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三网融合也不例外。从去年6月至今,三网融合的试点方案已实施一年多。尽管很多人对其进展情况并不乐观,甚至有 “夭折”的断言,但实际上,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三网融合还是在曲折中前进着:试点地区均成立了三网融合协调机构,并研究制定了试点实施方案,电信网络宽带升级改造、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基本完成;中央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和各试点地区分平台,以及内容分发、计费管理等业务系统基本建成;相关部门提出了三网融合标准体系建议,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扶持政策,这些都为三网融合业务的实质性开展奠定了基础。据统计,中国的IPTV用户数今年一季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5%,目前已突破千万户,位居世界第二。
对下一步三网融合的发展,业内专家学者和参与企业看法不一。有人推测,在第一批试点参考经验不太充足且效果不太显著的情况下,原定第二批试点推出的时间可能要延后。但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工信部党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上获悉,国务院三网融合领导小组已经要求尽快发放电信、广电双向进入业务经营许可证,并在年底前制定下一步试点范围扩大到省会城市的工作方案。这表明了国家推进三网融合的坚强决心和意志——绝不会让这个利国利民的工程半途而废。国家用行政力量推进三网融合固然重要,相信也会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毕竟三网融合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三网融合前进的步伐仍将困难重重。
可以说,三网融合在技术层面已经不存在问题,真正的瓶颈无疑是体制问题。作为推动我国三网融合的主力军,电信和广电长期处于分离管理状态并独自运行,任何一方都想保持自己的优势而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双向进入的速度不尽如人意的最直接原因。近日中国网络电视台起诉江苏、广东电信侵权,不仅意味着两个部门的博弈已由暗斗转为明争,还反映了广电内部的利益冲突也日趋激烈。所以,国家若能在“十二五”时期围绕体制调整进行顶层设计,能在顾全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推行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我国的三网融合定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业界一致提倡的方法是尽快建立融合的监管机构。尽管实施难度较大,但不管是从之前的美国FCC模式、英国的 OFCOM模式来看,还是今年6月底香港成立广播通讯事务管理局,电信和广电的融合监管已成为一种潮流与趋势。
要想实现真正对等的双向进入,还必须明确企业才是三网融合的真正主体,要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三网融合中的实际问题。近日多个媒体报道,作为广电系统参与三网融合竞争的市场主体,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最快9月挂牌成立。这对三网融合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因为,当前两个行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电信的三大基础运营商与整个广电系统的竞争,这种不对称的竞争形式极其不利于三网融合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家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成立,将使三大电信运营商在三网融合中有了明确的竞争对象。如果以此为契机,加快广电的“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网台分离”的步伐,三网融合的发展将真正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之上。此外,推进三网融合,还应明确政府的职能和界限,政府的作用在于引导,规划宜粗不宜细,具体的融合方案包括技术方案、合作方案等应该发挥企业的积极主动性。事实上,在首批试点地区中也不乏值得借鉴的创新模式,例如刚刚成立合资公司的武汉模式,优势互补、和谐共生的上海模式等等。
三网融合的推进除给老百姓带来实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带动整个信息服务产业链的发展。三网融合不但会带来新的软硬件和增值服务需求,还会加快设备制造业、动漫产业、视频内容服务业,以及3G、TD等自主创新产品创新和产业化进程。所以,要加强三网融合产业链各环节相关企业的互动合作,开展技术业务以及经营模式创新,带动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作为三网融合的参与主体,电信和广电应该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以合作的心态加强沟通协商,超越部门界限,超脱部门利益,坚持求同存异、公平公正,促进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在首批试点地区中,湖南长株潭模式就在打造产业链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不仅引入了富士康集团在湖南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提高产业链上游软硬件产品研发生产水平,还加强了与IBM、DELL等一批国内外领先企业的合作,大力发展了基于三网融合的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新型综合信息服务等产业链的下游领域。武汉市三网融合试点方案提出,力争到2012年年底,武汉市三网融合相关产业规模达2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增加值达到7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试想,如果全国的三网融合试点都能如此实现规模化发展,将会对经济发展带来多么大的促进作用!
有了希望,才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会有新的突破。我们期待着三网融合并不只是“看上去很美”,而是真正让生活变得更美。
(责任编辑:蒙遗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