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周刊》近日评选出十大最泛滥的山寨制造,中国有幸一网打尽,夺得全十,其中忧患值得反思。
下面是本次评选上榜名单。。。
No1:hiphone和iPhone
今年夏天,苹果在中国北京和上海专卖店有望开门营业。令人惊讶的是,自iPhone推出以来,中国出现的山寨版iPhone(hiphone等)也迅速跟风出现在市场上沾光大卖。这些仿冒产品售价低廉,但品质多无法保障,比如程序错误等问题百出。但近年以来,山寨版iPhone有了一些惊人的创新(所谓的引进再创新),比如他们会COPY iPhone的外观界面,运行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接下来刚推出的hone 4(山寨版)预计也会很快出现在中国各大电子卖场。
灵戈点评:进口国产“苹果”的混着吃更健康...
No2:iped和ipad
就在ipad推出不久,一部名为iped的山寨产品在中国也随而推出。从外观看起来真的很像,
不过屏幕ipad要小得多,
但是这可以原谅,因为它只是一个跑龙套的;这款山寨产品,售价大概在140美元(经过一番艰苦的讨价还价)。据调查,在中国起码有30款与ipad类似的仿冒品。 灵戈点评:你敢创造我敢抄,谁叫你“耍大牌”
No3:Goojje与google
谷歌可能会离开中国,但中国的网民还有带百度脚印的goojje,该网站从商标到字体的颜色基本抄足了google。今年2月份,谷歌公司曾发函要求goojje停止侵犯其商标权,但goojje立场坚定,几个月后,该网站仍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灵戈点评:有姐在,哥不寂寞
No4:山寨版Converse
中国不乏有创意的时装模仿者。纳纳对Converse的高帮运动鞋,经过改良创新,模仿厂商使这双鞋有了另一个独特的玩法,它可以拉开鞋底边周围的拉链,使它变成一对沙滩拖鞋。售价才30美元,定价应该说是非常合理,但依旧还是有质量问题,它无法保证高强度的运动,而且鞋的质量也不怎么样,这是它失分的地方。
灵戈点评:仿冒有度,创新合理;如果厂商有良知再强化一下质量多好...
No5:餐饮山寨街
为了招揽生意,在南京出现了一条布满山寨店的街道。这些店铺招牌中不乏知名餐饮品牌PIZZA huh(pizza)、KHF(KFC)。有中国网民质疑这可能是一种炒作,经过
网络媒体的报道,南京有关部门已经迅速出动关闭了这些侵权的店铺。
灵戈点评:山寨,雷死你!“索爱”牌底裤,买一送一热销中....
No6:“白宫”与白宫
中国的建筑师已近疯狂的程度,在无锡,一栋与美国白宫类似的建筑物拔地而起。而在杭州,地产大亨黄巧灵也建造了一座它自己的白宫办公室,从走廊画像到椭圆形办公室完全是美国总统办公室的微型版。黄的地产项目,现在是一个奇特的旅游景点,据说2002年当时的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也曾到访过。
灵戈点评:情有可原,因为每个中国官都有一个“白宫梦”
No7:“超级男声”
中国的娱乐界以其超凡的魔力打造出了红遍大中华的“超男超女”选秀活动,
其实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个节目的原型是来自美国的偶像选秀节目“超级男孩和超级女孩”,不过来自中国时尚杂志的编辑表示,他们已经将这个节目玩得出神入化,而且让你看不出有任何拷贝的痕迹。
灵戈点评:国内最成功的一次山寨,灭了美国人的威风,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好样的!
No8:XXX主题曲
No9:蒙娜丽莎的微笑
一个只有300人的小村,生产出了中国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艺术仿冒品,世界各国的名画 毕加索、梵高、伦勃朗等大师的知名作品均名列其中。虽然这个村以前出产的大多是复制品,但随着相关律法的规范,近年来也诞生了不少独具特色的原创作品。为鼓励这些艺术家,当地政W府在2007年还投入巨资为该村建设了艺术类博物馆,并为那些艺术家提供住房等方面的资助。
灵戈点评:蒙娜丽莎别哭,擦干眼泪你依旧迷人
No10:差两个门
2年前,Mini Cooper 力帆320面世,有人惊奇的发现,与之前推出的雷克萨斯RX SUV相比,他们的雷同率竟然高达99%。唯一不同的就是车门,Cooper有四个,雷萨克斯只有两,而且售价上也比后者更有优势,真要命!
灵戈点评:都是大奔惹的祸,“炫富”有时候也很痛苦
总评山寨制造,有人把它视为骄傲,因为大牌欲望比魔 鬼还粘身;有人把它看作丢脸,尤其是拿着仿牌LV在关口被查的时候。看待普遍的山寨现象,我们不能把责任全推到厂商身上,也不能把消费者看成是清纯良民;经济市场,有需求就有供应,说穿了还是我们攀比的消费心理在作怪。
话又说回来,老被人指着鼻子点,中国只会做山寨只会抄,我不知道上面下面的人听着看着是什么滋味,相信绝大多数人都难受,恨铁不成钢。。。有国外媒体评价,中国不是不能创造,而是创造力一直存在着一种懒惰现象,在抄已成风的大环境影响下,山寨和互抄就会比病毒传播得还快。
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能看到的国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那样不是抄来的?创新体制漏洞百出,国民消费豪华成风,求利急成抄出水平;从80年代中国制造业腾飞那时候起一直抄到到现在,有人还厚颜无耻的把这种模式标榜为“引进创新”。每年大笔大笔投入纳税人的研发经费就是窝在被子里学习怎么抄。
虽然这种弊病形成的时间很短,但要改变可不是一两天的事,看山寨问题暂时只能把它当是娱乐圈的事,千万别较真;实在不行就拿“国情特殊”来安慰自己吧。(作者:灵戈)
参与投票 >>你怎么看山寨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