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App盈利模式之辩:“内容为王”是否过时

  18个月前,浙报传媒的董事长高海浩突然找到还在任都市报总编辑的王纲,双方进行了5分钟的谈话。而这短短几分钟谈话,足以决定这家在国内率先上市的大型报业集团未来10年的日子过的怎么样。

  在那次谈话后,王纲被委派去负责浙报集团的新媒体业务。王纲回忆说,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他一度难以适应,在此之前自己每天都在考虑发行量多少,广告量上多少,甚至每天都在半夜里发愁该用什么样的标题做头版头条来刺激发行。

  而现在,他要面对一块完全陌生的领域。当他回到办公室,点上烟的时候,焦虑感顿时涌上心头,一个月下来,他发现自己的烟量猛增了一倍。

  王纲的经历代表了全国所有纸质媒体人的焦虑,今年上半年以来,传统纸质媒体的广告收入出现了明显的增长放缓甚至下滑迹象,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快速加剧了人们注意力的转移,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需要看报纸杂志,而是将目光投身在方寸之间的手机屏幕上。

  为了拥抱移动互联网时代,平面媒体们争先恐后地推出自己的移动App(手机应用)产品,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大部分媒体的App产品都难言成功。

  平面媒体的App转型之路,出路何在?

  纸媒App多不尊重用户习惯

  不久之前,浙报传媒和浙江大学联合做了一次针对媒体所推出的移动App的研究,研究共选取了约400个媒体App样本。这份研究表明传统媒体所出的App在和新浪、网易所出的App以及其它新兴移动互联网阅读器的竞争中处于全面不利的态势。

  这份研究的发起者、浙报传媒梦工场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徐园发现,传统媒体的App大都对用户行为缺乏研究,很不尊重用户习惯。

  徐园向记者举例谈到,移动用户的阅读高峰多在晚上10点到凌晨1点之间--在这最宝贵的黄金时间,许多传统媒体的App却不再有内容更新,因为这不是传统媒体的上班时间。

  “其实这些都可以用技术的方式解决。”徐园表示,最大的问题是,传统媒体似乎对用户的行为研究不足。她举例谈到,三分之二的传统媒体App没有推送功能,而搜狐的手机客户端一天会推送四五次。

  研究还发现,在阅读模式、夜间模式、字号选择、横竖屏显示等功能及用户体验指标上,传统媒体的App应用表现欠佳。比如,仅有7家纸媒的客户端提供了可根据网络环境自动选择最佳接收方式的环境选择功能,仅占总数的3.7%。

  在强调用户体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大部分传统媒体似乎并不重视技术所带来的变革。新媒体专家Rob O Regan总结道,未来五种职位将成为媒体的标配:首席数字官、首席战略官、首席增长官、首席内容官、首席产品官。

  “互联网公司习惯把受众称为用户,而传统纸媒则把受众称为读者,这是本质的区别。”刚刚上任几天的《商业价值》杂志新媒体负责人阳淼形容道自己的体会。

  其本质区别是,传统平面媒体往往把自己纸上的内容机械地搬到手机App上,大部分媒体对利用新技术去拓展自己的业务似乎思考不多。

  “内容为王”是否过时了?

  浙报传媒的研究发现,纸媒做的App仍然非常强调“内容为王”,即“随机10条新闻中的原创条数”平均值为7.04。网络媒体的APP新闻来源的原创性比率大大降低,平均只有2.45条。

  “媒体的价值不应该仅仅是内容的价值,还应该是服务的价值,包括App客户端的体验,应该是更好的服务,大部分媒体还是过于注重内容上的价值。”徐园指出。

  在普通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随便发表看法的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话语权正在被显著削弱,许多媒体“内容为王”的思路正面临巨大挑战。

  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许多用户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情是用自己的手机打开微博--在微博上已经有丰富的新闻信息,相比之下,许多纸媒的App使用频率却不高。在竞争激烈的App市场,大部分媒体的App往往都面临一个尴尬处境--即用户刚下载时有一阵热度,但是之后就很少有人持续去点击,用户活跃度很低。

  提升App黏性的最有效方式是提升App的社交属性。在这一点上,由传统媒体出来创业的雪球财经创始人方三文给业界提供了不少经验。

  方三文旗下有两个媒体平台,一是类似于垂直类财经门户的“i美股”,另外一个则是以社交功能为主的“雪球网”,这两个平台相互依存并发展势头良好。

  方三文表示,雪球这个社交平台的成功,和i美股之前持续提供的优质内容是分不开的--i美股上首先聚集了一批关心美股的忠实的用户,然后他们再转到雪球的社交平台上。雪球对用户的黏性很高,平均每个用户每天花25分钟在雪球上,而一般门户的用户只有7分钟。雪球是一个需要邀请码才能加入的垂直类社交媒体,里面的用户几乎只讨论和股票投资相关的话题,用户产生了大量优质的UGC(用户自己创造的)内容。从这一角度出发,i美股此前提供的优质内容对于雪球这一社区的成功功不可没。

