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健
再过不到24小时,第6届“双11”购物节将在数以亿计的鼠标点击和手指滑动下开启。这将是阿里巴巴成功登陆纽交所后的第一个“双11”,“全球化”成为最新的期待。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赶在“双11”之前,在阿里杭州西溪园区对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运营官(COO)张勇(花名逍遥子)进行了一次专访。分管着淘宝、天猫、聚划算、国际业务、无线业务等全部交易线的逍遥子,可谓是对阿里业务最熟悉的人。
张勇说,“双11”中激发的各种需求促使阿里巴巴不断完善自身的云计算、物流等基础服务,业务间的协同让生态系统良好运转,转而更好地满足新的需求。“如果阿里巴巴是一个自营模式,那就不会有这个生态系统,就不会有‘双11’。”
今年初曾说阿里巴巴要从“IT时代走向DT(数据)时代”的马云,最近在阿里内部的最新提法是,“未来几年内,要把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
下一个15年,以数据为底层土壤的生态系统,将是阿里巴巴竞逐互联网丛林的一把利刃。
没有生态,就没有“双11”
“双11”前夕的张勇尤为忙碌,他在公司里的时间被各种战略会议、下属汇报等衔接得“滴水不漏”。但他对记者说,并没有将“双11”视为压力,“可以把它看成过年,回馈消费者。”
今年“双11”的目标预计是多少亿?张勇6年来无数次面对这个问题。他说,马云最近也在向他过问这个数字。张勇说,数字只是一个结果,“双11”不能被数字捆绑,而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目前,“双11”的狂欢已成为阿里生态的一个缩影,如果站在“上市后第一届‘双11’”的角度,回头看阿里巴巴15年的发展,是一个自身业务在生态上迅速聚变的过程,更像是一个星系的演变。电子商务的初级形态好比混沌的宇宙,从最初的爆炸点开始,阿里巴巴的自身裂变和生态聚变交织进行,过程中围绕用户不断有新物种诞生、繁衍。
1999年,电子商务在中国还是一个新鲜词,以在线国际批发为核心业务的alibaba.com在这一年上线,同年建立的还有内贸交易平台1688.com。工厂、内外贸商户、渠道商、认证公司、电商培训等角色陆续被纳入其中,围绕B2B构建起一个生态圈。
2003年,淘宝网成立。在活跃的个人交易中,担保交易(支付宝)和IM工具(阿里旺旺)随之诞生,网络信用体系雏形初现,快递业的发展随之提速。围绕着C2C,淘女郎、设计师、TP服务商、ISV软件开发商、电商投资者等一系列新物种应运而生。在线广告平台阿里妈妈在2007年的上线则催生了一大批淘宝客。
在具有决定性的2008年,B2C淘宝商城(即后来的天猫)开通,品牌商、授权经销商、分销商开始聚集。同年,决定阿里生态基础的云计算开始萌芽,大数据的价值逐渐被挖掘,并于两年后在大数据基础上开始探索贷款业务,试水互联网金融,构建电商的“左膀”——金融。2013年,菜鸟网络诞生,打造电商的“右臂”——物流。
2011年,阿里分拆淘宝、天猫和一淘,将零售市场(淘宝、天猫)和批发市场(alibaba.com和1688.com)的生态圈打通,从C端需求出发构建CBBS电商生态系统,开始步入大阿里时代。同时,以手机淘宝为主要入口的无线端增速加快,大量商家逐渐聚集在移动端生态上。
进入2014年,阿里生态在文化、娱乐、金融的自身扩张中开始迅速以资本的力量吸纳外部物种,银泰、UC、高德、优酷进入电商平台,而天猫国际的上线加速生态系统向国际市场的拓展。
“生态不是人为规划和管理出来的。”张勇认为,阿里的生态是在“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愿景下自然演变的结果,这个生态的核心是利他、透明和分享,生态的优势能将各个业态和物种纳入到平台上,进行社会化大协作,“如果阿里当初是一个自营模式,就不可能产生‘双11’。”
一个例子能反映这个生态的能量。张勇透露,今年“双11”,有几万家天猫店铺使用了由几百家游戏工作室开发的互动小游戏,消费者在店铺里玩游戏互动。“事实上大家都在为‘双11’做事,而不只是阿里在做。”
“我们搭台,大家唱戏。实际上这个台也是拼起来的,我们只是搭了一小块台,没想到今天变成这么大。”张勇比喻道。
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有空气、水、土壤等无机环境,也有由各种细菌、真菌、蚯蚓等组成的分解者,这个不起眼的分解者却在生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果把阿里的生态系统类比成自然界的生态,今天这个生态系统里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种群已经足够庞大,那么谁来扮演好分解者的角色呢?
