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及投资主体分析

目前在国内正掀起“智慧城市”建设开展的热潮,正式宣称建设“智慧城市”有十几个,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的类型也各不仅相同,有像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中部重镇的武汉,美丽的春城昆明,提交四化融合的佛山,港口特色城市的宁波,以及蓝色海洋经济的汕尾等城市。越来越多城市的领导者意识到了“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演进的必然趋势,“智慧城市”的建设必然是顺应当前全球技术变革及新一轮新兴产业发展的时代潮流,“智慧城市”的建设涵盖了城市建设的各个商业领域以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了城市运营管理的各个方案(如: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平安城市、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旅游、数字城管、城市运营中心、智慧矿山、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油田等),各个领域的建设都是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即可实现,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的优化与完善。

如何能够高效率的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除了有良好的“智慧城市”的全面规划,还要有良好的商业模式,保障“智慧城市”有序高效的建设。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在当前“智慧城市”高速发展的环境下,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有城市管理者推动的“智慧城市”建设;第二种是由运营商推动的“智慧城市”;第三种就是由各种厂商推动的“智慧城市”的建设。

(一)政府自主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智慧城市的建设的规划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并且进行了完整的“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并且有明确的“智慧城市”建设的项目和时间表,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智慧宁波”、连云港--“智能徐圩”等;其中“智能徐圩”结合特色临港产业,“智能徐圩”的规划包括十大应用行业,并规划了58大平台,超过266个智能化系统。整个“智能徐圩”建设的商业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市场运营为辅对整个城市进行高效的建设。

(二)运营商推动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最大的特别是以运营商为主导来推动当地政府进行当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国移动最早在2008年就提出协助政府建设“无线城市”的战略规划,而中国电信2010年在广东首提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规划,因此“智慧城市”就出现了一种由运营商推动建设的商业模式。其中厦门的无线城市,以及广东汕尾的“智慧汕尾”就是其中典型代表。运营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商业模式的最好的好处就是,能很好的建设“智慧城市”的智能管道和智能平台,其缺点就是由于受限运营商业务的范围,在某些运营商业务无法覆盖的领域无法形成真正的智能化的建设。

(三)厂商推动下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城市的智能化规划设计中通常所设计的领域都比较少,定义也比较狭小的,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在智慧城市的目标拆分与落地时,被落实为智慧医疗、智慧生产、智慧交通、智慧政府等比较大概念的行业应用。推动这种商业模式建设的主要厂商有国外的IBM,国内的贝尔信,典型城市代表就是昆明和天津。

图表 智慧城市投资运营模式的优劣势比较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前四种模式有一个共性特征--政府主导或参与,而它们之间的差异更多的是参与程度的不同。相比较而言,政府主导或参与,在融资、建设、共享等方面更容易推进,运营商/第三方专业建设和运营便于实现专业化运作。后三种模式政府参与程度较少,更多的是由一家或者几家通过联合或公司化运作模式承接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智慧城市建设本身是浩大且长期持续的工程,不仅仅需要政府的牵头和参与,更需要动员产业链上的成员共同参与。从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模式逐步从政府主导单一模式向社会共同参与、联合建设运营的多元化模式转变。

根据以上三种商业模式分析,我们可能会更推崇第一种商业模式,因为由政府自主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可能更有助于智慧城市的建设的科学性、全面性。但是政府制定任何一个规划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资金的制约、产业结构的制约、人才的制约等各种制约条件,因此不论是那种商业模式,只要有助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率、有利于人民的幸福生活的都被认为是值得鼓励和推广的商业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分析

智慧城市的运营主体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社会公众等在内的多元主体,其建设投资已经由政府作为投资主体转变为市场多元化投资。

在城市信息化过程中,运营商正在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的主力军。截至2013年底,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已在全国300多个城市,与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智慧城市。从已披露的数据看,“十二五”期间上述300多个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上的直接投资合计超过3000亿元。

城市运营的客体就是城市的各种资源,包括一切可以由城市政府直接运用市场和政策手段进行整合、有利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各种资源。就智慧城市运营的客体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智慧城市运营客体包括:城市土地,公用设施如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道路、桥梁、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广场、公园等,以及生态环境、城市品牌、历史文化、未来资源等,狭义的智慧城市运营客体主要是指城市的信息化相关资源。

城市信息资源是由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人文资源等派生而来的。因而,对城市信息资源的运营管理,与信息资源的载体属性密切相关,即:除了纯粹的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提供,纯粹的私人物品由企业或个人提供外,其他属于准公共产品或公共资源两大类的混合类公共物品或服务都可以由政府主导和监督,通过市场运作,引进社会的力量进行经营,而智慧城市可经营性资源都属于后两类公共物品范畴。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从我国城市实践来看,对信息资源的运营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主要集中在无线城市以及交通、医疗、旅游行业的智能卡领域。

