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苏一壹
我们对马年春晚的关注,不止是冯小刚如何施展金刚钻,还得加上此次央视高调揽上新浪微博的瓷器活儿——纵观红包漫天飞舞,与其冷眼旁观抑或高赞盛宴背后,倒不如说春晚联手新浪微博,正在让这次春节秀场,实则变为恰好予取予求的人气赌场。
这场赌局之所以成局,与央视春晚和新浪微博,一度均是高人气平台有关。尤其是近年,前者受制于主流媒介更替规律和体制创新的匮乏,早已不堪承受收视率下滑窘境,让冯氏的大刀阔斧革新或许可期;后者新浪微博,也一直承受用户活跃度与后起之秀市场空间的双重考量。
这让我们围观3721.html">2014年马年春晚,理应更有意思:种种因素让二者终于一扫之前稍显传统的“二人转”,发起“春晚让5亿红包飞”的卖力“搭帮唱”——用业界的场面话说,马年春节的这场赌局,可谓不断加码,煞是好看,背后大抵是共同瞄准“人气与正名”一次豪赌。
不只是十亿红利,春晚需要社会化媒体
春晚与新浪微博共同组织的5亿红利固然是好事,起码会大量刺激用户活跃度,给春节大众带来福利。但对于春晚来说,这红利只是表象,带来的自身革新远不止于此。换句话说,尽管央视、春晚一度主动拥抱新浪微博、微信这样的社会化媒体工具,但终究还像皇帝的新衣,尚未抚平褶皱,更何谈让观众感受到意外的欣喜。
春晚节目组需要领会的最核心关键字,无非为“交互”。这种交互在80、90后的年轻群体中几乎耳熟能详,大概可以提炼为“有没有亲切感”:按市场学科的理解是,即为通过关系上的交互、以及信息数据上的交互,带来的自身改变。
在观众与春晚关系上的交互上,我们有看到春晚二十几年来,不断通过电报、邮件、电话、视频多个方式与“部分观众”互动参与,但一直远未走到“主流关系交互方式”的前面。值得庆幸的是,微博微信们的出现,正在一方面让春晚可能得以“自救”,也或许可以稍微加速它靠近这个交互端。
另一方面,基于社会化媒体的信息数据交互,是我们关注此次春晚的侧重点。严格来说,以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为例,它们二者在信息数据交互方式上,属于完全不相同的两款产品。春晚的革新动向明显,它如今需要的不只是人气分享与关注,反而更需要的是新浪微博这样公开意义上、直接的信息互动与话题参与。这才能保证它进阶到节目制作端,不再只是表面上粗鄙的迎合当下文化和年轻群体。
这般“大数据制作论”,在互联网业界基本是浅显易见的道理。只有这样,才将“市场倒逼”“信息主导”的基本调研结论,不至于只仰望因“影评事件”就大动干戈、毫无市场意识的冯氏,反而真正促成春晚平台的理想式的愿景。
继续按理想化的角度来说,我们身边大抵是一半人不开放,另一半人放不开,但我们终究是一个逐步开放的国度。一马当先的新年之际,纵使这场“国家春晚”与“中国社会化媒体”的正式结合显得稍慢、纵使还只是“红包节”式的豪赌,但乘着“春晚让红包飞”的喜气腾腾,或许是一次值得期待的、好的开始。
(作者简介:苏一壹,科技品牌评论人;搜狐新闻客户端、公众微信搜索“苏一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