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访谈录之六徐志斌:沟通者

  访谈对象:徐志斌

  职务:腾讯微博开放平台负责人

  访谈时间:2013年12月

  访谈时长:60分钟

  访谈地点:深圳

  徐志斌最近搞了一本书,名为《社交红利》,三个月内再版四次,卖了六万册,大概是今年除《浪潮之巅》第二版以外卖的最火的一本互联网书了。徐志斌经常说自己是无名之辈,弄本书卖那么多自己也没想到,但其实吧,他还是谦虚了。他真心不是一个无名之辈。正相反,他是一个出道很早的资深互联网媒体人。

  媒体人生涯

  徐志斌,其实是学煤炭的,专业是采矿工程。但他毕业后没有进入这个行当,虽然据他说,他很多校友现在都是矿长之类的土豪。之所以专业未曾对口,原因倒是很简单:太过瘦小,不足以拿起铲子来挖矿(早年的大学毕业生都要下基层锻炼的)。于是,他开始自寻方向,2000年进入大众科技报,干了一年多,后又跑到中国网友报干了几个月,满打满算,两年的纸媒记者生涯。

  2002年,整个中国互联网出现一种“冰火两重天”式的景象。一方面,纳斯达克寒冬已至,大批互联网公司不支倒下,另外一方面,中国互联网网民依然在快速增加,网络论坛热闹异常。而彼时的科技类媒体,着实不多,大抵是赛迪、天极和硅谷动力三分天下。徐志斌是一个很勤快的人,经常在网络论坛里发表发表帖子,而三个科技类媒体,也互相竞争谁的文章质量好又是首发原创。徐志斌就此慢慢得到了业界的注意,硅谷动力找上了门来,希望徐志斌加盟——这个景象,忽然就让我这个访谈记录者默默地想起了今天的自媒体。

  加入硅谷动力之后,徐志斌依然保持着“勤奋”这个习惯,属于写稿狂人。当时的四大门户(新浪网易搜狐TOM)经常会从这类垂直媒体中选用文章作为自己的频道内容,徐志斌不无自豪地说,有一天,某门户科技频道首页第一屏十二条文章里有六条是他写的。虽然钛媒体老说我勤奋,其实,真正的勤奋者,是这样的码字机器。

  两年后,很自然的,他被门户招去,成为了新浪科技中的一员。在随后的四年工作中,作为一个科技记者,积累了不少后来都是大佬级别的人脉(也许,徐志斌今天那本《社交红利》腰封上满满的推荐人,都是从那个时候积累起来的吧),但同时,徐也深感疲惫,在听说了几次过劳死事件之后,他决定给自己放一个稍微长一点的假。

  产品沟通者

  职场里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员工自行请出的长假之后,便是离职跳槽。徐志斌顺应了这种规律,他离开了新浪,在江湖里混了一小段时间后,2007年加入腾讯科技,做了三年科技频道。在他看来,似乎忽然发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因为腾讯这家公司,实在太和其它公司不同了。

  他回忆起腾讯当时的新人培训,腾讯很强调产品,在新人培训时,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你认为QQ1.0版本应该包括哪三个必不可少的功能?(我听到这里笑了,这道题目实在过于经典以至于我自己在课上也用过,想不到是出自这里)。2007年的时候,腾讯并不像今天这般受到大众舆论上的普遍关注,大多数人只有一个印象:不就是小孩子玩的QQ么?我也基本同意,在3Q大战之前,腾讯的确是一个蛮低调的公司。

  这件事对徐志斌触动很大,虽然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依然是一个“媒体人”,但他开始慢慢学会用思考产品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我问了他一句:在离开新浪加入腾讯之间,你有没有想过要创业?他说不是没人找他创业,但他觉得过去的媒体人生涯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与最high的企业里最high的人聊最high的问题,好处是有格局有视野,坏处就是不落地无实操,创业不是一个好的选项。

  徐志斌一面继续做他的内容,甚至还带了团队去做世博会的报道,一面留心各种机会离腾讯的产品团队更近一些,或者,索性加入产品团队。09年年底,腾讯开始内测微博,他提出了要求,但被婉拒。直到腾讯微博准备做开放平台,他才被接受加入。

  为什么做微博时没有接受他,而做开放平台时倒接受了他,而且还是他正在带着团队不亦乐乎搞世博报道的时候。徐志斌没有说,但在接下来的陈述里,我觉得,腾讯是有考虑的,在开放平台这件事上,徐志斌这样的媒体人,是能够助力良多的。

  腾讯微博比新浪推出晚了一年,互联网江湖“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晚一年很要命。腾讯微博的最大希望在“开放平台”——说白了,就是联络更多的互联网力量和对手竞争。但新浪也在做开放平台,如何才能让腾讯微博的开放平台更有优势?或者再直接点:如何让更多的互联网力量主动围绕在腾讯微博上?

