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真能盗取银行卡信息

不需要密码,只要将手机贴近银行卡,就可以瞬间将银行卡里的信息一览无余,并且陌生人的手机也可以做到……近期,一条关于具有NFC功能的手机可以查看银行卡信息的帖子,在网络疯传,引起不少市民的担忧,手机真的能“秒读”银行卡信息吗?记者进行了测试,发现具有NFC功能的手机可读取银行信息的传言并非虚构。几秒钟就能获取银行卡信息记者找到了一张招商银行芯片卡,一部装有支付宝软件的三星note3手机。开通手机的NFC功能,并打开支付宝页面,将银行卡紧紧贴着手机背面,银行卡芯片接近手机的特定区域时,会听见“叮咚”一声,手机上瞬时出现了这张银行卡的信息:该卡卡号末4位数字,电子现金余额,使用次数,身份证号的首、末位,还可以查看最近10笔交易记录。在能查到的交易记录中,有提款/现金付款,查询可用资金、商品或服务几种用卡类型,还能查到每次取款或消费的终端号,以及刷卡的详细时间,精确到秒。银行卡的信息被刷出来后,支付页面会提示“开通快捷支付”、“转账到该卡”的功能。记者尝试开通快捷支付,但手机提示“请绑定持卡人本人的银行卡”,也就是说,银行卡的所有人必须和支付宝实名认证的是同一个人才可以绑定。再尝试“转账到该卡”的功能,点击进入后,只要支付宝账户功能正常,就可以给银行卡转账。换言之,当你用你的支付宝付钱给别人时,手机并不在意你将钱给谁了。换张建设银行的芯片卡尝试,同样的手机,也能读取出银行卡的信息:卡号的末4位数字、电子现金余额、使用次数和最近10笔交易记录。不过,无论换哪张银行卡,手机都不能读取该卡的存款余额。随后,记者又找到带有芯片的长安通卡、西安市医保卡尝试。手机能成功读取出“城市一卡通”的卡号和卡内余额,以及最近10笔交易记录。但是,西安市的医保卡却不能通过此法查询余额。手机读取银行卡信息须满足三条件手机具备NFC功能能读出银行卡信息的手机,必须具有NFC功能,同时安装支付软件。市面上很多智能手机都装备了NFC模块,包括三星、诺基亚、小米等部分机型,但目前iPhone大多数手机并不支持。银行卡是芯片卡可被手机读取信息的银行卡均为IC芯片卡。带有存储器的IC卡又称为记忆卡或存储卡,可储存大量信息,还有信息处理能力。而磁条卡没有芯片,没有存储记忆功能,所以不能被读出来。手机和银行卡必须亲密接触带有NFC功能的手机套了手机壳后,手机不能轻松读取芯片卡信息;若将芯片卡放入卡套内,能读取卡内信息;若将芯片卡放入钱包或裤兜内,则不能被读出来。手机与银行卡的距离决定了获取卡信息的难易程度,距离越近,越容易被读取。专家答疑解析NFC功能为何能读出卡信息?“NFC是一种近距离传输技术,一般有效距离约在1厘米内,超出这个范围可读几率非常小。”数据安全专家介绍说。NFC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交换数据。专家表示,这样的技术类似于在手机中植入一个芯片,该芯片跟公交卡、学生食堂饭卡类似,只要手机安装相关插件后,就可以实现小额的支付。目前市面上主流手机除了iPhone以外,基本上都配置了NFC功能。会不会导致资金被盗银行卡芯片被未经授权的人读取,会不会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呢?专家表示,NFC功能具体可以看到什么信息,是由金融机构视风险可控的情况确定的,NFC手机不能读取有些芯片卡信息,是因为该卡的管理机构并未向手机开通信息读取端口。目前NFC对于银行卡只有查询权限,而无交易权限,因此NFC功能并不会直接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当然,不排除不法分子可能通过手机读取银行卡最近交易记录,分析出持卡人银行账户的资金状况,并且综合手机号、身份证等多个信息,通过其他技术手段来盗取钱财的可能。所以,持卡人仍应对此保持警惕。如何防止交易信息被读取?专家提醒,手机用户一定要注意手机中NFC应用软件中一些不太正规的应用,避免被黑客利用,盗取用户上传至后台的信息,甚至直接盗刷银行卡。要尽量避免银行卡与他人的手机等设备近距离接触,平常放置银行卡时,尽量避免将卡片放置在包的最外层。看着实验是不是很可怕?虽然说这样被盗刷银行卡的几率并不是很大,但是越来越先进的科技使得我们面临的信息漏洞越来越多,要保障信息安全,除了我们自己提高警惕外,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堵漏方法。点个zan,这不会泄露你的个人信息,但可以表达你的无奈。

时间: 2024-08-29 08:01:11

手机真能盗取银行卡信息的相关文章

震惊!5分钟买到上千个银行卡密码!揭秘盗取银行卡信息三大方法....

