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范围来看,已经有20多个省市公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但是彼此之间存在明显的产业趋同现象。”11月3日,一位省级地方官员告诉记者。
今年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随后各个省市纷纷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陆续出台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
据上述地方官员介绍,目前全国29个省市出台的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当中,大部分的政策需求是雷同的,比较突出的是加大财税和金融的支持力度,其中有16个省市提出设立财政专项,21个省市提出加大税制的支持,23个省市提出建立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21个省市提出要设立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已经成为“十二五”规划的基本逻辑,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根本途径,各地也希望走出有区域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之路。
“产业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发展过程当中竞争出来的,各地做好立足于全国的基本定位,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建设,推进区域的协调合作,集中创新资源,战略性新兴产业才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上述地方官员直指目前各地规划缺乏全局性考虑。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组织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同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以加强对各地发展新兴产业的引导,避免产业趋同。
“国家已经有大的规划了,各个地方要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特别是走有区域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路,如何保证这条路走的又好又快,其中有没有规律可循,这是我们思考比较多的问题。”湖南省一位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纲要编制组专家告诉记者。
在湖南省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中,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产业等7大重点产业。
据编制组专家介绍,之所以优先发展这7大重点产业,主要是基于湖南省的基础和优势,并且与国家规划有所区别,国家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是高端制造业,但是湖南省提的是先进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则是根据湖南省特点而设。
根据湖南省规划目标,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总量达到5000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20%。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总量达到10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5%左右。
“先进制造业是湖南最大的工业门类,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46家和国际级的研发平台67家,像湖南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核变电包括汽车都有比较优势。”该专家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目前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规划纲要初稿已经完成。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广东,经济总量大,但是面临着低端产业和高端产业竞争的双重压力。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博士邓江年认为,广东要依托自身的制度特色、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选择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照明等产业作为广东近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
目前,由发改委牵头拟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还在补充和完善,该规划涉及的内容更多更细,涵盖更多具体产业。
“有些地方把食品安全都算作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不对的。”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曹立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未来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化过程当中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包括技术的不确定性、需求的不确定性、市场化的不确定性。尽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已经出来,但是还需要有一些更细的政策,比如制定准确的技术发展路线和产业的详细目录。
前述省级地方官员认为,地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仅着眼于应对金融危机,仅着眼于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支持,则难免滥竽充数,出现升级版外延扩张和新一轮的”两头在外、三来一补“低端制造业繁荣,最后可能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淡化甚至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实施。
他还表示,各自为政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的区域性规划都比较注重纵向沟通,但是对横向沟通不够注重,区域之间缺乏协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