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ck,我要和你分手


编者按:诞生仅仅 2年 的协作工具Slack拥有众多光环,包括 “邮件杀手”、有史以来成长最快速的商业应用,“技术创新者” 等等,但是就像任何新技术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也会带来新问题一样,一些用户已经对 Slack 引起的时间碎片化、注意力分散等问题提出质疑了。设计师就是其中之一,他用拟人的口吻给 Slack 写了一封分手信。不过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你看了无数本提高效率的书,有了无数生产力工具,却始终不能 GTD?问题出在人身上还是工具身上?还是生产组织或流程上?

革命从未减轻暴政的沉重负担;只是把重担换了个肩膀罢了

—萧伯纳

嘿,Slack。我知道这么做很难,但这是为了大家好。

正如你们都知道那样,情况开始是那么的美妙。我,还有我那快爆炸的收件箱,你,以及你那(非常性感的)要干掉邮件的雄心壮志。

只是我不知道这么做是不是真的对双方都好。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不知道结束跟你的关系另觅新欢后到底能不能解决我们原先的问题。

每个人都知道邮件和我都有我们的问题。邮件从欢闹地探索一个全新世界开始,迅速发展到超出所有人期望的规模。我知道,接下来,邮件和我不仅要戴上戒指,我们还要买一辆小货车,搬到郊外的一个小地方。

你说这是不是太快了?的确。我觉得,要是我和电子邮件一早知道这段关系会变得那么大,我们会从一开始就把事情安排得很不一样。但不管怎么说,一诺千金,生活还是要继续,至少我们每天都要例行公事。

然后,你突然就不知从哪儿冒出来,闯入了我的生活,直率得就像《廊桥遗梦》的伊斯特伍德那样。你是那样的有个性,那样的活泼,你充满希望和诱惑,那么体贴我的需求。

很快我们每天都要聊天。不久以前我还认为,要是没有你的话,我什么事情都干不了。

而这正是拆散我们的原因。

因为尽管你是我用过的最好的软件之一,但我并不能肯定你就是我的唯一,而这段时间以来似乎你越来越想确定我们的关系。

Slack,你索要了我太多的时间

可能我们还处在蜜月期的时候我欺骗了自己,但当所有的声音都在说你要杀死邮件时,我得承认,我认为你攻击的是邮件问题,而不仅仅是邮件平台。

也就是说,我认为你是要减轻我每天接收一堆的消息、通知、告警的负担。当时我的想法是 “我 +Slack=干扰更少,效率更高”。但我不得不说,从那以后我发现事实却是事与愿违。

真的,完全是南辕北辙。

你闯入我生活后,我收到的消息比我之前任何时候都要多得多。虽说跟你有那么紧密的关系是极好的,但这对我的生产力绝对是残酷的。

我知道,给自己的所有关系划好界限我的责任,但所有的软件产品对人性倾向都会有自己的偏向,在 “永远在线” 和 “偶尔沉浸” 这两者当中,你的侧重点是前者这点应该不可否认吧?

我发现保持 “永远在线” 这种倾向似乎变成了一种永动的反馈回环:挂在网上的人越多,进行的聊天就越多。聊天越多,想参与的人就越多。如此周而复始。

这的确降低了开始值得沟通的事情的门槛。这一点邮件是有缺陷的—“转发:转发:抄送:转发你得读读这个!!!” 远房亲戚发给我的笑话转手了那么多道才传到我手上的确很可笑,但跟你带给我的,像往可乐里面放曼妥思般爆炸的猫狗动图、bot feed(自动新闻流)以及 emoji 相比,这简直就是太平盛世下的平静。

哪怕是你每周的简报—对我们关系进展情况的提醒,也是建立在一堆消息的基础之上的,这个我想就跟你我本来想要的东西背道而驰了。

仅仅因为工作的时候我喜欢去茶水间闲逛,并不意味着我喜欢在那里工作。

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

实际上,说到把事儿干完……

你正在把我的注意力分散成一千个小碎片

是,作为待办事宜清单的总水管,由陌生人控制的邮件的确难以管理,但是至少有一件事情它在努力争取,那就是把所有东西放到一起。

但是要想跟进个个团队、频道的各种各样聊天当中的各式各样的后续任务对我来说太难了,大概天网这样的存在才能处理吧(注:Q 群是不是也类似这样?)?

