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 Twitter 都不要做微博客了。
据 Recode 报道,Twitter 正考虑将输入字符的限制从 140 放宽到 1 万。而在 Twitter 最新的测试版信息流中,他们将产品改成了头 140 字显示,要看更多需要点开的方式。
不过,这可能是为了不大幅度改动现有的产品体验的折衷做法,未必是它最终的形态。要看到 Twitter 新版变成什么样,我们要等到今年第一季度末正式版本发布后才行。
但无论到时候会改成什么样子,放弃 140 这个事情其实已经意味着 Twitter 不再是以前那个微博客服务了。但有趣的是,这个只够英文使用者们写一两句话的 140 字限制,以及它带来的公开、短、快的信息传播,也曾经是 Twitter,以及微博客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炒红的原因。140 字带来的信息碎片化和人们注意力缺失的现象,也曾经被认为是新兴媒体的最大趋势。
而这个微博产品的时代马上就要结束了。可能很多人早就忘了,Twitter 当初是为什么要启用 140 字的限制。
140 字的限制是怎么来的?
140 字是 Twitter 创立之初的标志性特征。
Twitter 创始人 杰克·多西(Jack Dorsey)在早期就一直这么表达 Twitter 的本质:公开的短信(这在其本月初的推文中亦有表述)。而短信的创立之初,它的发明人弗里德尔姆·希尔布拉德(Friedhelm Hillebrand)就把文本限制在了 160 个字符,因为他认为“这已经完全足够了。”
这一点起初也被 Twitter 借用过来 。不过,为了让你转发别人信息的时候给用户 ID 预留足够空间,Twitter 又减少了 20 个字符,所以就成了 140 字了。
这个规则还说明了另外一条 Twitter 的早期规则,就是每一条信息都是平等的,转发的推文后面加的评论和原推文是同一级别的信息。这跟新浪微博这种把原文和评论分割成两个不同的层级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更加像一句话新闻还有评论,更多是为了追踪信息源头。
有限的文字反而成就了 Twitter 早期的成功
表面上看,140 字是一种限制,但它反而激发了用户的创造力,甚至,成为了新媒体的标志。
得益于有限的文本,比起传统的博客而言,发条推文就要容易不少。 同时,这也让 Twitter 上内容更容易被阅读。只要滚动鼠标滚轮或者滑动几下屏幕,不一会儿就能看完相当多的条目。再加上人人都能阅读和发推,信息的流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快了。
2009 年 1 月 由用户@jkrums 发布的美国哈得逊河坠机事件推文和照片在 Twitter 上传播。这也成了第一次由 Twitter 官方记录的超越传统媒体的事件—至少在速度上是如此。
新闻媒体和社会名流都纷纷在 Twitter 上开设了帐号,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他在 2008 年总统竞选时期,就是用 Twitter 作为和选民沟通的直接工具,拉近彼此距离。
2009 年,被称之为“阿拉伯之春”事件爆发。而凭借 Twitter 通过在人际网络的快速传播的能力,成为了推动这次阿拉伯社会运动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这次运动也被人称之为“Twitter 革命”。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不再局限于线上,它是显示生活的反映,同时也能够强烈地影响世界的变化。
到了 2 月,在一次战略会议上,这家公司更是宣称:“当我们有 10 亿用户时,它就会成为世界的脉搏。” 同年 9 月 Twitter 宣布它的月活跃用户超过 1 亿人。Twitter 的影响力日益增长。
尽管从 2009 年开始,Twitter 在中国大陆访问起来就有些费劲,但它仍在以另一种方式改变着这个国家里人们的生活。例如,人人网的状态更新、QQ 空间的说说,以及各式各样以微博为名的互联网产品,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把文字输入的数量限制在了 140 字,尽管他们也知道中文和英文的 140 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一个能写一段话,一个只是一句话。
在 2009 年推出的新浪微博,其在中国影响力就不亚于 Twitter。仅 2012 年,日活跃用户数达到 4620 万,用户发布条数就超过 1 亿条。
但只要有用户,就能变现了吗?
