢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和唯一指定报名海选网站,2007年营收2.81亿元,领先市场第二位的前程无忧近5000万,没错,这一系列辉煌的数据都属于曾经的招聘巨头—中华英才网。可是一切都已时过境迁,如今的中华英才网除了奄奄一息,就是苍白无力。继总部宣布裁员,被裁者将会获得N+3补偿之后,众多员工开始纷纷要求“被裁员”,而员工与高层之间的矛盾也是不断激化,使得双方的谈判僵持不下。
无论怎样,中华英才网的败局已定,而中华英才网作为国内较早的招聘网站,它的失败也给整个招聘行业带来了怎样的警示呢?其实,之前笔者业经营过招聘网站,但是由于面对人群不统一,层级太复杂以及盈利能力欠缺,至今都难有作为,好在自己当初的立足点还是比较实际的,所以在我们那个二线城市还能勉强生存。但是这次的招聘行业动荡,还是让我对于未来招聘网站的发展方向有了新的认识。
细分化刻不容缓
其实看看中华英才网的发展史,我们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转折点其实是在2007年被monster收购以后,开设了了所谓的创新改革,而这种改革在发展模式上并没有大的思路,仅仅是将自己的业务范围进行了分类,大众类以及社交类,其实在信息不断被分层剥离的今天,招聘网站和其他资讯站或是下载站一样,同样要将自己的信息分类,进而将精细化的内容直接呈现给用户,因为招聘网站面临的是不同的人群,而怎样将不同的人群整合在一起,就算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
对于草根站长来说,我们就要立足本地的人才市场,将大家的需求通过功能种类进行细分,不再是以往规模化的全方面呈现,而是以一个基点比较大的行业进行拓展的服务。
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有不同的策略
其实中华英才的失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不懂得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情,因为在2007年左右,英才算是砸重金进行营销,市场认知度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是随着美国股东的入驻使得一切营销变成空谈,而后者为了减轻资金压力,更是将移动客户端削掉,这对于自身的打击巨大。
那么从一个草根站长角度上想,虽然我们不会也不能拿出很多钱去做广告,但是结合本地的媒体、学校以及公共企业进行适当的联络,通过我们牵线搭桥可以更快的促进业务的增加,而且在草根初期建立招聘网站的时候,通过移动端发力,让某一个领域的人群特定的去你的网站去找工作才是王道。而且我们一定要把所有的重点都放在第一次找工作的朋友中,因为相比于工作之后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其实对于网络招聘更加具有接受能力。
废除海投机制,突破现有模式
关于招聘站变身广告站的说法,我自始自终都没有否认,我做环氧地坪的时候,很多情况下网站的收入都是企业站招聘信息的广告,没办法这算是无奈之举,不顾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也是有一定限制的,不仅如此,参加过招聘网站求职的朋友都知道,很多人都把网上招聘站当做了海投的地点,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这对于我们招聘站的发展极为不利,首先品牌一说就无法行得通,同时这也算是中华英才网的败笔所在。
而前程无忧就给我们好好地上了一课,面对已经常态化的海投机制,前程无忧推出了求职分类限制,以及创业孵化平台,通过这些动作将一部分想找工作的人真真正正的找打了好工作,通过口碑营销宣传出去,而我们草根经营的招聘站也可以这样,虽没有海量的信息库,但是立足本地的我们完全可以本地的优势,吸纳一些有创意点子的朋友来本地投资,不仅是招聘职员,也是招聘厂商。通过这样一种媒介,给予外界投资商与本地的一种合作联系。
注重社交媒体的应用,走民众化
关于中华英才网的失败,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受到了微博营销的限制以及冲击,基于微博的及时以及实用性,很多求职者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适合的企业,而相对于招聘网站的撒网求职效率低而言,微博求职显然更省力。因为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大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变得更为密切,就像一格电博客说的那样,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电话那样简单,与此同时,也确实有不少毕业生的工作是通过微博、社交网络平台找到的,校友、老乡、师兄师姐的推荐成为求职的杀手锏。而这些都是基于社交媒体,因此在咱们自己的招聘网站发展过程中,对于社交媒体不能持一种抵制的态度,而应该欢迎,通过加入社交元素从而提升整个网站的互动性。否则仅靠所谓的地域性竞争,对于网站资金以及人气的要求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