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泄露要闹出人命才算“情节严重”吗

只要公安、电信等多部门、多区域联动,现有的网络侦查技术完全有能力应对个人信息泄露和电信诈骗等案件。防范公民信息泄露关键要建立长效机制,守住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第一道防线”。

新学期开学后,兰州市很多学生家长接到各种社会培训机构打来的招生电话。这些培训机构不仅熟知学生所在学校、年级、学生及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甚至能说出学生的家庭住址,直言“辅导班离你家多少米”。惊恐不安的家长向警方咨询,得到的答复是:学生信息遭遇泄露是肯定的,但需构成“情节严重”才能立案调查。

社会培训机构熟知学生的几乎全部个人信息,甚至完全能够跟踪到学生家里去“做工作”,任何一个学生及其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万分愤怒的同时也会感到万般恐惧。面对个人信息泄露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困扰和危险,人们首先会想到向警方反映,希望警方能够根据线索顺藤摸瓜,最终将信息泄露产业链上的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然而,警方以一句“需构成‘情节严重’才能立案调查”,就把前来求助并提供线索的受害者拒之门外。这样的结果令人不解,也让人更加惊恐不安。

居民个人信息泄露要构成“情节严重”才能立案调查,从警方的角度看或许是有道理的。假如随便一个人给派出所打电话,说自己接到了骚扰电话,怀疑自己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警方据此就要正式立案调查——如果真要这样做,估计再增加两倍的警力也忙不过来。不过在现实中,一般不会出现某人偶尔接到骚扰电话就要求警方立案调查的情况,因为信息遭泄露大多发生在学校、医院、企业等个人信息集中的地方或单位,人们向警方求助或报案,反映的大多不是少数或个别的情况,而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体性现象。具体到某个地方公安机关管辖的区域,这样的情况应该不会很多,至少不会多到派出所忙不过来的地步。

这个时候,即便没有因信息泄露而发生诈骗、恐吓、绑架之类的恶性案件,单就一个地方或单位出现多人信息遭泄露而言,情节就已经足够严重了,警方完全应当依法立案调查。如果非得等到发生了恶性案件,比如像最近几起大学生被诈骗案件那样闹出了人命,警方才能认定信息泄露“情节严重”,才能立案调查迅速破案,公安机关预防、遏制信息泄露违法行为的作用体现在哪里?严厉打击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作用又体现在哪里?

一个地方多所学校的学生都反映信息遭到泄露,警方如果仍以未构成“情节严重”为由不予立案,这无论如何都是不正常的。警方的正常做法应该是,对涉及居民信息泄露的警情高度敏感,不轻言“未构成情节严重”。

前段时间,浙江嘉兴一名家长接到一家社会培训机构的电话,对方能直接报出孩子的姓名、学校、年级等信息。根据家长提供的线索,警方抽丝剥茧,突破6道贩卖关,破获了一起教育培训机构售卖学生个人信息案件,并找到售卖学生信息的源头——一名技术人员从一家教育公司盗取学生数据,共涉及浙江全省10个地市254所学校,共计50余万条,以均价约2毛一条的价格卖给教育培训机构。警方建议居民向那位家长学习,对个人信息要警觉一点,接到奇怪的电话不要慌,向110报警或到派出所咨询。必须给嘉兴警方点赞——如果他们也以“未构成情节严重”为由,对已经发生的学生信息泄露不闻不问,不知还会有多少学生成为受害者,如果这些信息流入诈骗分子手中,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近期侦办的一系列重大电信诈骗案件表明,只要公安、电信等多部门、多区域联动,现有的网络侦查技术完全有能力应对个人信息泄露和电信诈骗等案件。防范公民信息泄露关键要建立长效机制,守住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第一道防线”。有关职能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能,以高度的责任心恪尽职守,绝不能以某些似是而非的说辞,有意无意推卸自己的职责。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11-05 20:24:07

信息泄露要闹出人命才算“情节严重”吗的相关文章

互金网络安全良好率才一半 信息泄露成主要风险

有互联网安全平台发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互联网金融行业网络安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指出,通过采样336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发现样本中,网络安全良好率为54%,刚刚过半.某不愿具名绿盟科技安全工程师则表示,信息泄露风险.薅羊毛和拒绝服务等问题成互联网金融行业主要安全风险. 信息泄露成普遍安全隐患 这份"报告"指出,隐私安全问题较为普遍.其中,336家机构中288家存在该风险,约86%,主要是域名未进行隐私保护问题较多,属于影响范围大,但影响程度

信息泄露,那些央视没报的“内鬼&quot;