张勇说,互联网使商业行为得以透明化,今天生态系统内各角色所做的行为能被其他人看到,并对其今后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这是一个适者生存的市场选择过程。阿里在其中的角色是发起者和推动者,让生态中向善的力量(比如良好的信用体系)得到弘扬,不好的会被自然淘汰。
下一个15年的数据竞逐
与腾讯和百度相比,阿里巴巴并不是一家在产品上擅长的公司,其优势得益于生态,以及在生态中积累的数据。
最近在阿里巴巴内部流传着一张新的架构图,可以视为上市后对公司未来架构的一次重新勾勒。
从这张图看,阿里的未来再清晰不过。依托于云计算的大数据是未来阿里巴巴一切业务的核心,金融和物流好比左膀右臂,辅佐塔尖上的电商生态,这个三角形区域再向外延伸,形成一个象征和美的圆,健康(比如投资中信21等医疗领域布局)和快乐(阿里的数字娱乐、影视文化)将是阿里未来投资和布局的两个方向与诉求,而这一切都是放在全球化的视野下通盘考虑的。
马云最近说:“未来几年内,要把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让阿里巴巴各线业务所产生、积累的大数据来丰富阿里的生态,同时让生态蕴含的数据产生新的价值,再反哺生态。
几天前,阿里巴巴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财报,移动端收入大涨10倍,成为抬升股价的主要因素,其中也蕴藏着大数据的力量。
张勇说,阿里将流量监测数据开放给商家,可以在后台清晰地看到流量来源和移动端的占比。用户在移动端的浏览更加碎片化,因此与PC端相比,商家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迅速抓住用户的眼球,这就要靠大数据的挖掘和推荐,而不能大家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内容。
“没有之前这5年的‘双11’,就没有阿里云。”张勇透露,今年“双11”将有90%以上的订单产生在阿里云上(商家把店铺接入阿里的聚石塔平台上),假如一秒钟内有1000个人同时在一个店铺内下单,商家后台的响应能否精确识别,是对云平台的最大考验。
在未来的投资方向中,马云圈中的是与健康和快乐有关的领域,以实现让商业模式和社会责任的结合。他说:“在中国,环境问题、不安全的食物等,会让我们在十年后付出代价。我也不希望我们有个浅薄的脑袋,所以我们要投资文化产品。如果不做这些,十年后我们会陷入麻烦。”
“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五倍,但票房只有人家的十分之一。”在张勇看来,未来电子商务消费的内容会越来越广,在满足日用百货、电子产品等这些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像电影这种精神层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这也是阿里为何在娱乐领域(主要是Digitalcontent,即数字内容)布局的原因。
“当然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在网上卖几张票,而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方式产生更多用户需要的优质内容,推动内容制作、发行、营销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张勇说。
张勇透露了一个有意思的数据,目前阿里的手机客户端的每日流量高峰出现在晚上9点到11点,而不是白天。阿里的作用是帮助用户打发时间,让购物成为一种生活乐趣,所以才有马云在一些场合所说的“淘宝其实是一家娱乐公司”。
另外一个人人都关心的社会化问题是健康。张勇认为,目前中国围绕医疗、医药的服务供给方式离互联网相差很远,比如用户的健康档案在各医院之间是割裂的。阿里对健康领域的定位不是简单的网购药品和远程挂号,而是通过大数据改变医疗服务的供给和获取,提高医疗管理的效率,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方式解决社会上的一些痛点。
面对下一个15年的互联网竞争,张勇称,阿里巴巴的模式是从商业场景切入到用户服务,多年来的商业大数据积累对公司未来生态的发展和用户服务的价值会越来越大,“阿里巴巴是今天全球最大的移动电商,同时也是最大的商业数据公司,这是其他任何一家公司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