在你这里,总水管的问题已经变成了九头蛇怪物(根本没法消灭)。

一切都是凌乱的,应付这一切很累,真的。Linda Stone 把这种不断的、浅薄的准存在叫做 “持续性局部注意力”,这显然导致了每一个会话流都是松散的。

在现实世界里面情况不会那么糟糕,因为会话是有主旨的、有背景的。但跟你在一起的时候,一切东西的权重大概都是一样的,所以我发现自己的精神状态必须在各种聊天当中切换不停,不论是否连续。

说到松散……

实际上你让对话更加困难了

在我们相遇之前,我跟大家主要有两种数字化沟通方式:

1、实时

我使用的一些数字平台天生就是 “实时” 的(电话、Skype、IRC、Google Hangout 等),在这样的平台上大家基本上都是投入的,期望的是马上立即开始交谈。

2、异步

相反,有些平台天生就是异步的(邮件、语音邮件、iMessage、Twitter DM 等),大家并不指望马上能得到回复,对方会在有时间的时候给出有力的反馈。

然后你来了,你的会话式大熔炉的引入撼动了每个人的世界。这种风格既不是完全实时又不是完全异步,而是asynchronish(半同步半异步)的。

一开始我觉得这想法挺不错的—博采众长嘛!我可以随便给人留便条,如果大家觉得太吵了,开一个新的频道就可以清净了,不需要换个平台。

但在对你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我发现你的 “asynchronish” 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像当初的想象。这样大家一整天都在进行半拉子的谈话,往往是这边聊两句就得切到另一头,从来都不需要官方宣布离开因为 “嘿!这是异步的!”

结果大家都在反复地等某人的回应,而这个人有可能还在这个频道,有可能已经跑到另一个地方了,由于你又没有提供这个人是否还在同一频道的信号,导致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对方会 5 秒后回复还是 5 小时后?天知道!这就好比是碰上像鲍比·费舍尔那样同时应付 10 几个聊天窗口的 Comcast 坐席代表,只是在这里是一整天都如此,而且对话的每个人我都知道。

还有,既然你是聊天界的瑞士军刀,所以很难让大家离开你去加入正规实时聊天当中,因为这感觉跟 “预订会议” 太像了—既然我们都可以在 Slack 里面 Slack,为什么还要走开呢?

好吧,说到这个……

你把我的工作时间搞成了一场没完没了的会议

开会是最糟糕的事情,这一点我想你我都没有异议吧。从表面来看,你做的似乎正是避免了开太多的会。我曾经很多次认为,直截了当地在 Slack 上面解决问题可以省去我大量沉闷乏味的人际交往,这个我可以保证。所以这点我要感谢你。

但是,我在想这样的代价是什么。尤其是我在想如果在一个 asynchronish(半同步半异步)的环境下做事会不会把每一分钟都变成聊天机会,把整个工作日都 “会议化” 了。

每天都处于开会的状态消耗掉的时间实际上比你替我省下的开会时间还要多。

Asynchronish 化还有一个微妙的副作用,那就是对决策过程的影响。如果工作是通过邮件完成的话,预期的回复缓冲时间至少是 1、2 个小时。而在你这里,大家可以在任何时间就任何事情聚集起来讨论。

对于提高公司指示的传达速度来说这当然是很好的,但是这也给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因为要到处都要留意有没有重要消息。如果任何讨论都会导致决策产生的话,那可能就会刺激用户尽可能多地参与各种讨论。

更糟的是,事情少的人更有可能维持更多的 Slack 存在,而导致无所事事的人在 Slack 讨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那些全身心投入到 “真正” 工作的人反而没了这种机会。

这样你会慢慢变成一个注意力黑洞,用你那庞大的万有引力把讲话、活动之类的东西统统吸走。

说到黑洞……
**
最后,你的占有欲有点强**

直说了吧,Slack:你跟《断背山》的 Jake Gyllenhaal 没什么两样,我希望自己知道如何离开你。

当我开始感觉我们的关系走得太近时,我决定离开几天。跟邮件在一起的时候这么做从来没有问题—我只需要设定度假中的自动回复就可以一边快活去了。

但自打跟了你之后,显然你那里除了几小时的 “不要打扰” 模式以外并没有降级我们关系的选项。这意味着没有更加大一点的安全阀来确保我们不会一起冲下悬崖,就像数字化社交时代的塞尔玛与路易斯。

