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海内兮归四方,云端风起,英雄逐鹿,云计算进入全民上云的黄金时代。在云服务的支撑下,移动互联独步全球,“互联网+”高速生长,一切美好才刚刚开始。
中国互联网的前四大公司-腾讯、阿里、百度、京东,已经全部推出自己的云服务平台,华为、小米、美团等众多一线企业也纷纷涉足云服务。放眼望去,国内云服务商已经规模不小,有一定知名度的云服务企业至少几十家,呈现出云端战争之景观。
最近,云计算登上了《财经》杂志封面,足见产业之蓬勃发展,欣喜之余,却发现媒体的产业误读和些许遗憾。这篇封面文章题为《阿里和亚马逊的云战争》,文章真的好长,旁征博引也蛮多,可谓内容详尽,美中不足是雾里看花,错误定性了云计算的生态现状和产业特征。
云服务是属于B2B类业务,需要漫长的市场渗透和生态培育,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城一池,现在还处于起点期。从生态深度和产业特质来看,云端战争不是一劳永逸的粗放式抢占,而是一场真正的马拉松,还将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云生态处于产业早期,公有云和私有云都是蓝海
魏武挥老师曾将媒体分为主观媒体和客观媒体,《财经》应该属于客观媒体范畴。《阿里和亚马逊的云战争》一文略失中立性,将云战争描绘成阿里和亚马逊的两强竞争,选择性忽视了产业规律,也淡化了微软、谷歌、腾讯云等巨头云业务成长,突显了媒体的产业认知不足,误判了云计算市场的当下和未来。
亚马逊AWS是云服务的鼻祖,阿里云在国内是先入者,两家取得了较大的先发优势,但是,距离独霸市场还有十万八千里,阿里云的业务规模也无法和亚马逊AWS相提并论。
在欧美市场,微软Azure、Google cloud的推出时间也很早,比亚马逊AWS晚不了几天,他们之间的差异更多是业务模式差异。早期阶段,AWS受到了saas服务商的热烈欢迎,google则聚焦在app engine上,微软则在IAAS领域更强大,后来,大家业务模式走向趋同化,但各具优势、各具特色。AWS的领先也只是短期销售额上的领先,并非技术体系的领先,微软和谷歌在云服务领域表现出了更强的后劲和技术储备。
在国内市场,阿里云、腾讯云走在前面,在市场号召力上不相上下,紧跟着,京东云、百度云、华为云、金山云等纷纷发力。阿里云成立于2009年9月,腾讯推出第一款云服务产品是在2010年2月,两家在云计算上布局都很早,只是发展战略有所不同。当然,看到云计算机会的并不只是阿里和腾讯,新浪、百度、京东、华为、盛大等大公司都很早布局了云计算业务,而阿里云和腾讯云更强势地崛起了。
在早期,阿里云借助万网销售体系快速抢占中小企业市场,腾讯云则聚焦服务腾讯开放平台生态,京东云服务京东电商生态,百度云和新浪SAE则走了一次app engine模式的弯路。但是,没有关系,云计算大时代只是刚刚开始,京东云、百度云也已经在产品模式和业务模式上进行了升级换代,2016年开始全面发力,阿里云、腾讯云在前面走自己的路,京东云、百度云等二线阵营正在奋力飞奔。
无论是规模宏大的公有云,还是专属服务的私有云,云服务市场都处于产业早期阶段,是市场蓝海状态,还远远不到同行拼死搏杀的阶段。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巨头有改变世界的大梦想,七牛、容联等也有自己的小目标,美好刚刚开始,赢家不止是TAB。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产业互联网是云计算的大舞台
在老一代互联网人认知里,一提到互联网企业,基本都是在说纯粹的互联网企业,而未来的创业机会则密集在“互联网+实体”,所有企业未来都要变成互联网企业。
在阿里云和腾讯云的早期阶段,大家更重视互联网生态下的云服务,电商、中小站长、游戏、视频等领域是主要客户群。现在,银行、政府、企业等各类机构都成为云计算的客户群,形成了全民上云的大好时代。
传统意义上的站长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互联网+实体才是云计算大舞台,只有深入产业的互联网化转型升级,才能一步步渗透到产业互联网大市场中。不同于消费市场的简单粗暴,云服务是一项B2B业务,需要不断地深入产业应用场景,并培育云生态的开发者生态,才能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云端化。
在“互联网+”的浪潮之下,我们看到工商、税务、交通、物业等诸多领域发生着移动互联变革,出现了媒体云、物流云、金融云等诸多垂直场景解决方案。从前端到后端,从开放数据到私密数据,从工业自动化到工业4.0,产业互联网正是云计算发威的好地方,在互联网下半场,用更深度的方式改变社会和经济。
云服务走向大生态时代,未来格局不会一家独大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府、企业、机构、个人等迫切地需求效率升级,云服务的未来一片美好,未来的格局也不会一家独大。在美国,亚马逊做不到一家独大,微软、谷歌、godaddy也做不到;在中国,阿里云做不到,腾讯云做不到,百度云、京东云等等也做不到。
在产业互联网大潮之下,云服务厂商们更加理性了,不再过分聚焦粗放试增长,而是踏实推进产业化场景的需求解决。在未来云世界里,不是孤独地行走,而是依托各自生态进行产业升级,超越计算本身,实现产业价值最大化。
阿里云依托中小企业的客户数,快速形成规模优势,从而实现更快盈利;腾讯云重视规模企业,依托客户质量,形成服务体验优势。阿里云的发展模式更像淘宝天猫,腾讯云的发展模式更像京东,一个看重规模,一个看重体验,最终会形成不同的云生态体系。
从云计算的商用化动态来看,云服务市场正走向产业化、场景化、一站式、生态化等特征。云计算厂商更加关注场景化解决方案,更加关注业务的颗粒度,从早期的野蛮生长时代,进入到是深耕产业经济的马拉松赛道。
开放的力量:开源技术立功勋,五彩纷呈才是云
我很欣赏阿里在云计算的果断投入和布局,但是,一直很鄙视Yunos剽窃google android,相比之下,腾讯、华为是比较忠厚实在的。马云擅长忽悠,一直在喊开放,阿里一直在构建封闭帝国;马化腾内向少言,在3Q大战后,腾讯反而走向全面开放,成为了开放连接的领袖;在众多国内厂商里,华为有最多专利,却不吝啬支付专利费,也一直很尊重android协议,华为的强大充满了开放和信任。
在云计算领域,开源软件立下了汗马功劳,开放成就了云服务。没有linux、openstack docker等关键技术的开源,就没有今天的云计算繁荣。开源技术极大地降低了云计算的研发成本,催生了生态多样化、百花齐放的云计算产业生态。
希望媒体们也更加理性客观一些,切勿盲目拔高,我们在原创性技术方面还远远落后于美帝国主义,踏踏实实地搞好产品和技术吧。等到咱们能创造出docker级别的开源产品,再去讨论终极云战争吧,否则,如果靠人口规模拼杀,云计算行业并不比房地产行业高明多少。
真心希望,在高歌猛进之时,国内云计算巨头们可以回望一下开源社区,可以更加关注云生态中的微生态。中国互联网已经站在了世界之巅,那么,在商业成功之后,我们应该更多回报开源社区,五彩纷呈才是最美的云朵。
本文转自d1net(转载)