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胜宁:从">网络公关的生命力说开去
文/高胜宁
当前,公关业界一个普遍的趋势就是从“传统公关”向“网络公关”转变,许多专业的公关公司都在宣称自己是最权威的网络公关传播顾问,甚至公司的公关部门则单独分离出了“数字营销部门”。这么做的目的,笔者认为,一方面是试图抓住在当下公关变革的机遇,另一方面则强调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性,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公司将论坛发帖,博客枪手撰稿以及网络舆情干扰当做主业的时候,这个被认为互联网时代最有钱途的行业正在开始走下坡路,因为他们发现,这种做法并不被公众所接受,他的生命力正在逐渐减弱,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公关行业的迷失。
网络公关就本质来说,主要的并不是传播,而应该是制定策略,即协助确定企业对于包括公众(网民)在内的各个利益相关方面的政策和做法。遗憾的是,如今的网络公关仅限于互联网媒介出口的执行阶段,虽然一直在强调与网民的互动,甚至更多的企业试图将“互动营销”替代“网络公关”,但无论如何去炒作概念,网络公关的生命力正在逐渐减弱这一事实成为一个不可扭转的现实,网络公关还没有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
从网络推手,到网络打手和网络黑社会,再到当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媒体议论的“职业删帖公司”,网络公关这个光环笼罩下的行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负面新闻所缠绕;互联网一个最具有生命力的特征“复制性”正在给众多的公关公司提供生意机会,负面新闻的惊人传播速度,四处暗伏的竞争对手攻击,消费者的投诉和牢骚,使得这些消费类产品的公司不得不四处灭火,万科、王老吉、康师傅、三鹿、蒙牛、新东方这才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灭火战役,但从来不从源头做起,网络公关正在这种畸形的需求中“茁壮的成长”:一方面企业需求在不断扩容,一方面公关公司疲于应付。
前些日子,和某公关公司老板一起聊天,谈到网络公关,这家公司虽然在业内名气不大,但七八十人的规模,足以撑起一年五六千万的营业额,并且公司发展势头非常稳健,按理来说,网络公关这把利剑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但这位老总的话却让我思考了好久,不得不竖起拇指概叹,他认为:当前的网络公关没有生命力可言,我们做传统公关,发稿、做活动,有没有效果,市场检验说了算,如果没有效果,目前高达近两百亿的市场份额和林林总总的公关公司就能说明一切。但我们并不着急,即便是有客户需求,我们宁可外包,一个没有生命力的或者说生命力正在下降的公关模式,我们不值得去冒险,没有哪一个老板说网络公关不重要,但我们需要一个有成熟的市场和模式,我们不做排头兵,但我们一定会在排头兵做大做强的时候,适时介入。现在在仔细想他的这段话,似乎颇有一番风味。
如果网络公关能够帮助企业组织理解和满足公众(网民)的期望,并且调适企业的行为,使其能够更好地容纳公众(网民)的相应利益诉求,也许就不会看到今天三鹿的倒下了。今天的论坛灌水,博客软文发布等一些列舆情干扰手段,可能能带来短期的效果,但长期的企业声誉回报,似乎未曾看到。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培养和增进网民的感情,而不是强行的去让他们去接受某一观点。同是论坛的天涯和猫扑,两者之间却有不同的文化氛围,相同内容的论坛文章,怎么能够在两个不同文化的论坛里出现呢?更不必说一个帖子海量的发布了,试问:这是给谁看呢?给客户还是给网站的管理员看?
因此,至少是从专业知识来看,网络公关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笔者认为是更多的是理解网民的愿望和动机,倾听那些对企业的声誉有可能带来影响的第三方声音,并最终的使企业的需求更多的接近公众(网民)的各种期望。
至少是从理论上来说,公关人员的日常工作更多的是在理解利益相关方的愿望和动机,倾听那些对组织机构的声誉有能力带来影响的第三方的声音,并最终使组织的使命更多地接近于社会的各种期望。然而,目前似乎看不到,看到的更多的是为了工作而工作的那些疲于奔波的客户经理,为了汇报而汇报的甲方接口人。或许,这就是公关……
如今,笔者认为,专业的网络公关人员缺乏了至少三种基本功能:1、缺乏一线的项目执行经验,对网民需求仅靠经验判断;2、缺乏对草根文化的深入研究,获取日益丰富的网络资讯能力欠缺;3、对公众(网民)的需求与动机存在沟通障碍,不能坦然面对网民,进而加以舆论干扰。
网络公关这对专业公关公司和企业的公关部门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转型挑战和发展机遇。生命力是生命活动的能力,生存发展的动力,如果把网络公关比作是营销体系内中的遗传信息,那么DNA必须有保护和修复机制。使之不致产生错义,尽量减少有害突变。
------------------------------------------------------------------------------------------
社会化媒体营销/网络公关/口碑营销从业人员聚会邀请:
1、 聚会实行AA制,主要内容交流经验、结交朋友、圈内趣事,非诚勿扰,参加聚会者均为网站从业者、公关公司口碑营销团队相关人员、甲方市场部相关人士、新媒体爱好者。首次聚会人数暂定15人以内。
2、 本次聚会实行邀请制,地点在北京,请有意参加的朋友邮件至:hualihuawai@gmail.com ,请邮件说明参与人数,就职公司等,为确保邀请成功,请您尽量丰富你的邮件内容。
3、 第一次聚会为11月6日晚7点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