我大概属于 10 支不同的 Slack 团队。大家已经非常习惯于给我发消息(直接发或者公开发)而不管我是不是在线,所以大家对我有着很重的社交期望,希望我能够一直保持会话,哪怕我已经登出了你所有的客户端。

我真的不希望让我关心的那些人一直挂在那里等,但是我看不到有任何原生的方式来让对方知道我可能要出去一下,或者让对方去别的地方找我。这一切看起来都是你的占有欲作祟,无论这是不是你的意思,我怎么才能在不带你的情况下去度假?如果我在医院躺着的话你要怎么帮我?你告诉吧.

不管怎样,一眨眼之间你已经从一个新鲜玩意儿变成了一颗超新星。这才过去 2年,许多好像已经不可能再想记起你来到之前生活的样子了。

你彻底缠上了我的关系网,我开始关心你对我朋友、同事以及我自己产生的影响。

如果你真的为我好的话,你不仅应该让我体验到没有你额生活,甚至应该帮助我实现这一点,相信我,你做得对的话,我会回来的。就像他们说那样,爱就是放手。

对不起,可我需要自己的空间

也许你会说我害怕承诺,但你日益侵蚀我的时间和注意力,我与别人的交互越来越多都要首先经过你,对于这样的关系我不感兴趣。

过去几天我完全放弃使用你了,我得承认,从感情角度来看,摆脱你是多么的困难,但另一方面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这么做给我带来的帮助又是那么的令人惊叹。

给你打这个电话很难,因为我真的非常喜欢你。作为设计师,我发现你非常迷人,由里及外都散发出魅力。你的用户引导一直是世界级的,公关文案更是一流。

问题并不在与设计,在支持你所设定要支持的人类倾向方面你的设计那是没得说的。只是我不大确定那些倾向是我现在真心想要更多的。似乎每个人在使用你的社会习惯方面跟你那了不起的技术进展都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

如果想要我们复合的话,我需要看到你把上述当作设计问题来看待。不要打扰模式只是开始,但是设计还有很多方式可以帮助保护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包括界面内部和以外的地方。

实际上有些办法已经被暗示过了,比如把不在场的人调成灰色(注:这是很多聊天工具都具备的特性),或者通过度假自动回复来延长休息。如果不仅能看到我跟你呆在一起的时间有多久,而且还能看到时间过得怎样的话我会非常喜欢。基本上我的要求可以总结为 “让做更好的事情更容易,做更糟的事情更难” 的 UX 最大化。

鉴于你的道德标准,你对用户体验的投入以及你们令人吃惊的人才组织,再也没有比你们更合适的人去接过这份担当,把我们的沟通做得更好、更加心智健全了。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10-25 14:12:23

Slack,我要和你分手的相关文章

宝利通宁愿支付6000万美元分手费给敏迪也要毁约,为什么?

近日,美国知名通信设备制造商宝利通(Polycom)宣布,已同意接受私募股权公司Siris Capital提出的20亿美元现金收购要约,并将终止此前与加拿大敏迪网络公司(Mitel Networks)达成的并购协议.根据交易条款,Siris将为每股宝利通股票支付12.50美元现金,较该股周四收盘价溢价15%. 需要注意的是,宝利通终止与敏迪的交易需要支付6000万美元的分手费. 先来看下涉事三方都是什么样的公司? 宝利通(Polycom) 百度百科上面这样介绍,宝利通公司成立于 1990 年,是

容器服务slack运维机器人

初识slack 几年前开始创业,组建团队的第一天,我们首先讨论和考虑的不是高屋建瓴的业务场景和目标,而是整个团队的协同和沟通的问题.选择使用什么作为团队的IM,选择什么作为BUG的记录,选择什么作为需求的跟踪,这些基础设施的存在无形中提高了整个团队的生产力,保证了协作的顺畅和流程.由于团队的成员有些是外国人,而在国外GEEK圈中风光无限的SLACK也就顺理成章的被老外们安利到了团队中. 那么slack是个什么东西呢. Slack 是聊天群组 + 大规模工具集成 + 文件整合 + 统一搜索.截至2