"卡在身上,钱莫名其妙地被转走了",很多人会说这不可能.广州的吴先生原本也认为这不可能,但这匪夷所思的一幕就在他身上发生了. CCTV-13 "爆料者"网上买到上千银行卡密码 银行卡在身上 5万存款一周只剩300元 去年12月,吴先生收到了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短信上写着自己的名字,吴先生以为是某个没存号码的朋友发来的,就点击了短信中的图片. 由于手机并未出现什么异常,吴先生便没太在意.可一个星期之后,银行突然发来一条消费短信,原本存有5万多块钱的一张银行卡,余额

315曝光|手机充电桩变身个人信息盗取器

手机充电桩变身个人信息盗取器 央视315曝光了手机充电桩盗取个人信息的恶意行为:用户在公共手机充电桩充电后,犯罪分子利用恶意程序操控充电手机,盗取使用者照片.控制使用者手机向他人发送短信,使用其账号进行资金交易.用户使用充电桩后,其手机里会被莫名安装一些APP,用户个人信息.财产安全面临被盗取的风险. 银行账号.支付宝.微信--手机正在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人们"身家性命"的新代名词,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财产安全要从保护好手机做起.安全专家建议个人消费者在公共场所使用公共设备充电的时候,不要

银行卡信息的安全黑洞不能只打补丁

5分钟就能搞到上千条银行卡信息,而且密码大部分正确!近日,有媒体曝光了一条盗取银行卡信息的黑色产业链.其中"下料人""洗料人"等分工之明确,架设伪基站.拦截验证码等技术之"高级",令人咋舌."卡在身上,钱莫名其妙地被转走了",把公众吓出一身冷汗. 其实,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公务员考试刚报名,卖"答案"的就来联系:孩子刚出生,卖奶粉的就发来信息:新房尚未交付,就有搞装潢的来电--我们一方面惊讶于对方神通广大

手机NFC支付功能是双刃剑 易泄露银行卡信息

中介交易 SEO诊断淘宝客 站长团购 云主机 技术大厅 本报记者 温济聪 NFC是与蓝牙相似的一种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凭借NFC功能,消费者只需刷一下手机,便可在一两秒内完成支付.手机NFC支付是未来移动支付的发展方向之一,但这种支付方式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消费者的支付行为更加便捷,节省不少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它也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易导致消费者银行卡信息泄露. "2014年7月11日17时32分05秒,存款3000元"."2014年7月17日

银行卡信息盗取、买卖已成黑色产业链

近期,国内银行卡信息安全事件频发,一些消费者遭遇财产损失.专家表示,目前银行卡信息盗取.买卖等已形成黑色产业链,许多互联网企业由于在安全防范上存在漏洞,沦为"黑客"和不法分子盗取用户信息的主要渠道,给金融安全带来重大危害和隐患,对此应采取措施加以完善. "卡在身上,钱却莫名其妙地被转走了",黑客5分钟就可以在网上获取1000个银行卡卡主的姓名.卡号.银行密码.身份证.电话号码等信息,近日曝光的一系列银行卡信息安全事件,给当前脆弱的信息安全防范敲响警钟. 据介绍,不法

手机病毒是盗取手机流量的真凶 用户应时刻警惕

"流量偷跑"成为近期通信行业的新热点.从"我是马甲马老师"的出国流量偷跑乌龙事件,到近期有用户3小时用掉23GB流量,再到某用户1天跑1GB流量的新闻纷纷登上各大新闻客户端. 警惕手机病毒成偷跑流量"陷阱"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流量无疑与每个手机用户都息息相关,也无怪乎用户对"偷跑流量"如此关心. 来自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的手机安全报告显示,手机病毒是盗取手机流量的"真凶"之一,2015年上半年,在Andr

江苏警方:微信扫描陌生二维码可致银行卡信息泄露

楚天都市报讯 据新华社电 只是扫了一下二维码,银行卡就被盗刷9万多元,江苏泰兴的王先生(化名)经历了一场"扫码惊魂".近期,当地警方历时一个多月破获了这起利用植入木马病毒的"二维码"盗刷银行卡案件,追回被盗款物价值2万 余元.扫一扫,9万多元不翼而飞王先生在网上经营一家网店专卖泥浆泵.1月19日,一个陌生人以买货为名加他为QQ好友,同时发来一张二维码让王先生先扫一下,以方便今后联系.随后 两天里,王先生在网上交易中再没收到短信提示,就连使用支付宝需要的验证码信息也没

银行卡信息安全事件频发 互联网站成数据泄露"重灾区"

近期,国内银行卡信息安全事件频发,一些消费者遭遇财产损失.专家表示,目前银行卡信息盗取.买卖等已形成黑色产业链,许多互联网企业由于在安全防范上存在漏洞,沦为"黑客"和不法分子盗取用户信息的主要渠道,给金融安全带来重大危害和隐患,对此需采取措施加以完善. "卡在身上,钱却莫名其妙地被转走了",黑客5分钟就可以在网上获取1000个银行卡卡主的姓名.卡号.银行密码.身份证.电话号码等信息,近日曝光的一系列银行卡信息安全事件,给当前脆弱的信息安全防范敲响警钟. 据介绍,不法

黑客网上盗取个人信息月赚万元每份可获利50元

社交.招聘网站存安全隐患 黑客利用其漏洞贩卖个人信息 一份详细资料获利可达50元 盗取网站个人信息 黑客月赚万元 本报讯(记者 杨帆)"这个星期,无数的求爱电话和短信让我看到手机就心烦!"未婚的张小姐昨日告诉记者,她在某家婚恋交友网站注册了新用户,由于该网站保密技术很差,个人信息泄露了出去,她现在不得不更换手机号码. 记者随后通过深入了解发现,目前众多社交.招聘等涉及个人信息的网站,已然成为黑客和商业网站盗取财富的新平台.一份较为详细的个人资料,售价甚至可以达到50元,黑客一个月可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