  “做内容未必就没有前途,如果媒体能够持续产生优质的内容,仍然有空间。”方三文表示,只是媒体在新的时代需要用更加个性化的方式去出版。

  一些优质的媒体往往拥有非常忠实的读者群体,这些人可能是具有相同特质的同一类人,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因此如何利用新媒体的社交、互动特性加强对读者群体的经营,是许多纸质媒体可以思考的问题。

  《商业价值》新媒体业务负责人阳淼表示,平面媒体做的App的内容一定要进行二次开发,绝不能把纸上的内容简单搬到手机上,例如他正在尝试探索一些文摘性质的东西,以符合App短平快的移动属性。

  另外,纸质媒体做新媒体,最容易遇到的阻碍很可能是体制上的障碍--原有纸媒的组织形式很难适应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浙报传媒梦工厂董事长王纲指出,他希望是一种文化的割断,而不是内容为王的思路来做新媒体。因此浙报传媒的做法是在原有纸质媒体体制之外完全成立新的孵化载体,以对外投资孵化的方式来发展新媒体。

  平面媒体的App有可能成为一个带来大批收入的产品吗?在业内有许多不同的声音。

  一位投资过多家媒体的某大型投资公司前投资总监表示,纸媒的App是传统媒体的有益补充,但很难独立赚钱。因为App的规模小而且内容少。他建议把App作为平面媒体的客户关系维护、互动工具,平媒抓真实用户的突破口,而非新的平台,这样才能找准定位。

  一些媒体正在尝试在移动终端上进行App客户端的盈利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第一财经周刊》的电子版主编刘春告诉记者,《第一财经周刊》去年的iPad版获得了约300多万元人民币的营收,其中有110万来自电子杂志订阅付费(共有约2万订户),还有约200万的广告收入,其中大部分是品牌广告。

  在所有媒体的新媒体业务中,专业类媒体似乎更容易成功。英国《金融时报》去年来自于数字业务的收入已经占到其总收入的40%,预计今年可以超过50%。《金融时报》在2011年在数字用户上的订阅量上升到267000,同比增长29%。印刷版和数字版的订阅量加起来达到了600,000,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

  像《第一财经周刊》一样,大部分媒体选择在付费环境较好的苹果App Store中率先推出自己的收费版本电子杂志。

  不过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上,今年以来苹果App Store中应用收入的增长出现了明显的放缓甚至停滞的现象,因为Android设备的出货量猛增,使得市场主流正由苹果iOS平台逐步向Android平台转移,媒体必须寻找App Store之外新的增长点。

  这让大部分纸质媒体显得非常困惑,因为Android上至今缺乏良好的付费习惯,如果媒体让自己的内容免费在Android上出版,很可能会极大地冲击原有纸质媒体的发行量。仅仅依靠移动广告收入,很难养活起原有媒体庞大的采编团队。

  百道网CEO程三国表示,移动终端的兴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些转型的机会,因为移动互联网比PC互联网更加容易收费。

  他表示纸质媒体的App业务要想盈利对媒体的要求特别高,首先需要有强大的品牌支撑,有足够多的忠实读者,此外其App自身的用户体验要足够好。从这个角度来说,并不是每个平面媒体都能抓住这样的机会。

  许多发行多年的纸质媒体,可能就死在转型的前夜。而那些转型成功的媒体们,有机会引来一波崭新的浪潮吗?

时间: 2024-10-21 23:54:21

纸媒App盈利模式之辩:“内容为王”是否过时的相关文章

App盈利模式探营广告其实是不错的载体

移动互联网的火热已经表明市场的潜力所在,而App的发展不管是开发者也是运营商也是在乐此不疲的运作,但是从目前局势来看,其盈利模式也是不那么的明朗. 纸媒App盈利模式 因为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特喜欢研究一些模式,而对于现在的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1786.html">平面媒体的APP转型也是做过不少的研究,原本自己是做开发出生,所以在研究方向也是喜欢从一些用户习惯,用户体验上面来挖掘.个人认为,移动用户的阅读高峰多在晚上10点到凌晨

拼多多APP盈利模式解析分享

给各位拼多多软件的使用者们来详细的解析分享一下盈利模式. 解析分享:    拼多多是团购和微分销的衍生品.   团购购买商品的玩法是:一件商品,如果单卖,要100元,但是如果达到20人购买的话,就可以便宜一点,比如60元也行.   微分销的玩法是:如果你成为我的分销商,你分销的用户购买商品,你就有返利,依此类推,一般到三级.   拼多多既有团购的概念,也有分销的概念,而这种1分购物,1元创富百万的例子更是在微商营销中层出不穷.   举个例子:   [限量250份]4.9元2斤智利进口车厘子(果径