  徐志斌作为一个媒体人的优势就展现了出来:他懂得如何传播自己。比如说,媒体人写文章多引用数据总是好的,再比如说,媒体人写文章总是喜欢聚焦成功案例,榜样的力量加上一些硬邦邦的数据,很容易打动人。而且,媒体人对如何搞活动,如何做沙龙毫不陌生,这种多年养成的技巧,让徐志斌觉得自己和其它互联网公司沟通起来,更为顺畅。

  但这还不够。媒体人的一个致命缺陷是“自说自话”:榜样有了,数字有了,活动有了,沙龙有了,但聆听者听这些只是一个“前戏”,关键是:“那我怎么办?”

  于是,这就要进入到所谓的产品思维:为用户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需求满足。徐志斌把这个部分分成三个步骤:判断真需求还是伪需求、如何实现以及更好地实现真需求、如何将这个实现变为可复制的扩散。徐自谓做开放平台以来,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接触了无数,不断聊各种产品能怎么用好微博,其实就是怎么接入腾讯微博开放平台。这么硬生生跑了一年多,才算是一只脚踏上实地,有点接地气了。

  媒体思维 产品思维

  在一个小时的访谈中,他反复和我强调这两种思维,并且各陈利弊。在他看来,多年媒体人养成的思维方式有它出彩的一面。媒体思维注重趋势、格局,找到最high的地方,行文造句如何吸引阅读者注意,等等。在他这个岗位上,媒体思维是必须的。

  产品思维注重的是挖掘需求和满足需求。如果说媒体思维是发散的、大众的,那么产品思维就是聚焦的、小众的。徐志斌的工作包括对内对外两个部分。对外就是汇聚他人需求,分发自己观点,对内就是反馈市场需求,拉动产品、PR、市场等诸多部门。

  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不认为自己是个产品经理?徐志斌不同意。他始终认为自己还是一个“沟通者”,当然,如果有让他成为产品经理的机会,他一定会抓住。

  “岗位不重要,能力很重要,技能不会过时”,他这样表述,“媒体人的技能与直觉,始终是一份珍贵的资产”。

  作为一个记录者的我,脑海里始终在转这样一个词:互联网思维。这个热词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解读。我倒是以为,互联网思维大概就是媒体思维 产品思维。因为说到底,互联网不就是媒体 产品么:传播、聆听、需求实现。至于你用微信也好,微博也罢,这丝毫不重要。

  好吧,我们来谈谈微博。

  微博OUT了么?

  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心里自己也有一个答案。来看看徐志斌怎么说。

  他首先给我举了Qzone的例子,这个产品至少闷头干了七年,忽然有一天红米在这上面销售火爆,才让大家注意到:原来还有这么个玩意儿。互联网舆论圈对Qzone的漠视到了什么程度呢?我倒是记得曾有人做中国社交图谱,硬生生地忘记了Qzone,居然还被人疯狂转发。

  然后他提到了Twitter,这个产品最早始于2006年,中间麻烦不断,争议也不断,七年后才上市。微博这个东西,在徐志斌看来,走了弯路,基础并未夯实,但并不意味着它未来没有机会。因为有一点很明确:广场式产品,目前没有比微博更好的。

  微博看似简单,只要发140个字,但其实它是一个运营难度很高的产品:新用户会面临三无境地:0关注0粉丝0内容。于是,微博运营方拼命给用户加粉丝、加关注(从而会形成内容)——讲到这里,徐志斌倒是清晰地记得给我加了40万粉丝,哈哈——手法本身有迫不得已的一面,但做过了就是滥,微博的今天,正在为过去的“滥”买单。

  但人们依然有广场式的需求,企业依然有广度传播的需求,需求在,微博就有可能卷土重来。也许未来这个东西不叫微博,也许未来这个东西根本就长得不像微博,但广场式产品,总有它的空间。

  一如博客死了,公众账号浴血重生——我这样想到。

  本文由扯氮集博主魏武挥原创撰写,欢迎于微信/网易云阅读/腾讯新闻客户端中搜索ItTalks以订阅公众账号,或于搜狐新闻客户端科技频道订阅“魏武挥”

时间: 2024-09-16 06:38:01

媒体人访谈录之六徐志斌:沟通者的相关文章

首都公路发展集团徐志斌:道路行业要选型 稳定是关键

7月28日,由青云QingCloud举办的QingCloud Insight 2016大会在京举行.在会后的专访环节,来自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工程师徐志斌针对道路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谈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为访谈实录: ZD至顶网:各位网友,大家好!回到青云采访间,这次有幸请到的嘉宾来自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工程师徐志斌授,简单跟网友打招呼. 徐志斌:大家好! ZD至顶网:听说我们在下午的分论坛有演讲.我们知道公路发展集团主要是传统行业,在传统行业中需要云计算服务提供哪

网易前副总裁杨斌:媒体人离职创业的优势在哪?

