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工转型家用机器人 科沃斯跳过三门槛

摘要: [第一人称] 科沃斯切入智能机器人这个领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000年前我们主要做传统的 吸尘器 。当时在想,未来的家务是否可以通过机器人来完成,于是接下来的6年,开始进行自主

  [第一人称]

  科沃斯切入智能机器人这个领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000年前我们主要做传统的 吸尘器 。当时在想,未来的家务是否可以通过机器人来完成,于是接下来的6年,开始进行自主研发。这个过程推出了一款产品。坦白说,当初的产品品质并不理想,还不到2000台,甚至存在不少技术方面的问题。不过我们发现消费者对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满意的,后来基于消费者的反馈及技术上的革新,从2006年到2008年推出了新的产品。

  门槛一:教育市场

  当时对于我们来说,最大门槛就在于进入和培育市场。我们也走了很多弯路。举个例子,当推出 扫地机 器人时闹了很多雷人的笑话。我们在成都推广,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个 电子秤 ,甚至还会站上去。当时也没有钱去做广告。其实就算是有钱,做了广告也没用,因为消费者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什么,仅靠十几秒的广告也说明不了什么内容。

  于是我们找周围的人试用,他们给出的反馈是,这样的产品虽然带来了方便,但当时对于两三千元的一个陌生设备,仍是很难接受。当时我的家人说:“如果我的邻居和同事推荐我可能会买。”其实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在没有大幅度推广之前没有多少人知道,但同时又要靠口碑和效果去开拓市场。

  真正开始慢慢走向市场,大概是2008年。有个插曲,当时很多厂商通过电视购物推销类似产品。好处是这类产品一夜之间红火,普及了市场。但同时由于厂商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概念大过产品,也让用户并不认可这类产品。

  不过随着后期互联网的发展,口碑的力量不容小觑。产品在满足用户刚需和成本不断降低的情况下,普及度也越来越高。当时市场也慢慢变热起来。

  门槛二:扩充品类

  接下来新的问题是,如果仅仅用扫地机器人替代吸尘器,是很难走下去的。因为这个领域还是属于国际品牌飞利浦和松下等知名品牌的。无论是渠道和品牌都没有优势。即便我们也在慢慢开拓市场,但最后摘果子的一定不是我们。

  应该如何走一条另辟蹊径的路?

  扫地机器人给我们的启发是,如果用户喜欢这个产品,那根本原因就是,一个好的产品可以替代用户的劳动。所以我们希望把范围从扫地机器人延伸到家用机器人。如果说能够开发各类的家用机器人去替代他们的劳动,那么这就是一片蓝海,这一片蓝海能够定位精准的话,市场应该不容小觑。于是我们开始构建新的技术团队、研发团队,构建新的品类,像我们的擦窗机器人等。按照这样一个品类的构思,我们从扫地机器人,研发出擦窗机器人,再研发出空气净化机器人,最后研发家庭机器人的家庭管家。这样就是一条完整的产品线。

  不过从市场的接受度来看,目前扫地机器人还是最受欢迎的,扫地机器人占了80%以上。其实当扫地机器人为市场做了一个铺垫后,我们发现后来的产品比如窗宝等产品渗透速度更快。就家用机器人这个领域来看,我们的经验是,如果把这个概念变成一个市场,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产品是否有壁垒;第二个是市场的渗透度问题。

  门槛三:渠道互补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目前家用机器人大多都是在售卖硬件的方式。硬件本身是永远都会存在的,但是需要不断地更新。但同时又如何去做到软硬结合?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相比清洁类机器人,家庭安防类产品的潜力应该是比较大的,因为跟软件的结合度可能会更好。如果跟未来智能家居对接,想象空间更大。但技术门槛和标准的对接门槛也会比较高。

  但就售卖硬件,我们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

  目前在我们的客户群体中,80后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所以渠道也在随着客户而不断变化。线下目前主要是以经销商为主。过去几年经销商多集中在高档的百货商场售卖,但效果非常一般。现在的线下布局主要集中在Shoppingm all等,首先以这种布局他的人流可以保证,其次年轻人的吃喝玩乐主要是集中在线下。

  线上方面,其实我认为家用机器人这个领域的从事应该更加注重线上的销售。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这类未开发的市场更多是靠着口碑去传播,而线上的用户评价便是口碑。这种途径其实是非常容易培育市场的。

时间: 2024-10-25 15:17:16

从代工转型家用机器人 科沃斯跳过三门槛的相关文章

富士康代工转型代销遇挫

"万马奔腾"计划正在考验着郭台铭的耐性.这位富士康的"掌门人"曾经许下承诺--资金"要多少给多少",但如今,"万马奔腾"却难以从总部获得大力资金支持."代工之王"富士康在零售这条路上,算是吃到了苦头. "万马奔腾"计划曾是富士康由"代工"向"代销"转型探索迈出的重要一步.但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店面亏损严重,富士康总部如今已经撤掉&quo