只要有用户,变现只是迟早事情。这曾经是 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 Twitter 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 Evan Williams )的观点。
威廉姆斯在任 CEO 时就宣称:“当你知道 Twitter 是一个把信息和流量导向大众的工具时,就会意识到这是个大生意了。”像许多互联网产品一样,Twitter 是一个首先关注用户数量的公司,并认为有了足够的用户,营收的问题自然就能解决。
但威廉姆斯的如意算盘并没有打响。2008 年,马克·扎克伯格找来了桑德伯格负责 Facebook 的广告业务,公司两年后开始有广告盈利。而还在做媒体平台 Twitter,早期对广告谨慎得很的威廉姆斯,则被看不到赚钱前景的董事会给撵走了。
而后的四年里,CEO 的职位就一直由前首席运营官迪克·科斯特罗(Dick Costolo)担任,因为以前是个喜剧演员,他把 Twitter 也做成了跟各种电视剧和电视台合作的“第二屏”产品了。
科斯特罗还签下了 ESPN、MTV、尼克国际儿童频道以及时代华纳旗下的TNT、TBS 和 CNN,多个电视台。到了 2015 年 10 月,Twitter 又上线了 Moments 功能,想把 Twitter 编辑团队和诸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Buzzfeed、NASA 等机构的内容直接以图文、视频混合的形式推送给用户。
但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因为 Twitter 想要挣钱和上市。除了和有线电视合作,Twitter 开始允许广告主使用图片和视频广告了,自己还推出了广告平台。
2012 年,硬生生做了两年“第二屏”的 Twitter,带着他们不太牢靠的广告平台,终于上市了。
顾着做第二屏的 Twitter,这些年赌的产品都没起来
但层出不穷的社交网络产品也在这几年间崛起,2010 年创办的方形图片社交网络 Instagram,到阅后即焚的 Snapchat,他们用更加便捷的方式让人们传递信息。
2013 年 Facebook 旗下的 Instagram 加入全局的私信功能;2014 年,该公司又以 190 亿美元将 Whatsapp 收购。同时新晋的阅后即焚聊天应用也在那一年月活跃用户数破亿,且估值超过百亿。2012 年,在中国崛起的微信,一年之内用户数就破亿了。
资本市场和普通用户的注意力在转移。同时,这些应用也创造了新的产品形态。例如,这些在手机上的即时通讯应用还可以发送照片、贴纸表情、音频、视频,甚至可以用语音、视频直接聊天。
成了第二屏工具的 Twitter 依然坚持着它短信理念,直到 2013 年底才支持图片发送—进入了彩信阶段。
在国内,微博也开始过时了,尽管他们一直都很积极地做广告,还尝试了各种和 Facebook 类似个人主页模式。
后来连 Facebook 也学起了微信,开始转型专门推广自家的 Messenger,并于上周用户数突破 8 亿。而 Snapchat 阅后即焚的玩法,还吸引了巴宝莉这样的品牌开启了在线发布会。
当然,Twitter 还是一直在努力,只是没成功。2013 年初,小视频应用 Vine 上线。这后来也推动了 Instagram 和微信等产品加入了这一功能,并带动了小视频相关的创业潮。到了 2015 年初,视频直播应用 Periscope 上线,和比它早一步的 Meerkat 一起火了一把,并被认为是视频版的 Twitter。
但至今这两类应用的影响范围还十分有限。远达不到让大部分人每天都要拍个小视频,做个直播的地步。因为要想做出优质的视频和直播吸引观众,制作成本上要比 140 字的文本高多了。可以说,这是一个给大 V 和媒体准备的工具,而绝不是普通用户。
而到今年,Twitter 全面开放私信功能,允许任何人都可以相互发送信息,而无需彼此关注也是在 2015 年 4 月才发生的事情。但这似乎已经有些迟缓了。
Twitter 和当初那个追求简单的产品已经渐行渐远。
从让传统媒体颤抖的新媒体形式,到媒体公司附属品
产品思路上犹豫不决的背后,是 Twitter 公司在人事上的动荡。
2008 年,一手打造 Twitter 的杰克·多西就从 CEO 的岗位下台,另一位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 Evan Williams )继任。两年后,他也离开了 Twitter 转而去创建了后来的知名博客平台 Medium。2010 年迪克·科斯特罗上台做 CEO 之后,Twitter 内部都会走掉一批高管,创始人之一的比兹·斯通(Biz Stone)也在 2011 年选择了离职。
Twitter 流量变现的道路也不好走。不管是信息流广告,还是在推荐的关注列表里添加付费对象,都没能给它的营收和股价带来漂亮的数字。毕竟 140 字很难达到丰富的广告效果。
更严重的问题是,Twitter 上每月活跃的用户一直不见涨,至今才只有 Facebook 上的 1/5。而 2015 年 5 月,其股价再一次跌破发行价后就再也没有升回来。
面对如此窘境,曾今被视为是以“公民记者”颠覆媒体的 Twitter ,最终选择了和媒体妥协。连最有特色的 140 字都可以改,未来会改的不知道是什么呢?
作为对这一方案的回应,Twitter 的股价又创下了新低。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