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的“打通”问题

我们谈互联网产品之间“打通”这个话题。照例,为了说明道理,我们会拿别人网站的案例来解释。

先看案例:新浪网的新闻、UC聊天、微博之间。
在访问新浪新闻时候,右下角会有一个浮动窗的标题栏。说要不要跟一起看这个页面的人聊聊。

点开之后发现是">新浪UC聊天室。我于是可以说话了。还被提示可以跟某人私聊。(其实这里解决了很大的“用户互动”的问题,这次不表。)

我的问题出现了,我在这写,跟新闻评论有什么关系吗?写了一句,发现没有关系。聊天内容不会写入评论。
可其实我是想发一句评论的,于是重新在评论内容里写。发现,这里面写的时候“还可以发到微博”,而且默认是勾选的。

发完之后在微博里会马上写入一条。

看到吗?这里面是三个产品之间所谓“打通”的情况。管UC聊天室的人会说“太爽了,我们截获了大量新闻评论的用户。”并且他一定会因为此次“打通”获得赞赏。管微博的人会说“新闻评论成了我们重要的内容来源。”这次打通因为默认的强制输入而获益颇多。而管新闻评论的呢,只能对UC聊天室“门口截流”的行为恨得咬牙切齿,也暗骂“微博的东西还不都是老子提供的。”
其实这是一个不太好的状态,我们看看他们的关系:

我们会发现,新闻评论是个“被攀附”的角色,可能就因为他最老最强大吧,于是扮演的多有“长兄为父”的意味。

我不晓得新浪网后面的故事,就事论事的说,这并不是真正意味的“打通”。那么在我看来,“打通”是怎么一回事呢?

“打通”是运营层面的问题,也是一个“方向”。

我坚持认为“打通”是需要运营来考虑的。运营需要考虑,我这个产品需要怎么推广;用户从哪里来;我的用户和什么产品的用户重合度比较高;在别人的产品使用中,我怎么渗透进去;我怎么让用户用完别人的产品到我这来看看……

做产品的同学会把运营提出的“打通”需求简单化,认为“提供几个API”或者“调用人家几个API”就完事了。殊不知,
如果把自己产品独立来看,别人页面上的小块,是一个很重要的用户接触点,无论是什么地,都要细细耕耘呀。
如果把整个网站做一个整体看,各个产品之间的关系,会让用户有很多不同的感受。

“打通”≠ 布点,应该是双向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同学把“打通”理解成“布点”,可是“布点”是单向的,是在别人那“开辟殖民地”,这种掠夺式的东西,不可能被人喜欢。于是,大多数人就会举着大老板的令箭来谈,那就真的是掠夺了。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去跟被打通方谈的时候,都是打着“打通”的旗号,行“布点”之事。

这东西更应该想BD,先考虑清楚,我的产品对别人能有什么帮助,别人认可之后再提出你要别人怎么帮你。

当然,形成单向的原因,很重要是实力不匹配,比如新浪新闻评论从UC那可能还真获得不了什么。我想说的是,如果是单向的,麻烦考虑一下别人产品的用户体验,别让人觉得你在人家门口截断了客流。

产品设计时就要考虑“被打通”的事儿。

貌似没人来谈打通的产品不是好产品。呵呵。

于是,产品设计的时候,我觉得应该考虑一下有一天“被打通”的情况。这可能包括:
是否提前准备好被调用的开放APIs,总要有地方能联通得起来,否则“殖民地”就成了人家的“自留地”了。
是否考虑好“被打通”的节点,哪些地方是可以放入东西的,那些不可以。因为,别人打通你的时候,不会替你考虑你的用户体验。想想新闻评论被UC打通的事儿吧,浮层严重干扰新闻评论的逻辑性,可是UC暗爽啊。
好的做法是,当人来跟你谈“打通”的时候,你的方案已经给人准备好了。

别让用户同时接受你
众多产品的逻辑。

这还是产品需要考虑的问题。Sh4rk说设计是“用视觉语言去解决逻辑问题”,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用户到新闻页面,看到了UC聊天室,看到了微博,甚至再看到一些其他的新浪产品,他会不会觉得“很晕”“很乱”“不知所措”呢?
如果有,这个页面所有者的责任就大了。

我想说的是,“被打通”应该是好事,但是如果被“喧宾夺主”而影响了你的产品逻辑,或者影响了整个网站产品之间的逻辑,那就是坏事了。
在这个角度上说,新浪这么做危险系数比较高。

好了,基本上说完了。那么有没有这方面做得好的呢?看看QQ吧,产品之间的关系和打通,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总结一下,我们说的是:运营要考虑打通,但绝不是布点,是双向的工作。产品设计要做好被打通的准备,要考虑用户逻辑。

来源:http://www.panghufei.com/?p=10191

时间: 2024-11-10 05:27:26

互联网产品的“打通”问题的相关文章

以新浪网为例谈互联网产品之间的打通问题

      我们谈互联网产品之间"打通"这个话题.照例,为了说明道理,我们会拿别人网站的案例来解释.       先看案例:新浪网的新闻.UC聊天.微博之间.       在访问新浪新闻时候,右下角会有一个浮动窗的标题栏.说要不要跟一起看这个页面的人聊聊.       点开之后发现是新浪UC聊天室.我于是可以说话了.还被提示可以跟某人私聊.(其实这里解决了很大的"用户互动"的问题,这次不表.)          我的问题出现了,我在这写,跟新闻评论有什么关系吗?写了