网站稳定之谈:与百度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快速排名使人兴奋,长期稳定排名是大智之举. SEO从业者中,有人在为了网站两三个月没见到效果而焦急不安,有人却在一开始就做好了长期战斗的打算.他们有策略.有计划.有信念.有耐心.长期不见效果仍气定神闲,效果显著也不喜形于色,而是精益求精.这是一种可怕的对手,狼一样的对手. 有人说渴望成功不是现代人的标志,渴望马上成功才是现代人的标志.相信绝大部分的SEO从业者都对快速排名有着莫名的兴奋,也都会因为网站长期不见效果而心慌,即使你不心慌你的老板也会让你心慌.但是我也相信有这样一部分人在苦恼着.思索着

Slack 是如何变成史上增长最逆天的企业级应用的?

创见干货:Slack 的增长有多逆天,下文会有一个动态数据图来说明一切.本文彻底地剖析了 Slack 这款企业级应用是如何一步步完成在别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任务的,这其中覆盖了从开发.测试.到市场投放的各个环节,该创业团队在每个环节上的思考以及做法. Slack 团队之前并不叫这个名字,它的前身是 Tiny Speck,一开始推出的是一款基于 Flash 的网络游戏「Glitch」.团队中的程序员遍布全国各地,为之辛苦开发了将近四年的时间.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这支团队对 Glitch 的兴趣不

Google Hangouts拆分成类Slack的Chat和视频通话工具Meet

Google做聊天服务并没有什么好履历,但是搜索巨头做社交之心一直未死(这一点跟阿里挺像啊).Hangouts.Allo.Android Messenger.Duo等等可以用前赴后继来形容.在经过几年沉寂之后,Hangouts近日进行了一次重大翻新,原来的聊天服务被拆分成了2部分,一个是提供了群聊功能的堪称Slack克隆版的Hangouts Chat,以及提供视频通话服务Meet.这显示出Hangouts的定位已经变成了企业协作工具.不过目前这两项服务仅针对Google的早期采用者计划中的企业用

Let's Chat —— Slack 的开源替代品(牛逼!)

Let's Chat 是一个类似 Slack 的团队聊天软件,基于 Node.js 和 MongoDB 开发,易于发布,适合中小型团队,支持 LDAP/Kerberos 认证,提供 REST 风格 API 和 XMPP 支持. 文章转载自 开源中国社区 [http://www.oschina.net]

Dropbox衰落、Evernote出局、Slack崛起 三家独角兽给从业者上一课

本文作者程远,杭州亿方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程远先生曾经历了Box 从2009年转型企业级云存储和协同一直到2013年成为行业领军的完整崛起之路,他对美国云存储和协同有着深入研究和思考,这篇文章就从美国云存储及协同独角兽出发,分析了中国市场同领域的竞争格局. 过去的12个月内,美国几家云存储与协同领域的独角兽上演冰与火之歌.Dropbox增速停滞,百亿美金估值迅速滑落:全球最大的云笔记应用 Evernote CEO离职,随即掉出独角兽行列.而企业级沟通与协同应用Slack用不到两年时

Facebook调查称5月到8月分手率明显走高

新华网旧金山3月21日电(记者 李宓)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2057.html">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站脸谱21日公布了一份为期两年针对用户"个人情况"变更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其用户个人情感状态的变化似乎具有"季节性". 根据用户在2010年和2011年在该网站留下的信息,脸谱的数据团队分析了用户在"单身"."离异"."恋爱"或&quo

实战 | 使用Slack、Docker来打造你的运维机器人

本文讲的是实战 | 使用Slack.Docker来打造你的运维机器人,[编者的话]在运维领域中一个比较新鲜也比较有意思的技术是ChatOps, 即通过与一个控制机器人对话来做运维工作.在本文中Digia 高级架构师Jussi Nummelin介绍了他在这方面的一些实践. 作者介绍:Jussi Nummelin, Digia 高级架构师.Jussi当前正在将客户和内部的项目进行Dockerizing.他的Twitter帐号@JNummelin. ChatOps 近来有趋势将团队协作搬到在线消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