网易前副总裁杨斌i黑马注: 前段时间,一篇关于媒体人高管创业的文章<记者创业靠谱么?网易前总编辑们,已经开始统治创业圈!>火遍互联网.媒体高管去创业,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创业群体.纷享销客总裁杨斌,是一位从业十几年的资深媒体人,曾是原网易公司副总裁.和讯网总编辑.新京报总编辑.他联合创立的"纷享销客",是着重于为企业提供管理销售业务的SaaS公司.纷享销客于今年7月1日宣布获得由"北极光创投"领投的千万美元B轮融资,同时宣布服务的企业用户突破5万家.纷享销

继续爆料:中国媒体人全国媒体人大签名 含MSN(名单二)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狐狸按:来,第二次大名单.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方便 姓名:李坚性别:女就职:<中国美容时尚报>电话:028-80610862QQ:12536268Email:janelee02003@yahoo.com.cn地址:成都蜀都大道横九龙巷46号姓名:姚菲性别:男就职:CCTV-5体育竞赛部电话:13337836205QQ:5163695E-mail: [email=w.o@163.com]w.o@163.com[/email]姓名:郑霞性别:女单位:&

徐志勇 网站做得好不好网民说了算

徐志勇,一个不太鲜眼的名字,两年来,他的名字和青城信息网逐渐走进了青城人的视野. 房屋信息.车辆信息.违章查询.青城信息面面观,网友只需轻点鼠标便可免费所获.当青城的网民尽情享受青城信息网带来的诸多方便 时,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她的幕后掌舵人竟是一个年仅25岁的青年. 之初 个人工作室 在呼和浩特南马神庙街富华大厦的一个写字楼的尽端,三间办公室,几台电脑,8个年轻人,这就是青城信息网的全部,办公环境一新,虽然没有大公司的气派,但对于一个在风浪中打拼的小公司,他们甚感欣慰,必竟有了写字楼这样的办

媒体人转型装逼指南:要么高调,要么低调,总有一款适合

对经历过行业风光的媒体人来说,转型现在是时髦的选择.仿佛一转型,过去记者编辑生涯的积累就都能套现,而且接下来会有远大灿烂未来.但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7232.html">眼高手低的通病依然存在,通过装逼,可以很好掩饰弱点.要么低调装逼,要么高调装逼,总有一款适合,能有助转型顺利就成.欢迎对号入座,切勿上心,仅供娱乐. 1. 转型初期或者即将转型时,逢人便说对传统媒体失去兴趣.类似"传统媒体不好玩"."

媒体人多起自杀,原因都是抑郁症

摘要 : 最近,社会上发生了多起媒体人的频繁自杀,官方给出的原因都是因为得了抑郁症,那么,在这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在5月8日,深圳报业集团晶报的原编委.广告部总经理张敬武自杀的消息,再度震惊了中国新闻界.最近发生了太多的纸媒的媒体人自杀案件,而在这背后折射出什么样的大势? 在4月28日,新华社安徽分社的副社长.总编辑宋斌在办公室身亡.而根据新华社系统的消息透露,宋斌是自缢身亡,并且留有遗书,他很可能患上了抑郁症. 在5月4日,杭州<都市快报>的副总编辑徐行自杀离世.据我们得到的消息,徐行自杀前

媒体人频繁自杀的背后真相:转型、自宫、清高

5月8日,深圳报业集团晶报原编委.广告部总经理张敬武自杀的消息,再度让中国新闻界震惊.最近多起纸媒的媒体人频频自杀,折射出什么样的大势? 4月28日,新华社安徽分社副社长.总编辑宋斌在办公室身亡.来自新华社系统的消息透露,宋斌是自缢身亡,留有遗书,他可能患有抑郁症. 5月4日,杭州<都市快报>副总编辑徐行自杀离世.据悉,徐行自杀前工作压力巨大,患忧郁症,长期失眠.<都市快报>总编朱建在题为<伤逝>的长微博最后叹道,"今夜,酷冷难消,泪水难尽,我们都是抑郁症患者

中国媒体人“名记”与“名妓”“冰火两重天”尴尬境地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7954.html">nbsp;   新媒体研究网|Discuz!爱好者网(aidiscuz.net)独家观察 (文/阿见) 5月4日杭州<都市快报>副总编徐行自杀身亡,年仅35岁:4月28日,新华社安徽分社副社长.总编辑宋斌自杀离世:4月15日,江西赣州人民广播电台台长肖益涵,因肝癌去世,40多岁,发病到离世也就1个多月. 业界人士无不惋惜.据报道,媒体行业是亚健康高发行业,2008年

一流的媒体一流的媒体人之续章

在一流的媒体人 一流的媒体这篇文章中,我提到了一位帝都圆明园职校的研究僧如何坚定不移地投入到新闻业中,而在这篇续章中,我将提到一位魔都东北职校的研究僧. 说这位研究僧有没有新闻理想?这事看人过去经历就明白了:"从学校广播台.学校报纸,到SMG.东方早报.新华社.TVB.复旦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8248.html">商业知识"一路实习过来,有没有理想姑且不论,有这方面的情怀和情结,应该是确然的.后来我介绍这位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