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央行明令禁止金融机构提供比特币结算服务后,日本等国也在最近导入诸多限制,甚至明确了对比特币的税收政策。屋漏偏逢夜雨,在这个节骨眼上比特币交易所关闭(2月28日),用户比特币资产被盗等丑闻曝光,伴随着比特币的价格下跌,炒作瞬时失去了光彩。
一直以来,关于比特币的性质有各种不同的解说,但这次危机到底是来自于炒作比特币的泡沫,还是比特币自身原有的特性?其实交易所倒闭的丑闻主要是安全性的问题,早晚可以通过技术革新来解决,比特币体系的危机暴露的更多还是金融体系的本质问题:目前还没有机制可以完全取代商业银行。根本原因并非由于政策主观需要限制,而是政策必须为维系传统商业银行才具有的信用体系而服务。
比特币在2009年诞生,直到2013年初才开始在世界范围受到关注,去年大量的中国资金开始炒作后在国内引起狂热的追捧。很多不认同比特币是货币的论调仅倾向于把比特币和黄金类比,主要是着眼于其有限的供应量和机制。但黄金具有的物理特性比起电子符号而言,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不然马克思怎么说黄金天然就是货币)。
比特币被追捧得最多的优点是其具有不受国家管理的自由,但作为代价,这必然导致其不被国家公信用保护。而在具有严厉资本管制的中国,这个特性的必然结果就是被隔离在支付决算体系之外(实际上这个背景也必然导致其他发展中国家实施同中国类似的政策)。即便在发达国家,伯南克将其积极的一面看得较多,但也仅仅将比特币作为一种金融投资标的,而不是一种货币。
因为现实里,只要是合法的商业银行就可以通过贷款发行货币(而很多人强调的央行背书并非货币的必要和充分条件),这个功能的物理前提是银行向所有其他非银行主体提供账户,这是目前所有的电子货币体系都不具备的。比特币的弱点恰恰就在于它无法为客户提供独自的完整的支付结算体系,而一旦它具有了这个功能,它必然是家银行,必然受到和银行同样的监管,其最大的卖点就消灭了。
同样,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都只是支付手段的表现形式,用户最终的交易完成依然是在银行账户之间的转账。与很多人的认知不同,实际上余额宝这样的金融产品是无法从银行体系抢走存款的,它只是把客户的存款从其他银行搬到余额宝的开户行(甚至是开户行自身的资金转移),等于存户团购了货币基金。但银行为什么要紧张?是因为这些存款自己不再可以自由支配,它需要到市场抢更多存款。如果余额宝这种金融产品的开发商拿到银行牌照,一定程度可能引起其他银行更为紧张,但这也是银行体系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