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的缘故,我1994年就来到北京。那时的北京远没有现在的繁华,三环路以外就是农村,尤其是冬天的寒冷,让来自马来西亚的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尽管陌生的环境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回首这些年在内地的发展,我并不后悔,自己是一个愿意接受挑战的人,机会来临时绝不放过。
来自马来西亚的执行副总裁
从马来西亚到中国,从知名广告公司CEO的身份投身从未涉足的网络行业,我的职业生涯充满挑战和突破,这样的性格似乎颇为契合现在所从事的工作——网络营销,这个最活跃的新兴媒体让谁都不能忽视。
自2005年加入腾讯,一直负责着公司的网络营销服务与企业品牌工作,而外界也从这时开始看到了腾讯越来越强大的品牌力量。
不是走高端路线,而是用户在成熟
提起腾讯,大部分人会想到一只卡通企鹅,但腾讯自身的一些变化似乎正在试图颠覆这种印象。“不,腾讯不是转型。”“我们只是到了一个阶段,并不是我们走向高端用户,而是我们的用户在逐渐成熟。”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产业在近10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对比10年前,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人们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各个领域,中国互联网早期的用户将不断成熟而成为社会的中坚,整体网民成熟、新进网民的比例下降会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同时,中国互联网产业与传统行业的整合还有待加深,电子商务、搜索和在线广告将会成为增长热点。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腾讯进行了在线生活的战略布局,这个多元化的“在线生活平台”包括以QQ.com新闻门户为代表的资讯、以QQ为代表的沟通、以Qzone为代表的展示和分享、以QQgame为代表的娱乐,它将超越单纯的即时通讯服务而为用户提供从资讯到沟通、娱乐和商务在内的一站式在线服务。
帮助网民实现在线生活的愿景
“可以说,中国互联网的网民都是腾讯的目标人群,我们为网民所提供的价值就是帮助他们实现在线生活的愿景,我们会通过我们的品牌来传递这种价值,因此,这也是外界看到我们变化的原因。”
因此,2007年,腾讯提出“大回响、大影响”的品牌策略。“无论从娱乐、网站还是即时通讯的角度来看,我们都是一个大型的媒体公司,媒体最终的价值,就是要能够满足用户群的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媒体就必须有强大的影响力;而作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就是互动,包括信息的塑造、传播、再造等等过程,都会有很多用户参与其中,这时,回响的力量就显现出来了。”
而近一年来,腾讯所开展的一系列品牌活动,从率先发布奥运报道战略,到博鳌亚洲论坛、达沃斯9374.html">世界经济论坛的独家亮相,都体现了“大回响、大影响”的力量。
“这只是我们品牌塑造大工程的第一步”。
从“买广告”经历,明白“卖广告”
在腾讯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网络营销服务与企业品牌执行副总裁”的职位,我是第一个。此前,我在国际知名的广告公司做了10年的CEO,但在这些年中,我从来没有和互联网广告公司打过交道。“那时的看法是,这个方面不够专业、也不成熟,没有相关的理论和深度内涵。”
但随着全球市场的网络广告在总体广告当中的比例逐渐提高,尤其是中国网络广告市场的增长速度之迅猛,中国网络广告正在迎接着大发展和井喷时期的到来。加之之前多年“买广告”的亲身经历,就更明白应该如何“卖广告”。
来到腾讯之后,和他的团队花大量时间做很多“基本功夫”:告诉客户什么是互联网广告?它对你的产品和品牌有什么帮助?怎样才能把腾讯的产品转换成客户能够看到的利益点?如何帮助客户把这些产品纳入到自己的营销体系中去?如何让客户的产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给有需求的消费者?怎样可以降低营销成本?……
近期,我们推出了“在线广告策划模式”,即依托着四大网络平台,系统地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在线营销解决方案;用互动式体验提供高质量的创新体验和妙趣横生的网络生活感受;用精确化的定位来保障目标用户的精准选择和在线营销体验的效果;用差异化的信息来创造在线营销的不同,满足客户独特性的需求等四个方面。
相信凭腾讯的创新技术和超过2.7亿的活跃帐户,这个模式会在腾讯品牌大战略中成为重要的一举。“很多人都会做烤鸡,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肯德基。”
从帮客户“买广告”到向客户“卖广告”,“很好玩”。“以前在广告公司,我服务过很多大型的国际品牌,我完全理解他们的需求,所以反过来到现在,我就能很清楚的知道,他们的品牌挑战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是如此。
营销人才素质:虚心、火热的心和魄力
但互联网营销毕竟还是一个没有既定规则可以遵循的新领域,每个企业、每个人都在摸索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我也面临很多挑战,每天都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看书是一大学习途径,“我是个一天没有书就不行的人,”“我是个非常积极的人,我有时会强迫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完一本书,哪方面的知识不够用,我就会强制性地找到相关的内容去看。”睡觉之前、坐飞机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都被利用起来,并且还会作详细的读书笔记。《Reimagining》(byTomPeters)和《GoodtoGreat》(byJimColins)都是很喜欢的书,“营销人都应该看一看这两本书。”
现在,最大的压力是时间,还有人才。掌管着一个800多人的庞大团队,很清楚在这个领域,什么样的营销人才是最优秀的——虚心学习的精神,一颗火热、充满激情的心和永不止息的魄力。
(节选自:今日首发的媒体访谈内容,部分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