互联网产品经理实现产品需求而不是用户需求

文章描述:产品经理的四点思考:不该简单满足用户需求. 文档"> 本文根据自己做产品的经验,提炼出4点思考分享给大家 淘宝鬼脚七 一淘搜索.淘宝搜索产品负责人(文德) 产品经理是个很奇怪的岗位,好像大多数人都能做,因为每个人对某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看法,都能提出一些意见和想法,甚至能设计实现原理:也好像大多数人都做不好产品经理,因为互联网上成千上万个产品,大部分是垃圾,没几个产品是用户真心觉得很不错的. 我做产品经理,还不到两年,以前十来年一直在做技术.之前做技术的时候,我很看不上产品经理.当时

互联网产品研究:在线社交+电子商务=社会化购物

文章描述:互联网产品研究:在线社交+电子商务=社会化购物. 你见过最好的社会化购物(Social Shopping)网站是什么? 在未来,媒体公司会成为零售商,零售商也会成为媒体公司吗? 这是当下最热门的真基于社交关系的问答社区"知乎"上热议的话题,这类"在线社交+电子商务"的趋势讨论有很多,而回答也充斥着真知灼见. 比如一位对美国大众在线消费品市场有着深入研究的用户刘新就认为Social Shopping应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基于自有购物信息类平台发展起来的Soc

互联网产品一站式研发协同的快速开始

2017年1月13日举办的[云栖计算之旅]线下沙龙第4期研发管理专场,阿里巴巴协同研发平台产品专家李智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互联网产品一站式研发协同的快速开始的演讲.本文主要从产品研发方法论开始说起,谈到了项目协作的重要性和一站式带来的好处,也讲解了产品如何快速开始,最后对开发平台的团队配置和愿景做了总结.   以下为精彩内容整理:   反馈&数据驱动--产品研发方法论 该方法论不是用户说的算,也有PD的参与,主要从共创用户开始,去借助用户的实际使用,观察和收集用户反馈,跟随用户的业务发展同步的去引进

互联网产品在旅游城市中的渗透和应用

2013年11月21日,我来到海南著名的旅游城市三亚度假.关于在三亚的吃喝玩乐,已经在另一篇<11月份游海南三亚攻略>中详细描述了,本篇主要描述三亚游玩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互联网产品在旅游城市中的渗透和应用,以场景为例进行描述和探讨: 一. 场景1:酒店的社会化营销 微信 办理酒店入住的时候,前台给了我们一张名片,上面印着酒店的微信二维码和微博官方账号,并告诉我们关注酒店微信公共账号,然后索取wifi的登录名和密码; 微博 酒店的wifi每次断开后链接都重新打开浏览器登录,登录后默认进到酒店的官

《小时代》是完全意义上的互联网产品

摘要: 文_本刊记者 马钺 编辑_王琦 今年1月底,乐视影业CEO张昭正在为公司年会排练节目,宣传总经理陈肃和发行部副总裁黄紫燕一起把他从排练场拽了出来.敲定做哪部电影的发行一向是张 文_本刊记者 马钺 编辑_王琦 今年1月底,乐视影业CEO张昭正在为公司年会排练节目,宣传总经理陈肃和发行部副总裁黄紫燕一起把他从排练场拽了出来.敲定做哪部电影的发行一向是张昭的工作,但两位得力干将一反常态,主动要求公司一定要拿下一部电影的宣传和发行权.那部电影就是畅销书作家郭敬明初执导筒的<小时代>. 6个月后

移动互联网时代 看互联网产品如何接地气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近期移动互联网如火如荼,竞争也十分激烈,可谓你方唱罢我放还.先是春节期间,微信掀起红包热潮,全民过年抢红包.紧接着支付宝联系快的打车,腾讯与嘀嘀合作,双方均注资超过10亿,发起打车软件的"补贴大战",一夜间让男女老少都开始学会用手机打车.而在刚刚过去的38妇女节,马云也是高喊"请去国人民吃饭",举办38手机淘宝购物节,全国几百个城市上千个商家开展折扣活动,百度糯米随即横插一杠,用更多的优惠布局O2O领域.3BAT在移动

互联网产品经理:介绍常用的工具软件和平台

文章描述:互联网产品经理常用软件及工作平台. 上期书友会分享了工具,大家发信给我说希望能够写篇博文来分享,PPT还不够他们使.好吧,我再啰嗦一次.我不想和大家具体去讨论一个工具如何如何使用,具体有那些细节功能,我相信,工具只有在亲自使用.体验.完成工作任务才知道是否合适.好用.够用.在这里,我系统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到底会用到那些软件.工具.平台,在全局上面有一个了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工具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工具各有优劣,大家按需取之,我分享的主要是Windows平台. 第一.互联

产品经理职位:什么是互联网产品经理?

文章描述:什么是互联网产品经理. 这篇最初级最初级的扫盲文,只讲一件事情:什么是互联网产品经理? 之所以谈这么浅薄的话题,是因为业内对此的定义混淆之极,以至于我无论写什么产品经理的话题,都有人反对.我一看,他也没说错,但语境全然不同.对"产品经理"职位的理解多变,以至于1000个人眼里有1000个产品经理-- 我自己转型做产品,是在2008年初,那时的产品经理还没有被普遍简称为PM,产品经理时髦受追捧也才刚刚开始. 起初的产品经理是比较高的一个位置,大约在中层干部和一线主管之间,甚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