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第2章2.4节智能系统及其应用

2.4 智能系统及其应用
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
机器智能的发展过程中,专家系统的工作在1975年~1985年这10年间被机器智能的专家们引以自豪。自从1977年举行的人工智能会议上提出知识工程以来,专家系统的研制得以迅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家系统的原理广泛应用到医学、军事、教育、经济等各个领域

1988年美国人工智能协会年会上,知识工程的创始人Feigenbaum 应邀介绍了专家系统应用于经济领域的调查,在这份报告中,估计外国大致有2000个以上的专家系统已经投入应用。应用的范畴很广泛,包括非常简单的应用,如帮助人们填表,也包括很复杂的应用方面,如解决一些应用一般的数学规划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中诊断方面的应用居于首位。实践表明由于应用专家系统,人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美国杜邦公司应用了一种在微机上运行的专家系统程序,使基本项测试工作的花销由原来4小时减少到15分钟,工作速度提高了16倍。美国DEC公司的专家系统XCON,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计算机配置的系统,专家来做配置工作,一般需要3小时,而应用这个系统则只要半分钟,速度提高了300多倍,也就是说,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另外应用专家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操作质量。一个应用专家系统提高操作质量的例子是American Express信用卡认可的辅助决策系统,决策质量的提高能够防止不应该发生的损失。这个调查报告还调查了美国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增长情况,认为比在这个方面做得不错的日本来说,还有提高。

(2)专家系统已经为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专家接受

每个有知识的人都是能够掌握本国语言的专家,在阅读时可以在成千上万个字符中识别出其中的任何一个字符,并且立即从自己记忆的知识中检索出相应字符的意义。大夫们也是应用相类似方法处理医学征兆,下棋的高手根据的是棋盘上的棋局等。我们知道,专家做出的直感式的创造性反应,是专家对存在记忆中的几万个模块进行识别后的反应。对此有了解的同时,人们要求应用计算机对结构不良问题和创造性问题进行探索。到现在为止大部分机器智能的成就和结构良好的任务的程度有关。为了研究结构不良的问题的需要,在原理和方法上需要克服现在的专家系统的不足,所以人们不断致力于发展新一代专家系统。

(3)智能控制在此期间由于人工智能在自动控制系统取得的成果,把控制系统推向智能控制系统

一个蓬勃发展和可能得到广泛应用的分支是智能控制。智能控制系统的说法是美国普渡大学的国际知名学者傅京孙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他在国际上以句法模式识别的创新性工作而声名远播。傅京孙先生早期从事自动控制领域的研究,他是最早理解到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交叉关系的人。早在1965年他提出把人工智能的启发式判断规则应用于学习系统,1971年他和同事在对几个和自学习系统有关的领域进行研究后,为了强调问题求解和决策能力,应用了智能控制系统来概括这些领域中面临的系统。到了1989年末在底特律举行第11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时,人工智能和系统科学结合不但是众所周知并且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关于智能控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它的标志是1987年在费城举行的首次国际智能控制会议。许多原来从事自动控制系统或者自动控制理论的工作者,在进而探索自动控制和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和交叉发展的关系,提出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运筹学结合或者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运筹学和《信息论》结合的说法。

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类系统,而系统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曾遍存在的。人造系统与人参与在其中的系统是很不一样的。以前在工程领域内的人工系统大致可以总结为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两类,虽然两者间并不能够分开。早期的控制系统是以某种物理对象或者过程作为被控制对象,然后再设计某种控制回路,应用反馈等手段来形成闭合回路系统。在这种系统中对象和系统可以应用定量的方法,如应用各种形式的微分方程来论述或者进行模拟,所以系统的行为即系统状态随时间而变化是至关重要的,强调的是系统的动态性能。但是这类控制系统比较“僵化”,没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所以以后进而发展到最优控制系统、复杂自适应系统等,并为研究控制系统建立了经典的控制理论与现在控制理论。另外一类是信息系统,这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应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处理的系统,如图像处理、模式分类系统。通过光电扫描把图像送入系统,系统的输出也是一幅图像,如一幅有噪声、模糊不清的图像,通过系统后变成一幅去掉噪声并且清楚的图像。在这样的系统中是通过一些运算来对图像的基本单元像素进行运算,强调的不是系统的动态特征,也不一定是闭路系统而是模式信息处理。一般来说,控制系统或者信息系统几乎都是一个不和外界发生关系的系统。也就是自成一统的封闭式系统。

本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不代表异步社区观点。非商业转载请注明作译者、出处,并保留本文的原始链接。