校园类APP盈利模式又有可能有哪些

摘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现在的APP是越来越细分了,IT耳朵曾报道过<打车类APP,炒那么火真不值得>一文,文中的观点并不看好打车类APP,那现在的校园类APP是否也不值得呢?它们的盈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现在的APP是越来越细分了,IT耳朵曾报道过<打车类APP,炒那么火真不值得>一文,文中的观点并不看好打车类APP,那现在的校园类APP是否也不值得呢?它们的盈利模式又有可能有哪些呢? 打车类APP炒那么火不值得的原因我们已经讨论过,这里就不再多说,校园类APP可以说是

内容为王是个伪命题,拿什么拯救你传统媒体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传统纸媒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经历了较长的历史发展,积累下了经过时间的积淀与检验的独特优势.纸媒也通过其相对专业的采编队伍.充足的财政拨款以及品牌广告优势在21世纪初横行多年.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纸媒的衰退已经成为共识.<21世纪经济报道>创始人刘洲伟.<逻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虎嗅网创始人李珉纷纷逃离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领域二次创业已经让人们隐隐嗅到了纸媒死亡的气息. 然而,部分传统纸媒从业者面对纸媒的衰落仍不死心,面对巨大的印刷成本.落

阿里联姻纸媒,能拯救衰落的纸媒吗

4月1日,多家纸媒报道阿里与全国12家主流报纸战略合作"码上淘",试水纸媒电商模式."码上淘"的主要内容是读者只需打开"手机淘宝",扫描在报纸上的相关商品的二维码,就可在手机上完成下单购物和支付等环节. 此次合作,传统纸媒无不欢声雀跃,仿佛在报业寒冬中找到了春天的希望.更有甚者认为"这或许是传统纸媒真正接入新媒体商业模式,接入电商业务,接近互联网,接近大数据,连接用户的最好机会,或许也是最后一次良机,能够抓住这次机会或许关乎生死". 尽管传统纸媒

今日头条版权被对手助推、纸媒焦虑

我曾经在虎嗅上撰文唱衰过内容的个性化推荐,其中举的例子主要就是今日头条.在近期今日头条宣布C轮融资1亿美金后,版权问题又再次困扰着这个传统门户新闻客户端的挑战者.传统纸媒们一面高呼被侵犯了版权,另一面又死乞白赖的求着能够帮助导流量,这种两难抉择困境也显得很是可笑.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我觉得有必要站出来还原下事实真相. 这应该有竞争对手火上浇油 昨天(6月5日)早上看到大量唱衰今日头条的新闻,其实还是感觉很惊讶,因为这样一家只是在业内小有名气的app,本不应该这样万众瞩目.融资1亿美金,在充满浮躁

今日头条版权风波背后:对手助推,纸媒焦虑

注:做新闻聚合平台的今日头条融资1亿美元,在新闻工具领域中可谓是大事件,其背后映射的是对传统媒体的冷落和新媒体的宠幸."战"与"不战"影响的自然是产品的前途命运.近日已有众多角度看待此事,以下为另类视角全文: 我曾经撰文唱衰过内容的个性化推荐,其中举的例子主要就是今日头条.在近期今日头条宣布C轮融资1亿美金后,版权问题又再次困扰着这个传统门户新闻客户端的挑战者.传统纸媒们一面高呼被侵犯了版权,另一面又死乞白赖的求着能够帮助导流量,这种两难抉择困境也显得很是可笑.从一

浅谈:交友网站盈利模式探讨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在互联网界,这句话不断地得到印证.QQ.百度都是免费供用户使用,然后通过增值服务来赚钱.免费就是最好的盈利模式,交友网站套用这个模式,也一定会大获成功.可惜国内至今没有免费的纯交友网站(赶集网.58同城在2007年之前有免费交友版块),至于原因这里不讨论,下面探讨一下交友网站的盈利模式. 出售会员资料 这是交友网站最常见的.

“内容为王”错在哪里?

"内容为王",这是被传统媒体人奉为圣经的四个字.要说"内容为王"错了.过时了,我跟很多传统媒体人一样,是在感情上难以接受的!但现实正在告诉我们,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不仅错了,而且大错特错.反思传统媒体今天的窘境,我们错就错在"内容为王"上!那些还在一天到晚喊着"内容为王"的媒体,再不明白这一切,会是死到临头了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死! 那么,在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为什么就错了呢?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