郭台铭炼狱:代工帝国沉重转型

如果选一家公司代表"工业制造",除了"代工之王"富士康,恐怕没有哪家公司能胜任.不过,这轮危机让郭台铭有了变化,他不想再局限于只做"代工"了,他在构思一个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于一体的新一代王者. 全球经济渐回暖,本应是虎虎生威的一年,但在这个本命年,一向意气风发的台湾首富郭台铭似乎走入了"流年不利"的阴影."血汗工厂"拷问风波未平,成本上升压力又招致股东们质疑,郭氏商业帝国如何转型? 与其说12连

国台办调研台商转型 代工模式面临重重压力

二十多年前,大陆的三角洲地区以其区位优势成为当年台商来大陆发展的首选之地,长三角和珠三角台资囤积重镇,风光无限.但近年台资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土地.人力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迎面袭来,使得以"代工"为标签的传统制造型台资企业正在面临历史拐点. 转型在夹缝中生存近日,以"代工之王"著称的富士康爆发的连环跳楼自杀事件,再度凸显了台商经营的代工型产业模式可能进入历史死胡同.分析人士称,富士康事件敲响了台资代工生产模式转型的历史 警钟,"产业转型升级已经

波导转型手机代工 上半年净利同比增2.6倍

尽管淡出国内手机品牌市场两三年之久,但借助全面转型手机代工 以及对外贷款投资收益,ST波导(600130.SH)今年可能迎来摘除"ST"帽子的一天. 6日,ST波导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ST波导收入2.15亿元,同比减少58.2%,实现净利润3515万元,同比增长262.42%.ST波导表示,由于手机市场快速转向3G智能手机,公司主推的2G低端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2291.html">手机出

富士康转型:代工业务放缓 涉足手机分销和电信

摘要: 6月28日消息,据<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台湾制造商鸿海精密以组装苹果大部分iPhone和iPad而闻名,现在它正悄悄地建设着自己的品牌. 最近,这家年营收1300亿美元的公司开始冒险涉 6月28日消息,据<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台湾制造商鸿海精密以组装苹果大部分iPhone和iPad而闻名,现在它正悄悄地建设着自己的品牌. 最近,这家年营收1300亿美元的公司开始冒险涉足自有品牌 手机 配件,手机销售和分销领域.它还计划在台湾提供电信服务. 从某些方面来看,建立自己的产品

三星欲向软件转型:加大晶圆代工投资 挑战台积电

三星正在考虑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三星新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在其旗舰级Galaxy系列智能手机强劲销售的推动下,公司第二季度运营利润达到创纪录的6.7万亿韩元(约合59亿美元),同比增幅达79%,超出分析师预期.另有国外研究报告称, 在2012年第一季度,三星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已超过苹果. 上述好的业绩,似乎并未让三星"得意忘形".7月初,三星集团号召员工早上6点半上班,集团董事长李健熙更是6点就到了办公室.在欧债危机的侵袭下,三星集团的危机感意识从中可见一斑.公司高管也坦陈

代工模式:帝国黄昏?

代工模式:帝国黄昏? 走进富士康的车间,你立刻会理解什么叫"劳动密集型高科技制造企业". 这台运转精密高效的企业机器,在新形势下会如何"变形"? "如果将富士康看做一个人,他选择了一种很累.很苦但很有效率的活法."对富士康素有关注的心理分析师杜思遥评价说,"他的特质.文化,带有一种焦虑感,代工类企业都有类似性格." 确实焦虑.尤其是5月27日-所谓"12跳"的次日,记者进入园区时,氛围简直让人压抑到窒息.南

伟创力正淡化PC代工:让员工成多面手非螺丝钉

王如晨 当代工企业纷纷西迁时,伟创力却仍集中在中国沿海区域,并且仍在招募着大量人力资源. 当富士康等台企继续为了苹果订单而斗个头破血流时,伟创力正淡化PC代工业务,加速朝医疗设备.汽车电子.航空国防等高利润领域布局. 这一转型动作要求伟创力必须有相匹配的人力结构及相关调整. "这是借助内迁转移压力,延续人力成本优势的做法,但中国人口红利减少是个趋势,未来西部也会出现.因此,缓解压力不能仅靠不断地迁移,而是要实现高端生产力,这要求我们必须从人的角度入手."伟创力全球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关系

代工巨头撑腰飞虎乐购郭台铭图谋3C网购蛋糕

<IT时代周刊>记者/傅若岩(发自北京) 在国美.苏宁实体店跑马圈地之后,代工巨头富士康也将触角伸向了3C类B2C电子商务行业.虽然从未涉足过这一领域,但它拥有强大的渠道支持以及雄厚的资金基础 不甘心做"代工厂"的富士康,开始瞄准了B2C电子商务行业. 随着"万得城电器"将于今年10月在上海开设中国第一家门店日期的临近,代工巨头富士康进军中国家电零售业的雄心再一次彰显.这家由富士康参股25%的电器连锁店,计划于2011年底至少开设十家门店. 8月1日&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