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讯许多人退休后会选择养鸟、养花、打门球、画画等方式休闲养性。不过,福清的林敦棋却有个很特别的爱好他对数字感兴趣,一有空就忙着研究探讨“大质数”“大序数”。在今年的《科技信息》等学术刊物上,他居然连续发表了6篇相关的专业文章,邻里都对其刮目相看。29日,林敦棋在家中翻出许多发黄的藏书、笔记以及曾经的演算手稿,饶有兴致地向记者讲述他迷上数字的历程。
年轻时迷上哥德巴赫猜想
林敦棋告诉记者,他研究“大质数”“大序数”,是受《哥德巴赫猜想》这篇报告文学的影响。
林敦棋是福清渔溪前亭村人,1971年进入福建邮电学校电信专业学习,1972年分配至位于将乐偏僻山区的福建通信二站工作,1983年调回福清电信局。在将乐时,林敦棋业余时间迷上了《华罗庚数论》《华罗庚优选法》和清华大学1966年版《高等微积分基础》。为了接触更多、更广泛的数学课题,他经常从薄薪里挤出来钱来买数学、数论一类书籍,甚至还把从将乐图书馆借阅的英国数学家W·I·B贝弗里奇的《科学研究的艺术》抄了下来。
1978年,徐迟发表了《哥德巴赫猜想》,林敦棋更是被深深地震动了。他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质数和质数相加等于偶数,在现实生活、生产中实际应用价值何在呢?于是,他开始接触“1+1”应用研究和应用尝试课题,走路想、坐车想、吃饭想,一有灵感就写写、记记。如果在深夜半梦半醒之间有了灵感,他就赶紧从被窝里爬起来记下几笔,等天亮了再仔细研究。他的爱人说,那几年在他的衣袋里,装满了写满数字的纸条,几年下来演算草稿足以装下两个大麻袋。
求学路上与大师结缘
由于自己基础不够,林敦棋十分渴望得到在数学界有影响的数学家的指导。
1984年,林敦棋从报纸上得知,陈景润的老师、厦门大学教授李文清此时担任福建省数学会应用数学委员会主任。于是林敦棋想拜李教授为师,并怀着忐忑的心情寄去了自己的数学手稿。1985年5月18日,李教授向林敦棋回信,并指导他如何入门。
有了数学大家的帮助,林敦棋逐渐找到了研究方向。1998年,在第二届日本国际轻工产品、出口产品(技术)博览会上,林敦棋展示了他的研究成果《等值相加(1+1)线性规律和“大质数”“大序数”快速、高水准推算技术以及在FX小微机上操作》,经日本、加拿大和美国爱迪生发明中心联合评定,获“国际金奖”。
2001年他退休了,可对“数字”的痴迷仍没有一丝改变。在家里,他单独安排了一间书房,研究新的数学论题。
受林敦棋的影响,他的两个儿子也热爱数学研究。二儿子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现在加拿大TORONTO大学攻读凝聚态物理学专业博士学位。父子二人常常借助网络,探讨一些高深的理论。
(福州日报记者 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