中投顾问对2016-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预测

2013年,我国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达1,638亿元,较2012年同期增长了19.0%;2014年达1,919亿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17.0%;2015年达2,303亿元,较2014年同期增长20.2%。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6年我国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将达到2,746亿元,未来五年(2016-2020)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43%,2020年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将达到5,221亿元。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09-20 14:04:36

我国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及投资主体分析的相关文章

未来10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有望超过2万亿元

我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城镇化建设时期,城镇化率也从1983年的21%左右提升至了2013年的54%左右.我国城镇化高速进程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高速城镇化的同时,我国城镇化也出现了许多负面影响.包括城市中的交通拥挤.医疗卫生保障.大量的人口流动.城市管理难度大等问题都成为了如今的"城市病".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则可以成为有效化解"城市病"的方式之一. 如何解决"城市病"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政府的重要议题,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的信息化是一种可行

PPP 模式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应用与发展

近年来,国家多部委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提出到2020 年,我国将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政策的出台促进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等信息化手段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新技术提升城市的综合管理效率和水平并解决与民生相关的实际问题

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热度上升

目前,智慧城市已由市场行为逐渐转变为政府力挺的城市发展模式.根据国家相关部委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部署,中投顾问发布的<"十三五"数据中国建设下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预计2017年年内我国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在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数量将有望超过500个. 一.智慧城市建设火热开展 就在2017年五一节前,2017年4月27日,一直低调的思科对外公布了思科中国首个智慧城市项目,该项目坐落于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启动区的核心区,毗邻广州大学城,以智能制造云产业为核心.产值将达千亿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与策略

一.智慧城市的起源和在我国的发展 智慧城市的提法最早出自美国的IBM,自该概念出现以来,经过各方的引导.创新.推动和探索,中国已经成为智慧城市概念演绎和实践推进的重点国家. 从最近的新闻报道.政策出台及实践看,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重要经济工作内容和行动计划,也被国务院列入推动信息销费.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国家住建部已经分两批确立了包括北京的丽泽商务区等地区在内的193家智慧城市试点单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正在研究.提交和出台有关文件,进行智

我国智慧城市还处于初级阶段,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建设智慧城市日益成为各界的共识,据报道全国50%副省级以上的城市,76%地级以上的城市,总共500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这项试点,近年来宽带.泛在和移动通讯爆发增长,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截止2016年一季度,移动宽带,就是3G和4G用户达到8亿户,其中4G用户达到5.3亿,固定宽带用户达到了2.7亿,在这里光纤到户有1.7亿,互联网普及率中,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52.6%,移动宽带普及率达到58.1%,用户平均每一个移动用户使用的流量已经达到了628M,比2015年底增长了61

我国智慧城市产业链及供需规模分析

智慧城市产业链包含了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它把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或孤环形式的产业链串联了起来,并将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智慧城市产业链中存在大量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产业链环节中的某个主导企业通过调整.优化相关企业关系使其协同行动,可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最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城市运行状态的感知.传输.计算.分析.共享.决策,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运行.民生等方面进行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与之配套的智慧城市产业链包括了

我国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智慧城市产业与传统的产业不同,它是一种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有机组合,更加强调智慧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智慧化.智慧城市产业的发展更注重人的智慧,并且产业内部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知识的竞争.智慧城市产业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产业形态,一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智慧技术刺激下催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对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具体的行业应用,例如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金融等行业的建设应用:四是政府对智慧园区开发建设的需求,由这些需求

盘点我国智慧城市发展中的痛点

随着5G时代的来临,大容量.低时延的网络传输将变为现实,人类将进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智慧城市建设也将步入一个崭新阶段.我国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自2012年以来,住建部.科技部.工信部等陆续出台相关文件指导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先后确立了数百个智慧城市建设示范项目.我国城市建设经历了数字城市.无线城市两代初级阶段,由于体制和技术的因素,形成垂直化.条块化强,扁平化.融合化弱的特点.而以创新驱动.数据采集与前端感知以及大数据的整合利用为特征的智能城市3.0时代,着力打通城市各部门的横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新趋势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互联网+"双引擎驱动而来的,是全国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00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试点,计划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2015年有关部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发展智慧城市.可以预见,智慧城市在我国必将迎来日益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际上,从引入智慧城市的理念,到今天遍布全国各地的试点城市,前后不过五年时间.五年来,我国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在探索中成长.具体来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日益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趋势: 一是提供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