本文讲的是信息泄露,那些央视没报的"内鬼",在过去的日子里 深夜里,你曾几度和"知己"钻进隐秘的小旅馆?去过哪些地方放飞自我? 你又和谁曾在电话里窃窃私语? 辛苦打拼这些年,到底都攒下了多少财产? 这些或许在你的脑海中逐渐的模糊-知道吗,只要几百元,就能拿到这些信息 成套的信息兜售,明码标价的查询.所在位置实时定位- 这一切都随着央视对于信息"黑市"的曝光而浮出水面. 这中大批量且信息精确度媲美官方数据的信息泄露,以前从未发生过.到底是谁在提供这

个人信息泄露法律责任界定日渐清晰:谁收集谁负责

"您所乘坐的航班出现故障不能起飞,收到信息及时联系专线4008162378办理变更或退票--"福州市民梁先生在同程网上预订了两张南宁飞往福州的机票,可就在登机前两天,他却收到了机票"退改签"的短信,上面清清楚楚显示着他的真实姓名.证件号码.航班信息. "到底是谁泄露了我的航班信息?"差点信以为真的梁先生在确认发来短信的号码并非航空公司的客服热线后,才明白这是一条诈骗短信,没有上当.但对于自己的信息如何让对方知晓,他却一直想不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

快递单信息泄露惊人 隐形面单能拯救你的隐私吗?

  "网购快递收得爽,不如手撕快递单更'酸爽'."许多网购族吐槽,每天大小包裹从厂家发出,辗转多次才到自己手上,由于担心快递单上的信息被盗,所以收到快递第一件事就是涂抹.撕碎快递单,有时撕得手都酸了. 好消息是,近期有多家快递及电商企业开启了"隐形面单",把消费者的关键信息用"萌萌哒"符号遮住来保护隐私. 不过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隐形面单虽能防止有心之徒"扒垃圾桶"盗取信息,但更多的信息泄露却是快递公司内部监守自盗造成的,避免信

个人信息泄露致电信诈骗猖獗 专家:治理亟须完善立法

最近发生了几起电信诈骗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引起公愤,虽然犯罪嫌疑人很快被抓获,但与这几起案件相关的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仍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公众普遍质疑这样的问题,即犯罪嫌疑人怎么这么快就能够得到受害人的准确信息?是从哪里获得这些信息?是否有人给他们提供了这些信息?这些信息的泄露者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公害 目前,个人信息的泄露十分普遍,已经成为一种公害,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严重的电信网络诈骗背后都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一些违法行为人利用受害人的信息进行精准诈骗,竟然屡屡

购房信息泄露:法律不光要打击卖家 买家也要处罚

据新京报报道,6月初,接房不到一个星期,刘城(化名)已接到不下20家装修公司打来的促销电话,以及近百条家具家电促销短信,"他们似乎很清楚我的购房情况,甚至接房时间都能精准地说出来."刘城的遭遇并非个例,很多购房户主都遇到过类似情况. 有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户主信息遭泄露早已是行业"明"规则.通常户主接房后,其购房信息会在短短数小时内,以5毛到8元钱不等的价格"流向"装修公司.家具经销商等手中,这些人再致电户主,寻求合作. 购房信息泄露报道,

个人信息泄露渠道揭秘:信息保护全凭职业操守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当一个社会问题上升到百分百'命中率'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已经到了一个需要彻底整治的地步了."这是一位参加南方日报3C周刊在新浪微博设立的微调查对于垃圾信息问题作出的评价.他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因为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参与网友收到过短信.电话.邮件等的垃圾信息的比例高达100%.而不久前新浪微博上网友自发设立的#一人曝光一条垃圾短信#话题活动到目前为止更是已经收集到了近50万条的垃圾短信举报,问题之严重可见一斑. 为何垃圾信息如此泛滥?这

2011年网站要如何做才算给力?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过去了2010迎来了2011,在这一年里,我们每一位站长,有的可能已经网站做到1周岁了,而也有可能许多站长做了一半放弃了,正如现在这样的趋势,我们要怎么做网站才算给力呢?笔者每天躺在床上也会看着天花板好好想想思路,为什么别人的网站可以那么多流量,而我的不能,这一点咱们抛除那些有底子的站长,砸钱做网站流量不好才怪,那么我们草根阶级的站长如何让流

个人信息泄露 一条短信盗走积蓄

在回复了一条短信后,一夜之间,许先生的积蓄几乎全部被人转走.银行卡.支付宝和百度钱包的钱在几个小时内被骗子轻易转出去,自己眼睁睁看着,却无能为力. 网络安全专家分析,根据许先生提供的信息,骗子在实施诈骗前已经获取了受害人的银行卡号.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只需要获得验证码即可实施盗窃. 据新京报记者采访获悉,在买卖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等个人信息的"黑市"中,在QQ上3-5毛钱就可以买到一条.网络安全专家表示,不法分子获取个人信息主要的途径包括无良商家盗卖.网站数据窃取.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