时间: 2024-10-31 02:00:01

《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第2章2.4节智能系统及其应用的相关文章

《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第2章2.3节机器智能系统的综合集成

2.3 机器智能系统的综合集成 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 机器智能是研究什么的,人们对此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这里不一一举例,下面一种观点得到较多人的赞同:机器智能是对各种定性模型(物理的.感知的.认知的.社会的.系统的模型)的获得.表示和应用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的技术.因为模型的建立和知识紧密相关,所以有关模型的获得.表示和应用自然包括了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表示和知识应用.应用这样的观点来看机器智能系统的设计,可以认为一个机器智能系统是由一些原理和运行方式不同的模型综合而成,应用各种定性的模型来设计机器

《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第1章1.5节集体智慧和社会智能

1.5 集体智慧和社会智能 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 从思维系统性.人们的社会性研究出发,促进创造思维,以期达到发展社会智能的目的. 1.5.1 思维系统观 1.思维系统性 一般逻辑研究认为,抽象思维的判断过程是由微观单元过程组成的,它体现为逐步判断的规律.这种微观单元过程看作经典一阶逻辑.由一阶逻辑的许多单元过程组成一阶思维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可以有或多或少的单元过程,它包括由之而组成的各个步骤.所以许多一阶思维系统的复杂程度可能很高.在数学研究的历史上,也不缺少人力难以穷尽的一阶思维系统.所以说

《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第1章1.2节有关思维研究

1.2 有关思维研究 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1.2.1 信息时代的思维科学 20世纪80年代初,钱学森提倡开展思维科学研究不是偶然的事件.按作者的理解,这是因为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科学技术得到充分发展的时期,必须要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社会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提出这个研究的领域.关于思维研究,自从有人类以来就一直在进行.为什么到20世纪80年代又提出开展思维科学研究?这应该说是时代和历史使然.现在这个信息时代,紧迫要求对思维进行研究,以迎接第五次产业革命(戴汝为,1994). 中国早在1984年

《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第1章1.6节 智慧涌现

1.6 智慧涌现 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 美国科学家Wiener在1948年发表的<控制论>开创了系统科学和交叉科学的先河.钱学森以火箭为应用背景,以<控制论>的思想开拓自动控制领域,1954年出版<工程控制论>.<工程控制论>出版50年来不断发展起来的<生物控制论>.<经济控制论>和<社会控制论>等科学技术,显示多科学交叉研究的方向涌现为一个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特性之一.该特性为现在认知科学和复杂性研究的崛起,而进一

《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第1章1.3节飘扬起独一面旗帜

1.3 飘扬起独一面旗帜 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 认知科学和思维科学在20世纪中以后分别在西方和中国兴起.具有多学科成就和荣获诺贝尔奖的西方认知科学大师Simon创立并且发展了人类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被誉为架设起了人们和计算机之间的桥梁.中国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并且建立了思维科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和方法论等前瞻性学说,提倡人们和计算机结合,估计将出现人-机结合的新一代人.Simon是早期把认知科学带到中国进行合作研究的西方学者,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国院士,对推动中国认知科学研究起到了很大

《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第1章1.1节认知科学的发展

第1章 认知.思维和智能1.1 认知科学的发展 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1.1.1 引 言 1993年,美国科学基金委员会在美国华盛顿组织了一次有30个大学约100位专家参加的认知科学家教育大会,专家在会上对认知科学形成了一致的看法: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的智能(Intelligence在大陆和台湾分别翻译成"智能"和"智慧").其他动物智能和人工系统智能的科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感知.学习.记忆.知识.语义.判断.语言.注意.意识和思维等.由于认知科学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性,

《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第1章1.4节人—机结合智能的科学

1.4 人-机结合智能的科学 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 关于智能的研究,可以说有机器智能和人的智能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研究应用计算机来实现智能的行为.社会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呼唤着一个新学科的产生.19世纪以来数理逻辑.自动机理论.<控制论>.<信息论>.仿生学.心理学.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一个新学科的产生准备了思想.理论和物质基础.在这个背景下开始具有真正意义的机器智能的研究.在中国,大陆习惯应用"智能",而在台湾则习惯应用"智慧"

《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第2章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鲍约翰. 1992. 自适应模式识别和人工神经网络[M]. 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戴汝为,史忠植主编. 1991. 人工智能和智能计算机[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戴汝为. 1995. 智能系统的综合集成[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傅京孙. 1987.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BROOKS R. 1991. Intelligence Without reasoning[C]//.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n

《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第1章1.节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戴汝为. 1991. 再谈开放的复杂巨型系统[J]. 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4(1):1-4 戴汝为,等. 1994. 我们正面临第五次产业革命[N]. 光明日报,1994-2-23(3) 戴汝为. 1994. 智能科学与工程(人-机结合)[R]. 中国科学院第七次院士大会报告摘要汇编预印本,45-50 戴汝为. 1994. 形象(直感)思维与人-机结合的模式识别[J]. 信息与控制,23(2):65-69 戴汝为. 1997. 认知科学发展[R]. 中国科学基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